周鉴;滕晓光;阳大宏;张根福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 NPPV)对肺源性呼吸困难的尘肺病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95例住院接受NPPV治疗的尘肺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295例尘肺病患者接受NPPV治疗时间的中位数为14(1~281) d。治疗依从性良好率为79.66%(235/295);呼吸困难改善率为73.22%(216/295),趋势性x2检验结果显示,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呼吸困难改善率增加(P<0.01);其中,治疗时间10~d组、20~d组、≥30 d组患者呼吸困难改善率均高于<10 d组(P<0.01),≥30 d组患者高于10~d组(P<0.01)。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2%。结论 NPPV治疗可较好地改善尘肺病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不良反应少。
作者:叶绍色;庞声航;郑超盈;韦筱珊;秦玉梅;翁培兰;聂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1,2-DCE)亚急性经口染毒对大鼠血浆中髓鞘碱性蛋白( 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及S100蛋白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低和高剂量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分别给予剂量0、27和79 mg/kg体质量的1,2-DCE隔日灌胃染毒,共4周。染毒后各组随机抽取8只存活大鼠(雌雄各半),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MBP、NSE和S100蛋白水平,以气相色谱法检测尿和血浆中1,2-DCE及其主要代谢产物2-氯乙酸、2-氯乙醛和2-氯乙醇水平;分离大鼠大脑和小脑,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和小脑组织中MBP表达情况。结果染毒期间,高剂量组大鼠染毒第3天出现活动异常,共死亡6只(雌性2只,雄性4只);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未见活动异常和死亡。高剂量组大鼠血浆中M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组大鼠血浆中NSE和S100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大鼠尿中检出1,2-DCE和2-氯乙醇,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均未检出;高剂量组大鼠尿中2-氯乙酸水平高于低剂量组(P<0.05),对照组大鼠尿中未检出2-氯乙酸;3组大鼠尿中均未检出2-氯乙醛,血浆中均未检出1,2-DCE及其3种代谢产物。大脑、小脑皮质和白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结构性异常,未见明显出血、水肿及坏死。在大鼠大脑侧脑室和小脑第四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中,相较于对照组,低剂量组MBP表达稍增强,高剂量组MBP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MBP可能在1,2-DCE的毒性作用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伍津;宋向荣;张爱华;陈嘉斌;林佐侃;戎伟丰;邓莹玉;李宏玲;蔡婷峰;高洪彬;黄曼琪;殷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1起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案件存在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和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对用人单位温州市某公交公司驾驶员乙某的家属举报用人单位未安排乙某进行上岗前与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安排有职业禁忌证(高血压)的乙某从事禁忌作业的2项举报事项进行监督处理。结果由于浙江省目前尚未审核、批准和设置开展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导致用人单位在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上存在履行不能情形,故对于用人单位未安排乙某进行上岗前与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情节,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条第四款的规定对甲公司予以行政处罚;由于对乙某进行健康检查的医院不具有开展职业机动车驾驶员职业健康检查的资质,无法认定乙某存在职业禁忌。结论涉案用人单位不应承担职业卫生法律责任;浙江省应及早审核、批准和设置一批符合开展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作者:周鉴;滕晓光;阳大宏;张根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某抗生素生产企业职业接触7-氨基头孢烷酸(7-ACA)和6-氨基青霉烷酸(6-APA)工人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以某抗生素生产企业职业接触7-ACA和6-APA的207名工人为接触组,以该企业无粉尘接触史的162名工人为对照组。对2组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接触组工人胸闷、咳嗽、气短、喘息、皮肤瘙痒等症状的发生率,以及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1秒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7-ACA接触亚组和6-APA接触亚组工人上述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17)。接触组工人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均随工龄的延长而增加( P<0.05)。结论职业接触7-ACA和6-APA的工人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较高,容易发生职业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作者:高珊珊;李侠;宋占帅;陈晓文;郑传斌;徐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寿光市蔬菜大棚从业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 WMSD )防护认知现状和干预需求。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法,对1780名大棚从业人员进行WMSD防护知识态度及需求问卷调查;采用便利抽样和立意抽样方法,共选择14名调查对象进行焦点小组访谈。结果66.0%(1174/1780)的大棚从业人员认为WMSD是一种严重的职业危害;只有20.3%(362/1780)的大棚从业人员知晓WMSD防护知识;有54.7%(974/1780)的大棚从业人员表示如果了解相关知识,会按照要求进行防护;有96.7%(1721/1780)的大棚从业人员有意愿参加关于WMSD防护的健康教育培训。随着大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的提高,对WMSD严重性的知晓率越低( P<0.01),对WMSD防护知识的知晓率越高(P<0.05),愿意参加培训者越多(P<0.01);种植工龄≥20.0年组的大棚从业人员对WMSD严重性的知晓率高于种植工龄<20.0年组(68.9%vs 61.5%,P<0.01);WMSD患者对WMSD严重性的知晓率高于非WMSD者(67.2%vs 61.6%,P<0.05)。大棚从业人员需要的健康干预是专业的健康教育以及适用的防护用品和助力工具。结论蔬菜大棚从业人员对WMSD相关的健康知识欠缺,应采取合适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积极探索适合大棚蔬菜生产作业特点的防护用品和助力工具。
作者:郑文静;刘剑君;么鸿雁;王凯;王东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我国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公共卫生人员”)工作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以2688名公共卫生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能力指数调查表》测量其工作能力,并调查其自觉工作压力等级。结果公共卫生人员工作能力得分为(37.1±5.1)分,处于中等水平。男性公共卫生人员工作能力得分高于女性(P<0.01);地市级单位公共卫生人员工作能力得分高于省级单位者(P<0.05);公共卫生人员工作能力得分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而减少( P<0.05)。对于公共卫生人员,自觉工作压力一般、大、很大者出现工作能力弱的风险均高于自觉工作压力小者(P<0.01),女性较男性出现工作能力弱的风险高(P<0.01),省级单位公共卫生人员较地市级单位者出现工作能力弱的风险高( P<0.01),文化程度高者、已婚者、科室负责人出现工作能力弱的风险相对较低( P<0.05)。结论文化程度、工作压力和任职职务是影响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提高文化水平、降低工作压力、努力创造人员晋升的平台是提高公共卫生人员工作能力的关键。
作者:汤小辉;李朝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以复合基体改进剂稀释血样的改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直接测定血镍的方法。方法取100.00μL血样以质量浓度为0.12 g/L氯化钯-体积分数为1.00%曲拉通X-100-体积分数为0.10%硝酸的复合基体改进剂5倍稀释后,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血镍。结果血镍质量浓度在0.30~25.00μg/L时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检出限为0.30μg/L,低检出浓度为1.50μg/L;加标回收率为99.00%~102.75%,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3%~3.70%和2.20%~5.03%。血样在4℃下至少可保存7 d。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精密度较高,适用于正常人及职业性镍接触人群血镍的测定。
作者:蔡小璇;张凤华;叶立和;唐斯;钟苑琴;庄小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巴豆醛对雄性大鼠的肺损伤作用,探讨其毒作用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予剂量为0.00、2.11、4.22和8.44 mg/kg体质量的巴豆醛溶液灌胃染毒,每天1次,连续25 d。末次染毒结束后处死大鼠,分离肺脏检测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β、IL-4、IL-6和干扰素( IFN)-γ的水平。结果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均出现肺损伤的早期炎症性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肺泡结构破损、间隔增宽且有炎性细胞浸润、充血,细支气管上皮增厚、可见红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高剂量组的改变更严重。大鼠肺脏脏器系数以及肺脏组织中IFN-γ、IL-4、IL-6、IL-1β、TNF-α水平均呈现随巴豆醛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结论巴豆醛可上调大鼠肺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导致大鼠肺组织发生炎性损伤。
作者:李龙;贾祺祥;张志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防护服是替代或穿在个人衣服外,用于防止一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的衣服,是个体防护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发挥防护作用的同时,穿用防护服也会产生行动受限、增加生理负荷和产生热应力等负效应。国内外关于防护服工效性能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工效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人在劳动时的健康、安全、舒适和高效[1],良好工效学设计的防护服应该在有效防护与应用舒适上取得平衡,从而提高防护服的安全健康性能。国内外在防护服工效学评价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研究人员有职业健康领域学者、服装设计人员,以及防护服生产企业研发人员等;研究内容既包括从服装设计和服装材料角度开展的合体性、触觉舒适性和动态舒适性研究[2],也包括从职业健康角度开展的热湿舒适性研究[3]。本文对现有防护服工效学评价指标及其测试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黄燕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某化工基地化工工人生存质量与职业紧张的关系。方法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和《职业紧张量表》( OSI-R)对517名化工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17名化工工人生存质量得分中位数为51.52(24.62~74.29)分;化工工人OSI-R的职业任务问卷得分低于国内常模[(161.40±24.99) vs (183.36±22.02)分,P<0.01],个体紧张反应问卷和个体应对资源问卷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100.18±20.69) vs (97.47±13.77)分,(131.74±17.93) vs (128.86±18.45)分,P<0.01];职业任务问卷、个体紧张反应问卷高得分组工人的生存质量差于低得分组(P<0.01),个体应对资源问卷高得分组工人的生存质量好于低得分组(P<0.01)。生存质量得分分别与职业任务问卷及个体紧张反应问卷得分呈负相关( P<0.01),与个体应对资源问卷得分呈正相关(P<0.01)。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体紧张反应、个体应对资源、职业任务、每天睡眠时间和工伤(P<0.05)。结论职业紧张可影响化工工人的生存质量,职业任务和个体紧张反应的增加可降低化工工人的生存质量,而个体应对资源的增多可提高化工工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范灵凯;吴尚荣;梁俊;阳慧萍;陈国伟;陈苑;郭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首次急进高原士兵觉察压力、睡眠状况与疲劳状况的关系,分析睡眠状况在觉察压力与疲劳状况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效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700名首次急进高原的士兵为研究对象,采用《觉察压力量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和《疲劳量表-14》进行调查。中介作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调节效应采用分层回归分析。结果经常参加娱乐活动的士兵疲劳总分低于不经常参加娱乐活动者( P<0.01);有训练伤的士兵疲劳总分高于无训练伤者(P<0.01);训练期望高的士兵疲劳总分高于训练期望一般和无所谓者(P<0.01)。睡眠状况、超载感与训练期望均对首次急进高原士兵疲劳状况有显著预测作用( P<0.01)。睡眠状况在预测感、超载感与疲劳状况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P<0.01),睡眠状况在控制感、超载感与疲劳状况间具有调节作用(P<0.01)。结论觉察压力、睡眠状况与首次急进高原士兵疲劳状况有密切关系;睡眠状况在超载感与疲劳状况间有中介作用和调节效应。
作者:丁魁;王燕;李权超;孟新珍;宋永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某机械制造企业女性工人(以下简称“女工”)甲状腺超声异常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某机械制造企业289名一线生产女工为研究组,以该企业周边388名女性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进行甲状腺B型超声检查和尿碘水平检测。结果研究组人群甲状腺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43.25% vs 31.19%,P<0.05)。研究组人群中甲状腺囊肿检出率高(占21.45%),其次分别为结节(占11.76%)和腺瘤(占3.11%)。研究组人群甲状腺异常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P<0.05)。研究组人群尿碘水平低于对照组(中位数:221 vs 322μg/L,P<0.01);随着尿碘水平的增高,研究组人群甲状腺异常检出率增加(P<0.05)。结论机械制造企业女工甲状腺异常检出率较高,尿碘水平大于需求量,年龄及尿碘水平对甲状腺检出异常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毕俊;杨国栋;赵猛;姚零陵;黄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990年美国医院药剂师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hospital pharmacists , ASHP )首次使用“危险药物”一词,并将危险药物定义为:暴露于动物或人类的可能导致癌症、生长或生殖毒性及器官损害的药物。美国国立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在ASHP对危险药物定义的基础上,定义危险药物为对人或动物具有以下作用的药物:致癌性;致畸性或其他发育毒性;生殖毒性;低剂量器官毒性;基因/遗传毒性;模仿现有药物的结构和毒性产生的新药物[1]。危险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部分生物工程药物、抗病毒药物、激素和其他杂项药物。在卫生保健机构中使用或接近危险药物可能会导致医务人员发生皮疹、不孕、流产、出生缺陷、白血病或其他癌症[1]。1979年FALCK等[2]首先报道了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医务人员尿液中含有致突变物质。国内学者对医务人员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健康影响的关注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本文就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对国内医务人员健康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凤;陈曾曾;闫永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世界上生产的所有放射性核素中约有80.00%~90.00%用于医学,其中30多种核素大量用于临床[1]。据2010年全国核医学现状普查统计,核医学专业的相关科室有875个,配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 SPECT)的设备占53.71%,配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仪的占9.37%;开展体外分析的占69.83%;其中,开展核素治疗的科室有527个,开展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的有508个,皮肤病治疗的有266个,甲状腺癌治疗的有281个,骨转移癌治疗的有384个;总治疗量达37.15万人次[2]。随着核医学尤其是SPECT、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以及碘-125(125 I)粒子植入治疗等技术参与现代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医疗放射性废物,且逐年增加[3-9]。这些医疗放射性废物如不经合理处理而外排或随意丢弃,不仅会使环境遭受放射性污染,也会使公众遭受额外照射。另一方面,如果监督管理过严或不科学,又可造成一定的行政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对医疗机构的放射性废物进行科学的把控和合理的管理。本文对核医学科放射性废物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医疗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对策[10-14]。
作者:李雪琴;王晓涛;党磊;孔令海;彭建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筛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在大鼠血浆内差异表达的小分子代谢物,从分子水平和物质、能量代谢的角度探究DBP在体内的代谢变化及可能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取无特定病原体级SD 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剂量为0、500、1000和1500 mg/kg体质量的DBP灌胃染毒,每日1次,共2周。染毒结束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浆进行1 H NMR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正交偏小二乘法显著性分析法对血浆代谢产物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筛选差异代谢物,采用变量重要性投影准则筛选生物标志物。结果共筛选出12个差异代谢物,上述代谢物水平与DBP染毒剂量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羟丁酸盐、糖蛋白、柠檬酸、葡萄糖、磷酸肌酸、不饱和脂肪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水平均下降(P<0.05),乳酸和丙酮酸的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DBP可导致机体氨基酸代谢、脂代谢及能量代谢紊乱。
作者:卢婷;杨冰仪;陈红红;毋福海;黄丽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石油工人职业紧张、工作满意度与心理资本的关系,分析心理资本在职业紧张和工作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辽宁西部地区1837名石油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以及《心理资本问卷》对其职业紧张、工作满意度和心理资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石油工人职业紧张总分为(66.17±6.78)分,工作满意度总分为(68.13±14.03)分,心理资本总分为(96.65±20.36)分。职业紧张的内在投入、回报维度和心理资本均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r)分别为0.09、0.25、0.62,P<0.05],外在付出维度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r=-0.27,P<0.05)。职业紧张、心理资本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理资本在职业紧张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34,占总效应的29.11%。结论心理资本在职业紧张与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可以通过调节心理资本从而减少石油工人职业紧张对工作满意度造成的影响。
作者:王璐;廖思奇;马洪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锆及其化合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方法。方法工作场所空气中样品用微孔滤膜采集后,水溶性锆化合物用浓度为2.0 mol/L的盐酸洗脱、硝酸消解,不溶性锆化合物用硫酸铵溶液消解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测定。结果本方法锆及其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0.000~1.000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1μg/L,低检出浓度为0.07μg/m3(以采集空气样品体积75 L计算)。对于水溶性锆化合物加标回收率为95.0%~98.8%,批内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2.0%~3.9%,批间RSD为2.8%~6.6%;对于不溶性锆化合物加标回收率为94.4%~98.7%,批内RSD为2.1%~4.2%,批间RSD为3.2%~4.7%。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30 d。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锆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作者:魏滨;常通;何漪;李婷婷;刘月月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风险评估是指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客观地认识事物(系统)存在的风险因素,通过辨识和分析这些因素,判断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的过程[1]。201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对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为制定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2]。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是指识别工作场所存在什么危害,评价这些危害引起人身伤害可能性的一个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3]。我国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工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多是引进国外已成熟的风险评估体系应用于工作场所中化学毒物、粉尘的危害评估和预测,较少应用于噪声的危害评估和预测[4]。本文现将噪声所致职业性听力损伤的风险评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明;苏世标;胡世杰;徐海娟;温翠菊;李旭东;李荣宗;刘文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税务系统基层公务员(以下简称“基层税务员”)真诚领导、工作投入与离职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以《真诚领导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和《离职倾向量表》对8个地税局和6个国税局共414名基层税务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14名基层税务员真诚领导、工作投入和离职倾向平均得分分别为(3.28±0.76)、(3.56±0.68)和(2.50±0.90)分。高离职倾向组有69人(占16.7%),低离职倾向组有77人(占18.6%)。基层税务员真诚领导与工作投入得分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0.376,P<0.01],与离职倾向得分呈负相关(r=-0.357,P<0.01),工作投入与离职倾向得分呈负相关(r=-0.425,P<0.01)。工作投入是真诚领导和离职倾向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率为41.7%。结论基层税务员的工作投入在真诚领导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发挥着部分中介的作用。
作者:万鹏宇;冯志远;徐奥;黄霞妮;徐明津;杨新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氯乙烯( VCM)染毒对雄性大鼠肝组织及血清中mir-122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4只。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0、5、25和125 mg/kg体质量的VCM气体染毒,每周3次(隔日染毒)。在染毒第6、8和12周末,每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分别提取肝组织中的小片段RNA(<200 nt)和血清中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ir-122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分别与同时间点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比较,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mir-122相对表达水平在染毒第6周均上调(P<0.05),在染毒第12周均下调(P<0.05);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mir-122相对表达水平均呈随时间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0.05)。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3个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ir-122相对表达水平在染毒第8周均上调(P<0.05),在染毒第12周均下调(P<0.05);3个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ir-122相对表达水平在第12周均低于同组第6和8周(P<0.05)。结论 VCM可导致大鼠肝组织及血清中mir-122表达的改变;mir-122可能是VCM暴露所致的效应标志物之一。
作者:梁洁;胡君阳;续志斌;高怡;吕懿;仇玉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