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恢复期脑梗死应用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冉明

关键词:恢复期脑梗死, 补阳还五汤, 随证加减治疗, 效果, 生活质量, 影响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恢复期脑梗死应用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挑选本医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118例,根据患者住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9例,分别应用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治疗和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临床疗效对比可知,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5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88%,并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以及社会关系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治疗,可以大大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应用在恢复期脑梗死的临床上.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护理干预对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肛肠疾病术后便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有效改善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症状,应用价值高.

    作者:周燕;曹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探讨奥美拉唑与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消化道出血和心血管事件效果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通过抗血小板、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对心血管事件、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通过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6%、1.96%;对照组消化道出血、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80%、11.76%,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消化道出血、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抗血小板与奥美拉唑联合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能够有效的降低心血管事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升生活质量有着促进的作用.

    作者:姜竹冠;秦建;陈宇;杨路路;陈家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定位诊断肛瘘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临床运用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定位诊断肛瘘的准确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疑似为肛瘘的患者在术前应用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进行诊断,并与肛瘘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0例经三维肛肠超声证实为肛瘘,其中26例为单纯性肛瘘、24例为复杂性肛瘘,并经过手术的验证.三维肛肠超声检查低位肛瘘22例,高位肛瘘28例,其中包括经括约肌瘘26例,括约肌楼2例及括约肌外瘘2例,有26例与手术结果相符,超声结合瘘管造影三维重组对肛瘘内口的检查准确率为92.0%.结论: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可以实现对肛瘘患者的有效诊断和定位,有效的诊断肛瘘的分型并且提高了诊断效果,为手术提供了有利的图像依据.

    作者:吴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主要讨论了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ICU常规护理为对比,于2014年2月间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品管护理知识学习,分析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结果:品管圈小组成立后的成绩明显优于成立前(P<0.05).结论: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品管圈活动的临床应用价值良好,能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改善患者预后奠定基础,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珍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自发性脑室出血应用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28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两组.予以保守治疗的14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的14例患者为研究组,后比对治疗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数据结果经证实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患者的脑积水发生率,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数据结果经证实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予以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不仅可以使脑积水发生率降低,同时可以使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作者:王朝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氧化应激增强有关.氮自由基(RNS)和氧自由基(ROS)是为常见的增强机体氧化应激通路,破坏DNA稳定性的不利因素,而碱基切除修复系统又是修复因氧化应激而受损的DNA碱基为重要的系统,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OGG1)作为碱基切除修复系统的重要成员,在修复氧化损伤的DNA碱基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就OGG1的结构、功能、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韦必晓;梁林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在心血管内科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共计2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11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的临床风险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汪湾湾;张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分析一体化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改善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了一体化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改善的影响,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在本医院选取了100例患有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另外采用了一体化护理模式.护理一个月后,研究人员仔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发现实验组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得出结论: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

    作者:杨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62例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者作为对照组,62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治疗者作为实验组,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并观察心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后心脏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曲美他嗪基础上,给予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利于改善心脏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刘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针对精神科护理的安全风险略析护理策略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精神科护理的安全风险略析其护理策略.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平均把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护理安全风险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良好的护理之后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安全风险较多,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护理安全风险,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并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于红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室病房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感染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望能控制重症监护室病房的感染机率.方法:从2016年01月30日-2018年01月30日间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盲选200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出现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在重症监护病房之中,200例患者中多为呼吸道感染患者、静脉置管感染患者,这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住院时间紧密相关.结论:重症监护室病房出现感染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因此需要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影响患者的主要因素,通过护理措施加强预防,以降低医院感染的机率.

    作者:马晓晴;牛爱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妊娠期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妊娠期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于我院进行体检的未怀孕健康妇女作为非妊娠组,选择104例妊娠早期妇女作为妊娠早期组,选取101例妊娠晚期妇女作为妊娠晚期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早期组、妊娠晚期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非妊娠组,妊娠晚期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妊娠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异常数量明显高于非妊娠组和妊娠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过程会使妇女体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呈上升趋势,易引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因此应加强妊娠期血清总胆汁酸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及治疗,保障妊娠期妇女及胎儿生命健康.

    作者:郝景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抢救6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与急诊科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抢救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科抢救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所需时间、ICU停留时间、神志清醒时间、CHE活力恢复(60%)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所需时间、ICU停留时间、神志清醒时间、CHE活力恢复(60%)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各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通过治疗与护理服务之后均治愈,住院时间为2至11天.结论:在常规急救基础上添加院前急救与急诊科抢救,能够显著提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优化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昌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计划生育中人工流产术和药物流产术的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人工流产术与药物流产术在计划生育中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双盲法划分本院2015年3月-2017年08月诊治100例孕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无痛人流,对比两组不同效果.结果:观察组流产成功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平均阴道出血时间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二次清宫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中采用芬太尼与丙泊酚用,临床效果突出,受到妊娠妇认可.

    作者:王德秀;孙桂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于区域医疗联合体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

    目的:探究基于区域医疗联合体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方法: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某社区的6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设计将其分为对应组和试验组,每组纳入30例患者,对应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干预的基础采用区域医疗联合体,研究两组患者的行为改变情况.结果:相对于对应组,试验组患者的行为改变情况更好;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干预的基础采用区域医疗联合体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诊疗,可有效的改变患者的行为,可进一步实现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作者:岑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进展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结果:中西药、中医外治方法、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肠内营养均有效果良好的病例.结论: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法很多,临床上要结合实际,选用合适的方法,更快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真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择期实施人工种植牙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50例作为研究组,另根据配对原则选取50例记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焦虑抑郁评分、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给予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且保证患者心理及生理处于良好状态,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云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上海郊区某老年公寓老人孤独状况及护理干预

    目的:提升养老院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和老有所为的积极性,消除内在的孤独感.方法:对张堰老年公寓在住的50位能有效交流的老人,采取UCLA孤独量表对老人心理因素和情感状况进行调查,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老人开展心理干预和情感照护.结果:老年人孤独感等级干预前后的卡方值为21.437,p值小于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干预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孤独感.结论: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养老机构的满意率,提升了养老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作者:沈秋花;汤美红;姜迎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胸腔镜在胸外科急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胸外科急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例行急诊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外科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痛及轻度疼痛的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微创新和有效性,在胸外科急诊手术中应用,效果非常明显,患者创伤小、恢复快、预后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正旭;蔡航;孙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手术室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本文主要探讨了手术室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在本医院中选取了100例2017年5月-2018年1月进行了手术的患者,然后随机把他们分成了两个不同的小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术后访视,对比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百分之九十七,而对照组只有百分之八十,说明手术室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马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