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霞;朱俐冰;于维松;季福玲;李方
目的 探讨各期尘肺患者肺功能损害的程度和性质.方法 检测82例煤工尘肺(CWP)患者肺功能,观察肺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 FEV1)、FEV1/FVC%、大呼气流速(PEF)、大通气量(MVV)、气道总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上气道阻力(R35)、弥散功能(DLco)、余气量肺总量比(RV/TLC)等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 FEV1、FVC、FEV1/FVC、MVV在不同期别CWP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FVC、FEV1、FEV/FVC、DLco、MVV和PEF指标,期别越高其测量值越低,而RV/TLC、R5、R20、R35指标,则期别越高其测量值越高.随着CWP期别越高肺功能损害越严重,68.29% CWP患者为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结论 CWP期别越高肺功能损害越严重.肺功能障碍分型也由限制性或阻塞性逐渐向混合性通气障碍转变.
作者:高鸿;曹守明;余春晓;黄澄;朱月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师协会(ACGIH)是职业卫生、环保及安全领域的一个权威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该组织成立于1938年,至今已有73年的历史.协会包括9个常设委员会,分别是农业安全与健康、空气采样设备、生物气溶胶、生物暴露指数、工业通风、国际企业、小型企业、化学物质阈限值、物理因素阈限值.工业通风委员会于1951年出版了第1版《工业通风:操作规程建议手册》,此后经过多次改版,现已出版第27版,分为2册,分别是《工业通风:推荐设计操作规程手册》及《工业通风:推荐使用及维护操作规程手册》,本文着重介绍新版(2010版)对通风设计中风道计算的新推荐方法——动压计算法[1].
作者:王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电池企业劳务工职业卫生知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电池企业劳务工职业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5家电池企业1013名劳务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NOVA分析、t检验比较不同组间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水平的差异,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电池企业劳务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水平总体较低为(10.40±2.42)分,其中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的得分分别为3.24分(满分7分)、4.68分(满分11分);对不同人群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水平进行比较发现,仅不同年龄、婚姻、工龄、文化程度、晚班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过工厂培训或医务人员两种途径获取职业卫生知识与高文化程度呈正相关,低工龄(工龄在1~3年者)与其职业卫生知识高知晓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电池企业劳务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水平偏低,亟须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教育.
作者:石新山;杨新跃;朱德香;高燕华;肖舜华;李世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新生代劳务工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现状,探索新时期职业卫生服务模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新生代劳务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水平和获得途径,职业卫生服务现状和服务需求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老一代劳务工进行比较.结果 新生代劳务工文化水平比老一代劳务工有所提高,但初中以下学历仍占52.30%;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一定的职业卫生知识,81.63%的劳务工期望获得职业健康检查服务;职业病危害因素知晓率较老一代劳务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鼓励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新生代劳务工职业卫生知识水平,以满足新生代劳务工日益增长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
作者:王丛蕾;丘创逸;陈惠清;陈青松;李伟均;张灶钦;晏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化学物中毒所致横纹肌溶解(RM)及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为职业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20年国内外文献报告的除药物、违禁药以外的急性化学物中毒所致RM病例进行收集,并着重对一氧化碳(CO)、有机磷、乙醇、甲苯及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所致RM及其肾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结果 共收集急性中毒RM 357例,并发肾损伤172例.在CO和乙醇中毒RM中,受损肌肉发生部位与体位压迫因素关系更为密切.对25例急性CO中毒RM个案进行分析,见血清肌酐(Cr)水平与肌酸激酶(CK)呈直线相关(R2=0.899,P<0.001);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组与无ARF患者组间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F患者中CK、血尿素氮(BUN)、Cr、K+及Ca2+各指标在死亡与存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Cr比值降低.结论 急性化学中毒性RM以CO、有机磷为多见.随发病机制不同RM的临床表现也有差异.中毒性RM所致ARF的特点为病因清楚、发病急剧、病程短及呈高分解代谢型.建议标准修订时可借鉴近年国际上倡议的急性肾损伤(AKI)诊断标准.
作者:徐希娴;毛丽君;关里;赵赞梅;赵金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CwP)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凋亡情况、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4例接触煤尘或煤矽尘的观察对象和44例CWP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大容量肺灌洗回收液,分离纯化AM,离体培养24h,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AM的形态特征,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死亡受体(DR)5、Caspase-3和Csspase-8的相对水平.结果 凋亡的AM染色质浓缩、边缘化、分割成块状;CWP患者AM的凋亡指数高于观察对象(P<0.05),且贰期患者高于壹期患者(P<0.05);观察对象DR5、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量均低于CWP患者(P<0.05);接尘工龄≥20年组DR5、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水平高于<20年组(P<0.05);发病工龄<10年组DR5和Csspase-3的表达水平高于≥10年组(P<0.05).结论 DR5、Caspase-8和Caspase-3在CWP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接尘工龄、发病工龄有关.
作者:张春民;白玉萍;余艳琴;陈志远;张志浩;陈刚;徐应军;沈福海;姚三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我国职业病诊断标准体系中观察对象有关问题,以期准确把握观察时象,正确处理观察对象有关问题.方法 归类分析职业病诊断标准中观察对象有关内容,依据现行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结合法律施行和工伤保险制度进行探讨.结果 现行职业病诊断体系中涉及观察对象的有33项,根据健康损害的确定性可分为2大类,存在的问题包括概念不确定、违反法制统一性、增加法律实施和劳动者维权难度等.结论 建议取消部分诊断标准中观察对象的设定,并根据法律衡平原则,对现有观察对象分类处理.
作者:胡世杰;黄永顺;黄瑞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自1964年日本池田茂率先将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应用于临床以来[1],纤支镜的操作技术和术前麻醉技术已不断完善,其在肺部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国内1989年王力珩等[2]报道对120例单纯尘肺病患者行纤支镜下肺叶灌洗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此后,纤支镜在尘肺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治疗也收到一定效果.现就纤支镜在尘肺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作者:叶绍色;葛宪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识别、分析和评价某电子材料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探讨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及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 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进行识别与评价.结果 该电子材料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酚醛树脂粉尘、噪声、化学毒物和高温.固体原料投料岗存在矽尘危害.结论 该电子材料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化学毒物较复杂.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点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护工作.
作者:梁庆香;李少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对所收集的7例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时受损的主要靶器官是眼和呼吸系统,表现为结膜炎、角膜炎、咽喉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胸部CT检查示双下肺磨玻璃影或支气管炎.结论 给予给氧、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可的松液滴眼,使用抗生素等对症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作者:苏首勋;王全锋;张艳玲;李伟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时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的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8例,经常规治疗后病情不能缓解者给予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及血氧饱和度( SaO2)的变化.结果 18例患者经BiPAP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值和氧分压(PaO2)逐渐上升、二氧化碳分压( PaCO2)下降、SaO2提高,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BiPAP治疗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需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确保有效通气,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高明杰;高明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示踪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Br-dU-ELISA法)替代LLNA(放射法)作为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替代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组,每组4只.选择27种受试物进行测试,每种受试物视情况设3~4个剂量组和1个溶剂时照组.将受试物连续3d涂抹于小鼠双耳背,第5天腹腔注射BrdU标记液,第6天摘取小鼠耳部淋巴结,制备淋巴细胞悬液,采用ELISA技术测定BrdU掺入细胞的水平.选择3种受试物进行3次重复性试验以了解结果的重现性;将27种受试物的LLNA:BrdU-ELISA法与文献报告的LLNA(放射法)结果比较,分析方法的致敏性判别能力及分级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 LLNA:Br-dU-ELISA法结果重现性较好(F=2.890,P>0.05);与LLNA(放射法)相比,该方法对27种化学物的致敏性判别能力较好(灵敏度= 95.00%,特异度=85.71%,符合率=92.59%),致敏性分级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Kappa=0.575,Gamma=0.959).结论 LLNA:BrdU-ELISA法可作为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的替代方法应用于化学物皮肤致敏性评价.
作者:何国群;杨杏芬;郑穗生;黄俊明;杨颖;谢晓平;古梅英;谭小华;李庆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苯乙烯对职业接触人员心血管造成的损伤及其生物监测指标.方法 选择苯乙烯接触人员108名和对照人员115名,检测血脂水平[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一氧化氮(NO)、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 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心血管损伤指标并进行比较,对苯乙烯职业接触人员的观察指标和个体接触累计剂量、工龄等职业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苯乙烯接触组的T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HDL和血中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2组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的HDL降低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指标异常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水平与工作场所平均浓度×工龄呈正相关,HDL水平与个人接触剂量、工作场所平均浓度和工作场所平均浓度×工龄呈负相关,NO水平与个人接触累计剂量和工作场所平均浓度×工龄呈负相关(P<0.05),接触组各心肌损伤指标与个体接触剂量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结论 苯乙烯可能对接触人员的心血管有一定损伤作用,有必要对职业接触人员开展相应的生物监测.
作者:沈波;陈艳;王李仁;郑能雄;张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农民工尘肺病患者肺灌洗治疗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有效方法,提升纤维支气管镜肺叶灌洗治疗的护理质量.方法 以萧氏舒适护理模式为框架,在肺灌洗前给予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全面的护理干预,灌洗中注重环境、体位、心理疏导及病情观察、满足自尊及默契配合,肺灌洗后做好安抚及宣传教育工作.结果 接受舒适护理模式后,患者紧张、焦虑及恐惧程度较实施前明显改善(P<0.01),患者满意度(97.5%)和再次愿意接受肺灌洗(96.3%)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8%、72.5%,P<0.05或P<0.01).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在农民工尘肺病患者肺灌洗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肺灌洗治疗成功率和安全性.
作者:黄坚芳;李和林;卢雪梅;黄永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慢性苯中毒患者与健康人的血清蛋白质组,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为阐明其发病机制和寻找生物标志物提供靶标.方法 免疫层析柱去除14种高丰度血清蛋白质后,应用8标iTRAQ技术结合2D LC-MS/MS分析并鉴定慢性苯中毒病例与健康人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 对9例慢性苯中毒患者和9名健康人的血清蛋白样品的iTRAQ标记,分析并成功鉴定159种蛋白质,其中差异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蛋白质有纤维蛋白溶酶原(PLG)、载脂蛋白B100( APOB100)、血小板碱性蛋白(PBP).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具有结合、催化、酶调节和转运活性等分子功能,参与的生物过程包括免疫、代谢、应激、转运和凋亡等.结论 PLG、APOB100和PBP可能作为慢性苯中毒发病机制研究的候选靶标.
作者:黄振烈;王海兰;黄汉林;夏丽华;邱新香;陈慈珊;陈嘉斌;陈甦生;梁伟辉;黄明;郎丽;郭义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类比法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现况及优缺点.方法 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形成的类比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调查表,调查29个建设项目预评价中类比法的应用情况.结果 评价指标体系的50个指标中,有19个指标应用率超过50%,21个指标应用率超过25%;选择不同的类比项目和类比数据对类比评价综合指数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项目类比调查和控制效果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种类之间有相关性(P<0.01),类比综合指数大于0.75的组类比调查检测合格率和控评检测合格率之间有相关性(r=0.911,P<0.01).结论 类比法适用于改扩建、技术改造的建设项目,类比项目综合指数高的类比调查对拟建项目的预测性较好.
作者:汪庆庆;倪金玲;张晓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青岛市尘肺病发病状况,为研究和制订尘肺病防治措施及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青岛市1988-2009年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的尘肺病资料,运用回顾性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全部资料进行录入整理及汇总.结果 1988 -2009年青岛市尘肺病累计患病总数1 424例,其中男性1 023例(71.8%),女性401例(28.2%);矽肺(652例)与石棉肺(562例)为主要的尘肺病种;石棉纺织工、风钻工为主要工种;502例尘肺患者接尘工龄≥25年.结论 应加强对职业病防护措施的监管及对高危行业职工的健康传宣教育及健康监护.
作者:陈艳霞;朱俐冰;于维松;季福玲;李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电磁辐射孕鼠对仔鼠学习记忆和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8只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辐射组,每组4只.辐射组以平均功率密度( 10::4) W/m2的900 MHz电磁波辐射孕鼠,从妊娠第1天到妊娠后一天,每天辐射60 min;对照组不施加电磁波辐射.仔鼠出生后3周,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仔鼠学习记忆功能,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检测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结果 900 MHz电磁辐射孕鼠会导致仔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辐射组逃避潜伏期(20.2±1.4)s高于对照组(11.0±2.4)8,而目标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35.3±3.2)%和穿环数(6.3±1.7)次/min均少于对照组(58.6±5.4)%和(14.5±2.2)次/min;辐射组仔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新生神经细胞数(96.7±23.4)个/视野少于时照组(156.5土28.1)个/视野;上述各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孕期电磁辐射会抑制仔鼠海马神经发生,进而损害子代认知功能.
作者:方传勤;高长越;王景周;张莉莉;李敬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毒死蜱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研究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实验.采用OVS-2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毒死蜱等有机磷农药,用溶剂(取90ml甲苯和10 ml丙酮混合)解吸后,经DB-1701气相色谱柱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 本方法在0~10.0 mg/L呈线性关系(r =0.999 93),样品在吸附管中可保存13 d,不同质量浓度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9%~1.50%,方法的低检出限为0.005 mg/L,定量下限为0.017 mg/L,方法的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02 mg/m3,平均解吸效率为99.3%~100.1%,采样效率为99.4%~100.0%,加标回收率为98.2%~99.2%,空气中与毒死蜱共存的敌敌畏、甲胺磷、乐果、甲拌磷、毒死蜱、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对硫磷、甲基毒死蜱等有机磷在本方法条件下不干扰测定.结论 此方法各项指标均达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研究规范》的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毒死蜱和其他有机磷农药的现场监测.
作者:刘红河;陈卫;刘桂华;康莉;毛丽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患者的抢救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急性重度1,2-DCE中毒患者临床救治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经及时有效脱水、早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高压氧防治脑水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和防治感染等救治护理措施后成功救活.3例临床治愈出院,4例则有不同程度的小脑损害后遗症.结论 防治脑水肿护理是救治急性重度1,2-DCE中毒患者的关键,加强病情观察、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准确用药、防治感染是抢救配合的护理重点.
作者:邱新香;陈慈珊;巫带花;黄爱容;赖丽丽;黄家文;夏丽华;陈嘉斌;黄永顺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