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学;詹中锋;祁占涛
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栓塞疗法的疗效.方法 对130例经CT或MRI确诊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122例经全脑血管造影后,其中101例经血管内栓塞治愈,有21例治疗后伴有神经功能障碍.8例由于病情较重,均死于脑疝.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病例中,术后复查造影108例动脉瘤不显影,14例栓塞90%,动脉通畅.结论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破裂出血是一较满意治疗措施.
作者:邓其峻;钟伟健;林海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52例(56只眼)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周、1月和3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85.71%、94.56%、96.42%.结论 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满意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陈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后颅窝容量较小,为脑脊液经第四脑室流入蛛网膜下腔的孔道所在,并有重要生命中枢延髓位于其间,当发生占位性病变时诱发小脑扁桃体疝而危及生命.我院自2000~2005年共收住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48例,占我院同期收治硬膜外血肿患者3.80%(48/1 261).现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
作者:邱耀忠;宋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血站的主要工作是采供血,服务对象中献血者虽然为正常人群,但仍有相当比例的献血者为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其血液及血液标本存在一定的传染性.因此保证献血者、受血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就成为血站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就如何预防血站内医源性性感染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郑海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静滴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静滴抗生素及抗病毒类药物,7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96.7%,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效,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嘉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在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以解剖为基础,病理为依据,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学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互动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作者:钱林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通过对一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溃疡致胃横结肠瘘的临床治疗和观察,分析总结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
作者:袁祖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乌体林斯联合维生素A+D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5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用乌体林斯注射液1.72μg肌注,每周1次,共用12周,联合应用口服维生素A+D,1粒1次,1次/d,连用1年,患儿有呼吸道感染时同时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对照组不用乌体林斯及维生素A+D,其它用药同治疗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并随访1年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IgG、IgM、IgA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 乌体林斯注射液联合维生素A+D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楚溪;温冬娣;曹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手外伤后皮肤同时缺损的急诊修复术式.方法 分析近5年来我院采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拇指、手掌及虎口部皮肤缺损14例.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0.5~2.0年,皮瓣血循环正常,外观良好,感觉恢复尚可.结论 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的薄皮瓣覆盖创面,保留皮肤缺损有价值,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刘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国产盐酸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经病理细胞学证实的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盐酸吉西他滨+顺铂方案:盐酸吉西他滨1 000mg/m2,第1、8、15天;顺铂60mg/m2,第1天或分3 d应用,28 d为1个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3例,稳定(SD)20例,进展(PD)8例,总有效率46.1%.初治28例中,CR+PR 16例,有效率57.1%;复治24例中,CR+PR 8例,有效率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副作用以恶心呕吐、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为常见.结论 盐酸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小.
作者:谢艳萍;聂森;王飞;吴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云南白药预防干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门诊随机选择需拔除下颌两侧阻生第三磨牙患者96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结果 药物组48例拔牙创仅1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2.08%;对照组48例拔牙创有7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14.5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云南白药预防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拔除术后干槽症效果良好.
作者:石启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无偿献血是每个健康的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适量献血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作者:郑茵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总结病例及回顾文献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病理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过去10年中15例次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断治疗状况.结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次手术治疗后可以发生转变.治疗以手术为主可辅以内分泌治疗
作者:屈翔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8肽生长抑素(施他宁)、14肽生长抑素(善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方法 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成两组,施他宁组50例,善宁组50例.两组均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静脉营养支持、制酸、抗生素应用,其中施他宁组应用施他宁6mg加入0.9%的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24h维持,疗程7 d;善宁组应用善宁0.5 mg,加入0.9%的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24 h维持,疗程7 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施他宁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善宁组.结论 施他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优于善宁,两者疗效有区别.
作者:朱光辉;邬善敏;胡洪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方法 对我院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并实施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 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保障了医患双方利益.结论 通过对潜在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讨论及采取的一系列针对性防范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马小红;张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外科手术病人的术前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焦虑和恐惧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术后恢复.护士应通过与病人的接触、观察和交谈了解病人对手术的期望和忧虑,同时通过提供信息端正病人不正确的认识,帮助病人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恐惧.
作者:刘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普通阿司匹林与林肠溶片阿司匹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对我院近3年来服用普通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及分析,比较不良反应.结果 两种药物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刺激所致不良反应多见,而上消化道出血、出皮疹、过敏则少见.结论 在临床上使用拜阿司灵比普通阿司匹林更安全,临床上拜阿司灵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普通阿司匹林.
作者:新怡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常规疗法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与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症肝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疗法联合促肝细胞生长因子比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提高17.5%,病死率减少22.5%(P值均<0.05).结论 常规疗法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疗效良好.
作者:张晋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对2型糖尿病患者已增大的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伴QTd≥50 m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5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治疗2周后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QT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2周后QTd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QT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倍他乐克可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已增大的QT离散度.
作者:张惠琪;张进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5岁,主诉: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17 h.平素月经规律,孕3产3,输卵管结扎20年.末次月经2005年7月10日.在外院诊断为黄体破裂,予预防感染、补液治疗,出现昏厥1次.
作者:祝甫芳;刘云剑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