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双江
目的:研究ICU患者实施层级护理干预模式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34名我院ICU护理人员,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7名,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5例.另选取同期于ICU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每组各10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ICU护理形式,实验组行层级护理干预模式,对比2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及患者感染率.结果:实验组环境护理、护理文书、安全护理、实践技术等护理工作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ICU患者感染率(2.00%)低于参照组(11.0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ICU中实施层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感染率,对院内感染控制起到了积极影响,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王静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了神经阻滞+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所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共计60例,按照患者入院登记的先后顺序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36例,采取颈丛阻滞治疗法;对照组患者24例,采取神经阻滞+手法进行治疗,之后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经神经阻滞+手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远期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阻滞+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远期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媛媛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对比外剥内扎术与PPH治疗重度痔疮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重度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抽取出92例分组对照观察,分组方式为随机性分配原则,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PPH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接受外剥内扎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手术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有所减轻,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研究价值,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伤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重度痔疮采用PPH治疗的效果显著要比外剥内扎术的效果更好,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明显减轻,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宁;李明振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取的90例神经内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门诊的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前者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后者应用临床循证护理,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低于观察组,其护理满意度也是如此,因此,对比的数据存在差异.结论针对临床神经内科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并且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巧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胃肠手术后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于提升早期下床执行率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病例数为8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品管圈活动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胃肠手术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效果良好,有利于促进患者下床活动的依从性,加快康复.
作者:郑晓然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胸腰段椎体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164例胸腰段椎体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加用康复护理,对照组利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预后效果等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MBI量表评分(68.11±10.23)分,总有效率97.56%,并发症发病率1.21%,对照组MBI量表评分(42.03±8.77)分,总有效率79.26%,并发症发病率10.9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利用康复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神经损伤产生的问题,值得推广.
作者:李林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正常分娩产妇围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分娩9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围产期受到护理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案实施情况.结果:观察组好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在正常分娩产妇围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张兰;李玥;张海英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某时段内我院接收的3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和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观察组则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SAS(45.14±3.22)分,SDS(50.33±2.22)分;观察组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躯体(85.22±5.11)分,情感(80.22±3.55)分,社会(75.22±4.36)分,整体健康(65.11±5.22)分;观察组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保红萍 刊期: 2019年第20期
宫外孕为临床多发异位妊娠,诱因复杂,一旦孕囊破裂出血可危及患者生命.临床治疗宫外孕以药物保守疗法、手术疗法为主,且不同方法效果不一.现就国内临床上对宫外孕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实践、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岑俊霄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对比分析临床中CT与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虽具有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共117例开展对比性研究.患者入院后先接受颅脑CT与MRI检查,其后接受脑血管造影检查进一步确认患者多发性脑梗死病情.将CT检查结果、MRI检查结果与血管造影结果比对后,对比CT与MRI所具有检出效果及对不同直径病灶所具有的检出效果.结果:经对比CT与MRI检出结果,发现MRI在发病24小时内的患者中的检出效果较好,P<0.05;且MRI对于微小直径病灶的检出效果明显优于CT,P<0.05.结论:CT与MRI均可用于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且均具有一定诊断效果,但相较于CT,MRI在发病24小时内及微小直径病灶患者具有更好检出效果.
作者:俞先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门诊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为时间段,以门诊就诊的病人86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一般护理)和观察组(人文关怀护理).分析二者的应用效果.结果:相对比参照组,观察组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少,医疗纠纷发生率低,数据经过检验分析,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门诊护患沟通中运用人文关怀护理,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少,医疗纠纷发生少.
作者:李敏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交接手术器械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索改进的策略以及具体的成效,希望提升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方法:将本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作为研究对象,综合使用资料调查和现场取证的方式,对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在手术器械交接中使用的改进方法以及取得的具体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然后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对具体成效进行评估.结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主要以现场交接的方式进行手术器械交接,对交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发现主要问题有器械混淆、器械不完整、配件不全、清洗不达标、器械功能不全等.针对这些问题,医院改进了管理方法,采用一体化管理方式,对手术器械交接等具体工作做出了规范化的安排,并优化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规范管理流程,使医院综合管理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减少手术器械问题引发的医疗事故问题发生的概率.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手术器械的交接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改进交接方法,协调科室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效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病人感染与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各医院需要借鉴先进方式,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作者:李倩;杨岩岩;王鹤洁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主要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9月间收治的13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5例),分别实施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评价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躯体疼痛评分、生命活力评分、社交积极性评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郑丽琼;郑素琼;伍帆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在骨折患者护理中植入优质理念对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我院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本研究共选取患者20例,患者的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2018年10月,本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患者1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优质理念进行应用,探究其对患者愈合程度和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愈合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90.00%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0.00%.对其数据差异进行比较,其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针对骨折患者展开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将优质理念进行应用,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骨折预后,改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燕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0例患者分组研究,将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35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采用优质护理方法的35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宁宁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究社区妇科门诊治疗阴道炎的临床方法探讨.方法:选择观察对象为我社区接受诊治的100例阴道炎患者,诊治时间均为2017年7月-2018年6月,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分析后选取适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00例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显效例数为56例,占比56.00%,有效例数40例,占比40.00%,无效4例,占比4.00%,故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结论:不同类型的阴道炎患者根据妇科门诊的分析和具有针对性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炎症明显减轻.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增加对于阴道炎知识的健康教育能够减少阴道炎的发生率.
作者:朱君 刊期: 2019年第20期
大量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葛根中含有的葛根素、苷元以及大豆苷等多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在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葛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分析,从在心肌梗塞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在高血压与高粘滞血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在脑血栓与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入手,对葛根的用途展开研究.
作者:任小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对接受穴位艾灸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某时段内接收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展开研究,均给予穴位艾灸治疗;而后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和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效果为83.7%,对照组为95.0%,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护理后观察组JOA(10.00±1.11)分,VAS(1.22±0.11)分;对照组JOA(16.66±1.00)分,VAS(3.56±0.55)分;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接受穴位艾灸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玲艳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应用在腹部手术患者之中所取得临床效果,探究品管圈活动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活动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范围之内,按照患者治疗时间进行分组纳入.第一组50例患者常规护理,第二组50例患者行品管圈活动,对术后活动当日下床活动时间、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展开分析和对比.结果:在患者术后活动情况分析之中,第二组在本次研究中下床活动时间和机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优于第一组,组别对比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患者之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进一步保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可有效的缩短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王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饮茶与冠心病的关系,为冠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至4月间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新发病例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确定的非心血管疾病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调查问卷回顾性调查研究对象的饮茶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饮茶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结果饮茶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P=0.001),其调整OR值为0.345.尤其饮绿茶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P=0.001,P=0.019),其调整OR值分别为0.280.随着饮茶浓度的增高,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P=0.003),调整OR值从0.404降低到0.242;且随着每月消耗茶叶量的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也在降低(P=0.002),调整OR值由0.356降低到0.194.结论饮茶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且随着饮茶浓度和每月消耗茶叶量的增加,其保护作用增强,尤其是饮绿茶者.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