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红;陈志军;盛秋洁
目的 了解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安全氛围感知和职业安全态度及安全行为的现状,为开展中小企业工作场所职业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中山市42家中小型企业的2 128名员工开展职业安全氛围感知、职业安全态度及职业安全行为方面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型企业员工的职业安全氛围感知总体正确率为84.0%,安全警示防护措施、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者关注安全生产和同事关注安全生产4个维度正确率依次为88.1%、84.8%、79.0%和86.2%,管理者关注安全生产维度的正确率低于其他3个维度(P<0.001).职业安全态度总体正确率为76.7%,消极态度、对安全政策的态度、对管理者支持的态度和乐观主义4个维度正确率依次为64.8%、88.1%、90.7%和41.8%,消极态度和乐观主义维度的正确率低于其他2个维度(P<0.001).生产安全行为总体正确率为71.3%,作业姿势、操作安全、个人防护和卫生习惯4个维度正确率依次为57.1%、69.9%、76.1%和76.7%,作业姿势和操作安全维度的正确率低于其他2个维度(P<0.001).结论 对中小企业开展工作场所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干预重点是加强鼓励个人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工人对安全生产的乐观态度,促进工人纠正化学品操作和作业姿势的不安全行为.
作者:刘新霞;黄国贤;陈浩;郭智屏;刘序华;陈维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提高职业病患者肺功能检查配合程度的有效管理模式.方法 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理论对消极配合(包括被动或不配合)肺功能检查的患者进行风险管理,以普通患者为对照(对照组),评估分析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患者(观察组)消极配合肺功能检查危害环节,找出显著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预防措施,建立有效监控系统.结果 HACCP理论实施前,观察组肺功能检查配合率(68.8%)低于对照组(88.7%,P<0.001).HACCP理论实施后,观察组肺功能检查配合率(84.1%)高于实施前(68.8%,P<0.01),与同期对照组(8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消极配合检查患者中,因担心诊断不上职业病或者评定不上更高级别伤残等级的患者构成比(61.1%)较HACCP理论实施前(83.3%)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HACCP理论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防范职业病患者消极配合肺功能检查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效率.
作者:李冬红;陈志军;盛秋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掌握海南省企业职业卫生现况,为政府部门决策以及企业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选择34家企业,采用现场调查、查阅资料和填写调查表等方法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结果 34家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率为82.4%,个人防护用品配置率为44.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点检测和样品检测总合格率分别为74.5%、83.5%,工种检测总合格率为72.5%,噪声和粉尘的定点检测合格率、样品检测合格率及工种检测合格率均较低;全省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执行情况及职业健康检查开展率等方面均有待改善,国有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相对较好.结论 本省企业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提高企业职业病防治能力,尤其应重视非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
作者:金蕾;王川健;王毓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工业用混合有机溶剂挥发性化学组分,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1年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的6种无注册商品名或成分说明的118份混合有机溶剂样品的挥发性化学组分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①“开油水”主要检出甲苯、甲醇和正己烷,部分样品检出苯与二甲苯;②“洗板水”主要检出甲苯、正己烷和甲醇,部分样品检出苯、三氯乙烯和四氯化碳,个别检出1,2-二氯乙烷;③“天那水”主要检出甲苯、二甲苯和苯,部分检出甲醇,个别检出1,2-二氯乙烷;④“清洗剂”主要检出正己烷、三氯乙烯和二甲苯,部分样品检出甲醇,个别检出苯和1,2-二氯乙烷;⑤“去污水”主要检出正己烷、苯和甲苯,部分检出甲醇和三氯乙烯;⑥“白电油”以检出正己烷为主.结论 工业用混合有机溶剂挥发性组分复杂,均不同程度地检出三氯乙烯、正己烷、苯或1,2-.二-氯乙烷等高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
作者:何家禧;周伟;黄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预防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有效管理模式.方法 评估分析本院针刺伤危害,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理论找出引起针刺伤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预防措施,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结果 通过应用HACCP理论对护理人员针刺伤进行风险管理,确定采血与注射、针头处理等环节为预防的重要环节.针刺伤发生率从HACCP实施前的33.3%下降至14.8%,且护理人员佩戴手套的情况亦得到改善,伤口规范处理率由80.6%提高到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 应用HACCP理论能有效防范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风险,提高管理效率.
作者:谢爱芳;章一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集装箱快速检查系统工作期间的辐射水平及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影响.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检测、分析某港口集装箱快速检查系统的辐射水平.结果 该集装箱快速检查系统全部测点测量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集装箱快速检查系统在正确操作情况下,不会对相关工作人员产生辐射危害.
作者:王俊生;赵坤;罗晋甘;张怡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接触氟作业人员离岗时健康状况及无机氟化物对作业工人的健康损害.方法 对某大型破产企业514名接触无机氟化物离岗工人(观察组)以及该企业非接氟作业人员423人(对照组)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观察组诊断为工业性氟病Ⅰ期9例(1.7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193例(37.55%),对照组心电图异常117例(27.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ST-T改变、左室高电压、各种期前收缩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结论 长期大量接触无机氟化物可造成慢性氟中毒,心电图的改变提示氟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可能有一定影响.
作者:曹景鑫;陈闯;夏国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钒职业接触人群早期主观症状表现特点,探讨钒与主观症状表现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接钒组(1 177名钒作业≥1年工人)和对照组(1 052名无钒接触史工人),分析钒对职业接触人群主观症状影响.结果 接钒组与对照组皮肤黏膜刺激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0.6%、4.8%,呼吸系统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0%、1.3%,神经系统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0.5%、7.5%,心血管系统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5%、1.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黏膜刺激症状检出率与累计接钒量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趋势检验x2=9.006,P<0.01).结论 接钒工人主观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刺激症状和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症状,且皮肤黏膜刺激症状检出率与累计接钒量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作者:李红;何克平;封承勇;张勤;周鼎伦;兰亚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某市劳动者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和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自制职业卫生知识调查表对抽取的120家制造型工厂企业共14 400名劳动者进行调查.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12 169份,劳动者职业卫生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9.06%,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有户口所在地、年龄、学历、用工形式、工作岗位.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维护其权益.
作者:谭强;顾春晖;李旭东;刘移民;董雪梅;李荣宗;陈松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全氟异丁烯(Perfluoroisobutylene,PFIB)常温下无色,略带青草味,是聚氟工业主要副产物之一,在火灾等意外事故中也有较大量生成,可穿透防毒面具,是一种潜在的化学战剂.PFIB主要经呼吸道吸入,肺是惟一中毒靶器官,短时间内可引起头痛、咳嗽、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肺水肿,死亡率约为1/5[1],但预后良好并可产生耐受性,无遗传毒性及致癌性[2].
作者:王虎;王和枚;赵建;丁日高;华子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变化情况,评价低剂量受照人员的放射损伤状况.方法 以本省2011年接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1 188名人员为放射组(根据工作性质不同分为医用射线亚组和工业射线亚组),以同年进行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拟从事放射工作的182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微量全血细胞培养法测定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与微核率,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放射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1.31‰和1.37‰)与对照组(1.18‰、1.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1.27‰、1.32‰)与女性(1.40‰、1.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射线亚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1.36‰、1.42‰)均高于工业射线亚组(1.14‰、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放射作业工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本省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初见成效,仍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特别是医务人员的放射防护,保障其健康和安全.
作者:刘莉莉;王恰;廖国兰;孙杰;谢国强;翁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激光器制造企业激光作业岗位激光辐射接触情况,评价激光作业工人激光辐射接触强度和防护效果.方法 对广东省某激光器制造企业的激光作业场所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测量激光辐射强度,依据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规定的激光辐射职业接触限值(简称“GBZ 2.2-2007接触限值”),并参考2012年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师协会(ACGIH)制订的《阈限值与生物接触限值》手册推荐的激光辐射阈限值(简称“2012年ACGIH接触限值”),评价激光作业工人激光辐射接触强度和防护效果.结果 被调查企业11条生产线共计31个激光作业岗位存在激光直视接触;其中2个作业岗位激光照射量超过GBZ 2.2-2007接触限值,超标率为6.5%;8个作业岗位激光辐照度和照射量超过2012年ACGIH接触限值,超标率为25.8%;作业工人防护眼镜佩戴率为39.0%,防护眼镜衰减率达90.0%以上.结论 激光器制造企业作业工人存在激光直视接触,应加强职业接触限值标准修订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激光作业工人的职业防护.
作者:晏华;张骁;林畅;张丹英;李文;肖斌;徐国勇;陈青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我国核事故应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及预案规定,一旦发生严重核事故需启动场外应急时,应采取组织核电站周边地区的公众服用稳定性碘制剂、避迁等综合防护措施[1-2].1977年美国国家放射防护和检测委员会(NCRP)首次提出使用稳定性碘作为甲状腺阻断剂预防核事故后甲状腺癌的发生.
作者:郑克非;孙全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氯乙烯(VCM)对大鼠肝细胞P21WAF1/CIP1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4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染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5、25、125mg/kg剂量VCM气体腹腔注射染毒,对照组注射同中剂量组相同体积的清洁空气.每周3次,持续12周.染毒6、12周时每组分别随机处死8只大鼠(雌雄各半),光镜下观察染毒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细胞中P21WAF1/CIP1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VCM染毒6周时,各剂量组大鼠肝细胞P21WAF1/CIP1蛋白表达量均较对照组降低,高剂量组P53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VCM染毒12周时,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P21 WAF1/CIP1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染毒12周和6周比较,P21WAF1/CIP1蛋白表达量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VCM染毒12周时,肝细胞有气球样变,汇管区变大,纤维化等改变.结论 VCM可导致大鼠肝细胞P21WAF1/CIP1和P53蛋白表达改变.
作者:张盼红;马宁;李阳;张文平;高怡;田凤洁;仇玉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某石化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情况,提出治理对策.方法 对该石化企业2008-2012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该企业工作场所粉尘、苯、硫化氢、二氧化硫、甲苯和溶剂汽油等9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以下简称“超标”)的情况;411个噪声监测点噪声强度均超过80 dB(A),噪声强度超过90 dB(A)者占31.4%.职业健康检查检出异常的情况主要包括苯作业工人白细胞偏低、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HL和粉尘作业工人肺纹理增多.职业病病谱发生变化,相对2000年以前主要发生急性职业性硫化氢中毒而言,2001年以来的职业病以尘肺病、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慢性苯中毒为主.结论 该企业职业病防控的重点已从急性硫化氢中毒转变为尘肺病、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应采取加强生产设施的密闭化改造,完善通风除尘设施,强化职工听力保护等措施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作者:朱燕群;党善锋;黄永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纳米硫化铅染毒大鼠体液和组织中铅和铜的分析方法,探讨大鼠经肺染毒纳米硫化铅后其体内铜水平的变化.方法 19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7只)、低剂量组(6只)和对照组(6只),对3组分别以质量浓度为30、15 mg/kg纳米硫化铅溶液和生理氯化钠溶液进行肺灌注,每次1 ml,左右肺各0.5 ml,每周1次,连续3个月.于后1次染毒24 h后处死大鼠.经心脏取血,心、肝脏、肺、肾脏、皮质、海马和股骨消化后,选用内标元素对铅、铜基体干扰进行校正,采用ICP-MS法测定大鼠体液和各组织中铅、铜水平.结果 随着纳米硫化铅剂量的加大,低、高剂量组大鼠部分生物样品中的铅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低、高剂量组大鼠部分生物样品中的铜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该法对铜和铅的检出限分别为0.21、0.15 μg/L;回收率为89.26% ~121.06%.结论 ICP-MS法简单、快速并且准确.纳米硫化铅可引起大鼠体液和脏器中铜水平的变化.
作者:刘楠;徐厚军;李清钊;白玉萍;王茜;刘涛;关维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核因子I-B基因(NFIB)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应用于其高表达调控肝细胞中蛋白磷酸酶2A(PP2A)的B亚基基因转录的功能学验证.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人NFIB mRNA片段,克隆入真核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pEGFP-NFIB重组质粒后,分别给予250、500、1 000 ng转染永生化人正常肝L02细胞建立NFIB高表达细胞模型(相应设为250、500和1 000 ng剂量组),对照组为250 ng pEGFP-N1转染的L02细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FIB mRNA,激光共聚焦和免疫印迹法(WB)检测核因子-1(NF-1)蛋白水平.电泳迁移率实验分析与NF-1相结合的DNA序列的特异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PP2A-B55δ亚基基因(PPP2R2D)启动子区的转录活力,RT-PCR和WB检测细胞内PPP2R2D mRNA和PP2A-B55δ蛋白水平.结果 双向测序证实pEGFP-NFIB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L02细胞中NFIB mRNA相对水平增高(P<0.01),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NFI-B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NF-1可与PPP2R2D基因启动子区(2R2Dp)-462G>A不同多态性序列结合,NFIB高表达使L02细胞中2R2Dp-462G启动子活力下降(P<0.05),PPP2R2D mRNA和PP2A-B55δ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人NFIB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应用于人肝细胞中证实NF-1靶向PPP2R2D的功能学调控作用.
作者:麦剑荣;林育纯;陈慧峰;陈宇曦;夏斌;廖昆;张玉静;高艳芳;林忠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石加工行业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及危害状况,进一步达到控制和消除宝石加工行业粉尘危害的目的.方法 对本市50家宝石加工企业进行粉尘危害的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同时对273名宝石行业接尘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采集74个粉尘危害作业点共226份样品,43.36%的粉尘为矽尘,矽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百分含量中位数为38.78%;25个矽尘采样点中64.00%(16个)矽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440名粉尘作业人员接尘工龄中位数为2.50(0.17 ~19.00)年,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为62.05%,粉尘危害知晓率为74.32%,防护用品正确佩戴率为79.77%,医疗保险参保率为72.50%.抽查的273名宝石行业接尘人员中未检出尘肺病或者疑似尘肺病患者.结论 应加强对深圳市宝石加工行业粉尘危害的源头治理工作,防范尘肺病发生.
作者:何俊涛;黄奕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肇庆市当前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情况和防治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 收集2011年全年本中心实施职业健康监护的全市68家企业的基本情况和职业病危害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资料,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家企业中只有60家每年对生产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因素进行监测,监测率为88.2%;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为83.0%,其中私营企业员工受检率低于国有/集体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84.1%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企业承担,上岗前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费用劳动者支付或者部分支付分别占69.1%和47.2%,均未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支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模式;76.5%企业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至2011年12月本市取得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医疗机构只有3家,覆盖率为33.3%.结论 本市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仍存在不足,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持续发展.
作者:陈剑雄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套适合于尘肺病筛查的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 将30例受检者同时做MSCT常规剂量扫描(130 kV,25 ~ 75 mAs)与方案1(110 kV,16 mAs)、方案2(80 kV,16 mAs)的低剂量扫描,对不同层厚重建图像、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的图像质量与尘肺病痛变的显示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方案1的图像质量基本能满足诊断需要,对30例受检者的肺部小阴影均能显示,与常规剂量扫描的诊断结果一致.方案2的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差,伪影较多,对p、s型小阴影基本不能显示,30例中仅13例受检者(43.3%)可显示小阴影,与常规剂量扫描显示的小阴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能满足尘肺病筛查需要.结论 MSCT用于尘肺病筛查的胸部低剂量扫描方案以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为常规剂量的1/3~ 1/6为宜,肺窗图像采用高分辨率薄层和常规5 ~ 10 mm层厚2种方式重建,并辅以薄层的MPR与厚度为5~10 mm的冠状位MIP为好.
作者:刘贵喜;周建中;陈丽琨;陈简超;陈朝东;杨爱初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