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倍他乐克对2型糖尿病QT离散度的影响

张惠琪;张进鹏

关键词:倍他乐克,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QT离散度
摘要: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对2型糖尿病患者已增大的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伴QTd≥50 m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5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治疗2周后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QT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2周后QTd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QT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倍他乐克可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已增大的QT离散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6~8周进行ADL的测评.结果 经6~8周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组ADL的基本自理恢复率为64%,对照组为23.53%,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残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Barthel评定在25分以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有可能达到ADL的基本自理或自理.

    作者:肖春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淋病的疗效.方法 120例淋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青霉素640万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3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三天,并用中药清淋汤3服,治疗三天,辅以外用肤阴洁药液外洗,每日三次;对照组用青霉素640万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3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三天.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是治疗淋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秀超;李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间隔旁路射频消融术对房室传导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间隔旁路射频消融术(RFCA)对房室传导的影响.方法 对32例间隔旁消融的病人进行回顾分析.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18~74岁,显性旁路18条,隐性旁路14条.结果 ①间隔旁路分布主要位于左右后间隔,其次是右前间隔,再次是右中间隔;②消融成功率为98.9%;③房室结损伤发生率为9.4%.结论 结果表明间隔旁路消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右前、中间隔旁路消融时发生房室结损伤的可能性较大.如采用小功率开始消融,可降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

    作者:田广智;孙立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恶性淋巴瘤化疗致便秘病人的辨证施护

    目的 解决化疗后病人便秘问题,使治疗方案顺利完成.方法 对36例化疗出现便秘病人,运用中医药理论对其进行正确施护,根据病机,辨证分证型,调节病人整体机能.结果 1~6 d均解除便秘获得预期疗效.结论 辨证施护突出了中医同病异治的原则,在临床上也起到了同病异护的效果,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使化疗方案顺利完成.

    作者:罗飞燕;梁洁珍;叶青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采用放射性骨显像评价rhBMP-2与珊瑚人工骨复合植入狗牙槽骨后的成骨效能

    目的 探讨应用99Tcm-MDP放射性骨显像评价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珊瑚人工骨在体外复合后植入狗缺损牙槽骨中后的成骨效应.方法 拔除12只成年狗两侧上颌第二及第三切牙,并去除牙槽窝之间的牙槽间隔,一侧随即植入复合骨,对侧植入珊瑚骨作为对照.并于分别于植入后4、8、12周后取材,采用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和99Tcm-MDP核素骨显像等方法比较两种类型的骨移植材料在牙槽窝中的骨修复能力.结果 复合骨植入牙槽骨后,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新骨不断生成,12周后,植入材料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复合骨组新骨形成的比值显著高于单纯珊瑚骨组(P<0.05);4周和8周复合骨组核素浓聚程度高于珊瑚骨组,12周两组核素浓聚程度差异不明显.结论 99Tcm-MDP放射性骨显像能早期判断移植骨的成活情况及成骨效果.

    作者:严宁;李小兰;孔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胆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2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胆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胆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资料.92例行保守治疗,其中65例症状缓解后择期手术;164例在发病48h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 本组病人治愈245例,死亡6例,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5例.结论 早期诊断对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治疗尤为关键.及时判断胆管系统梗阻的部位及程度,尽早手术解除梗阻并引流胆汁,以降低胆管内的压力有利于防止重症胆管炎的发生.

    作者:萧恒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氟比洛芬酯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方法 80例ASA Ⅰ~Ⅲ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PCIA镇痛,随机分为4组(n=20)观察术后24小时内(2 h,4 h,8 h,20 h,24h)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 h、4 hIV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术后8、20、24 h时的VAS评分四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4小时内PCA按压次数Ⅳ组明显多于Ⅰ、Ⅱ、Ⅲ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Ⅲ组、Ⅳ组低于Ⅰ组、Ⅱ组(P<0.05),嗜睡的发生率Ⅲ组、Ⅳ组低于Ⅰ组(P<0.05).三组镇痛期间均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氟比洛芬酯伍用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应良好,且能减少50%的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楼怡;蔡云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站内医源性感染的控制

    血站的主要工作是采供血,服务对象中献血者虽然为正常人群,但仍有相当比例的献血者为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其血液及血液标本存在一定的传染性.因此保证献血者、受血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就成为血站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就如何预防血站内医源性性感染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郑海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抗菌药物的唾手可得,使生活中及临床医学实残中滥用抗菌素的现象日趋严重.随之而出现的菌群失调、耐药性变异等给临床上治疗感染性疾病带来困难.本文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做了初步探讨,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作者:张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52例(56只眼)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周、1月和3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85.71%、94.56%、96.42%.结论 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满意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陈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环氧化酶2抑制剂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 实验研究环氧化酶2(COX-2)mRNA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表达及应用COX-2抑制剂对SAP胰腺损伤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用药组,用药组在造模前30min经股静脉注射COX-2抑制剂赛来昔布10 mg/kg,SAP组和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用药组和SAP组用3.5%牛磺胆酸钠制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各组造模后0.5 h、6 h、24h取6只动物取材测量腹水量,抽血测定脂肪酶证实急性胰腺炎(AP),胰头部固定位置行病理检查并评分,测定胰腺MPO的活性,放免法测定胰腺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用RT-PCR测定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COX-2 mRNA在SAP造模后0.5 h表达即增强,相对应胰腺的PGE2水平升高,6 hMPO升高,胰腺的病理损害明显;应用COX-2抑制剂赛来昔布组在SAP造模后各时间点COX-2mRNA表达明显抑制,对应PFE2下降,腹水量减少;6 h、24 h胰腺的病理损害减轻,MPO减少,胰腺的病理评分、MPO与COX-2 mRNA的表达有相关性;各时间点血脂肪酶变化不明显.结论 COX-2在SAP病程进展中起重要作用.COX-2抑制剂可以减轻SAP时胰腺的病理损害,可能与减轻中性粒细胞在胰腺部的浸润有关.

    作者:刘凤祝;李非;张淑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

    目的 对广东地区汉族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作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基因分型,探讨TNF-α基因与广东人群中MS遗传易感性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68例无亲缘关系的MS的病人和106例无血缘关系的广东籍健康汉族人作TNF-α分型.结果 TNF-α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MS组和正常人组间无显著差(P均>0.05).结论 从目前调查的例数分析,广东人群中MS与TNF-α基因不关联.

    作者:梁永源;董亚贤;陈盛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监测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 检测妊娠晚期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寻找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的依据.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正常妊娠晚期胎儿和40例脐绕颈胎儿的脐动脉的多普勒频谱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检测.结果 脐带绕颈组阻力指数(RI)及血流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值(S/D)高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晚期脐带绕颈引起的胎儿宫内缺氧表现胎儿脐动脉的RI增高,S/D值增高.

    作者:黄芸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原发性左心房横纹肌肉瘤的术后护理

    心脏横纹肌肉瘤来源于横纹肌细胞或向横纹肌分化的间质细胞,是心脏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右心壁,肿瘤突入心腔,侵及瓣膜、大血管及纵隔,当发生心内梗阻时,可表现为心慌、气短、胸痛、心衰、突燃晕厥等.

    作者:吴国芳;潘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外科手术病人术前心理护理

    外科手术病人的术前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焦虑和恐惧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术后恢复.护士应通过与病人的接触、观察和交谈了解病人对手术的期望和忧虑,同时通过提供信息端正病人不正确的认识,帮助病人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恐惧.

    作者:刘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前合并心脏病手术患者日益增多,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尤易见于高龄老人.老年人心脏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风险比较大.

    作者:张晓强;卢梅;杨宪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重度眼球热烧伤的早期综合治疗

    目的 研究总结眼球热烧伤急性期、营养紊乱期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按Roper-Hall分度法把烧伤分4度,并根据烧伤的病理过程分为3期:急性期、营养紊乱期、瘢痕期.急性期给予抗感染及肝素等治疗;营养紊乱期给予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及羊膜覆盖等治疗.结果 25只Ⅲ度以上烧伤眼,24只眼保留有功能,1只眼转外地行角膜移植.结论 眼球热烧伤有一个复杂的、较长的病理过程,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伤眼感染、溶解坏死、穿孔、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烧伤早期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疗体系,是保存眼球、为二次手术创造有利条件的保证.

    作者:贾英华;刘虹;李华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男性尖锐湿疣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目的 探讨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 对104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与同期男性健康组对照.结果 男性尖锐湿疣发病高峰年龄为21~36岁,好发部位为龟头(73.1%)、冠状沟(55.8%)、包皮(44.2%).大多数局部有瘙痒(59.6%)和烧灼感(51.9%),多以不洁性接触传染(65.4%).血液流变学显示:全血黏度、低切还原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尖锐湿疣具有性病的一般临床特点,血液流变学呈高黏血症改变.

    作者:叶加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多媒体在生殖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殖医学是研究人类生殖相关医学问题的学科,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组织胚胎学、遗传学、妇产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作者:刘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8肽生长抑素、14肽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比较

    目的 回顾性分析8肽生长抑素(施他宁)、14肽生长抑素(善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方法 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成两组,施他宁组50例,善宁组50例.两组均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静脉营养支持、制酸、抗生素应用,其中施他宁组应用施他宁6mg加入0.9%的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24h维持,疗程7 d;善宁组应用善宁0.5 mg,加入0.9%的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24 h维持,疗程7 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施他宁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善宁组.结论 施他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优于善宁,两者疗效有区别.

    作者:朱光辉;邬善敏;胡洪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