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江;宋静;高彩凤;杨晓君;郭景惠;陈仲宜;周文良
目的研究化学恐怖的特点,探讨应对化学恐怖的对策.方法根据国内外对化学恐怖研究的进展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拟订政府行政部门在应对化学恐怖中的职责和任务.结果通过研究化学恐怖的特点,逐步掌握恐怖分子使用毒剂的种类和方式,明确各部门的职能,运用各种现场快速测试仪器,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妥善处理可能发生的化学恐怖事件.结论应对化学恐怖是政府和众多部门的共同任务,必须通力合作,优势互补,防患于未然.
作者:边归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2002年度全国各类职业病的发病及其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02年度全国各类职业病报告数据,并建立职业病个案数据库,采用全国职业病报告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2统计年中,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人14 821例,尘肺病居第一位(12 248例),占82.6%;急性中毒205起590例;慢性中毒1 300例,与2001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5%病例,铅及其化合物居首位,其次为苯和正己烷.结论全国各类职业病发病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职业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作者:王鸿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信号分析评价重复提举活动对竖脊肌的致疲劳作用.方法模拟造型作业的提举参数,10名健康志愿者以8次/min的频率,重复提举体积49 cm×39 cm×22 cm、负荷100N的重物100次,两次提举间隔7 500 ms,共耗时12.5 min.记录提举过程和提举前后竖脊肌大随意收缩的表面肌电活动,进行振幅和频率变化分析.结果 80%的受试对象中位频率截距明显下降,双侧竖脊肌分别平均下降11.60 Hz(14.58%)和9.52 Hz(12.65%);频谱分析显示中心频率左移.结论模拟造型作业提举参数下的重复提举活动可致竖脊肌疲劳,可能是造型工慢性腰背损伤的基础.
作者:雷玲;肖国兵;朱人;曹强;葛林娜;梁友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等对判断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职业危害的价值.方法选择了某染料厂生产车间直接接触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主要为苯胺)的49名工人和42名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血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研究分析.结果研究观察到染料作业工人的SOD、GSH-Px活力明显降低,而MDA脂质过氧物明显增多.结论长期低剂量接触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可引起SOD、GSH-Px减少或活力降低,导致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平衡失调产生过量的自由基,引起脂质的过氧化造成机体损害.
作者:沈海滨;王正芳;徐信文;章小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目前我市涉外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方法编制统一的职业卫生调查表,逐项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目前我市存在职业危害的涉外企业596家,危害因素涉及生产性粉尘、毒物及物理因素等,接触危害因素的职工共29 259人;对危害因素共监测1 271个点,总合格率73.1%;另外,多数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和防护措施不到位.结论目前我市涉外企业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与措施.
作者:施健;姜荣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光气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现场流行病学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光气泄漏事故发生后,共有561人到医院就诊,其中有367人在医院进行预防性处理,70多人门诊治疗,4人收治入院,1人死亡.结论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场所应加强管理,做好事故的应急救援.
作者:魏伟奇;缪剑影;林锦锋;陈建龙;谢星云;林丽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妥布霉素和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煤工尘肺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X射线胸片、血清尿素和肌酐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2例抗感染后有效55例(88.71%);肾功能异常6例(9.68%)在停药后1周恢复正常.结论妥布霉素、氧氟沙星联合抗炎疗效肯定,在使用过程中动态监测肾功能相对安全.
作者:蔡淑琪;张建芳;卫晓鹏;冷小琴;李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某乡农民外出金矿打工尘肺的发病情况.方法分析102名某乡农民外出金矿打工者和对照组78名的临床体检和X射线胸片检查资料,并对农民工尘肺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从事岩金矿打工的农民胸闷、胸痛等临床自觉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尘肺患病率为19.6%.结论从事岩金矿打工的农民尘肺的发病情况异常严重,应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杨凤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预防医学专业图书馆的建设对预防医学发展提供服务的作用.方法对专业图书馆的职能及其发挥的效能进行分析.结果专业图书馆要加快电子阅览室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结论专业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同时还应建立起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
作者:张树荣;罗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三硝基甲苯(TNT)作业工人脱离接触后对晶状体损害的状况.方法采用动态观察的方法,连续7年对接触TNT的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NT作业工人脱离接触后的4年中发现有10名晶状体正常的进展为观察对象,检出率为15.38%.3名观察对象进展为Ⅰ期,2名Ⅰ期的作业工人进展为Ⅱ期;白内障晋期检出率为7.69%.结论 TNT作业工人脱离接触后晶状体损害仍可加重,提示TNT对晶状体的损害是持续性、不可逆的.
作者:曾庆明;张莉莉;周生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顺德区聚氯乙烯(PVC)管材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状况及变化,为该行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1999~2003年对全区PVC管材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检测铅尘和粉尘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混料工序的铅尘和粉尘浓度高(P<0.05),分别为0.104 mg/m3和7.4 mg/m3,5年来铅尘浓度逐年降低(P<0.05),但粉尘浓度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职业性铅中毒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1999~2003年顺德区PVC管材业的铅职业危害呈减轻趋势,要将职业病发生减至低,还须进行多措施的综合治理.
作者:曾庆民;陈才;吴永权;邓永愈;余佩琼;陈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大花红景天 (Rhodiola Crenulata, RC) 对苯血液毒性的干预作用.方法用1 600 mg/kg苯对100只成年雌性大鼠灌胃3周复制出苯血液毒性的动物模型后,按白细胞数分为模型对照组,13.5 mg/kg鲨肝醇组,1 000、2 000、4 000 mg/kg RC组进行治疗,每周5 d,连续5周,另设不做处理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结束时,测定血细胞、骨髓象、骨髓细胞超微结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RC治疗苯中毒大鼠5周后,RC可恢复苯引起的白细胞减少,降低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提高骨髓红细胞系水平(P<0.01),2 000 mg/kg RC组可促进苯中毒大鼠骨髓粒细胞系增生(P<0.01).但RC对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并无影响.结论 RC对苯中毒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
作者:朱光华;王致;李南春;唐小江;郝一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某铜矿工人矽肺的发病特征.方法对某铜矿1972~2004年新发矽肺111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该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平均为 4.40 mg/m3,游离SiO2含量平均为10.07%.矽肺发病年龄(49.84±8.67)岁,接尘工龄(18.98±6.88)年,矽肺肺结核并发率25.22%, 矽肺死亡年龄(56.56±9.01)岁, 矽肺工种分布主要为搬运工(26.13%), 爆破工(18.92%),凿岩工(18.02%).结论该铜矿控制粉尘危害及预防矽肺并发结核方面是有成效的.尘肺预防的重点应放在搬运、爆破、凿岩3个工种上.
作者:王谦可;饶小燕;李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静脉注射汞致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静脉注射汞致中毒的患者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患者表现出症状轻、体征少,排汞缓慢的特点.结论应注意静脉注射汞的远期毒作用.
作者:胡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经验,探索办刊之道.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中国职业医学>的选题策划特色.结果本刊强调选题内容应做到理论性与实用性两全,时效性和前瞻性兼美以及表现形式多样.结论应因刊制宜、不拘一格地进行选题策划,取长补短,争创品牌期刊.
作者:陈锐锋;何以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铬酸盐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对患者的职业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在生产金属铬过程中接触六价铬化合物10年后发生肺癌,并于患病18个月后死亡.工作场所中铬化合物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结论长期反复接触六价铬化合物能引起肺癌,应减少作业工人六价铬化合物的接触机会.
作者:蒋轶文;刘书丽;赵欣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磨料磨具作业铝尘对职业接触工人的健康危害和铝尘肺的特征.方法对某磨料磨具厂1972~1989年间从事黑刚玉加工工人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该厂接尘1年以上受检工人共184人,共诊断铝尘肺75例,患病率达40.76%.75例铝尘肺中,男性19例(25.33%),女性56例(74.67%);铝尘肺Ⅰ期28例(37.33%),Ⅱ期27例(36.00%),Ⅲ期20例(26.67%);发病工龄3~17年,平均(10.33±4.10)年;X射线胸片表现以弥漫性不规则小阴影(29/75)和以不规则影为主的两者混合小阴影(20/75)较多;少部分表现为圆形小阴影(11/75),或以圆形小阴影为主的两者混合表现(15/75);可融合成大阴影,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增大、钙化较为普遍;预后欠佳,已死亡9例.结论高浓度铝尘严重危害工人健康,可致肺组织纤维化甚至重症尘肺,其危害不容忽视.
作者:彭娟娟;陈良;周泽深;陈达民;蔡金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锰接触对机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选择84名锰焊作业人员及84名对照人员,测定其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锰接触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SOD、GSH- Px活力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MDA、SOD与作业场所空气锰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锰能使机体脂质过氧化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MDA、SOD可作为锰中毒的早期观察指标.
作者:陈小敏;刘林飞;骆公成;邓鹤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基(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RT)和抑凋亡基因bcl-2、凋亡基因bax产物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9例正常结膜组织中hTRT、bcl-2、bax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 hTRT 和bcl-2在翼状胬肉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膜(P<0.01),主要表达于翼状胬肉的上皮基底层细胞,正常结膜无表达; bax在翼状胬肉与正常结膜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hTRT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hTRT和bcl-2、bax的异常表达有关,可能是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失衡的共同结果.
作者:方林彬;柯锋;李瑞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正己烷接触对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及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分别对接触组37名及对照组49名工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NSE及MBP的血清含量.结果接触组和对照组的血清NSE含量分别为(8.4±7.7)、(7.8±3.2)μg/L,接触组的血清NS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BP含量分别为(1.59±0.54)、(0.94±0.27)μg/L,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己烷接触可导致血清NSE及MBP升高.
作者:苏胜华;刘新霞;甘德秀;邝海沙;魏青;许雷;许发茂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