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巧
目的:分析器质性心脏病伴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探究其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某医院2018年0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50例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进行实验研究,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房颤阵发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室早搏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室早搏是大部分器质性心脏病伴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主要诱因,心电图中房室早搏现象应作为临床检查重点,避免延误病情,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夏远利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风险规避的影响作用.方法:本次参考双盲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平均分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验证比较两组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形成检验计算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可有效规避风险.
作者:吴露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11月期间妇产科产褥期产妇118例进行研究,将11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产后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产后访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采取产后访视护理后,产妇的健康信念明显提高,与对对照组相比有一定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为两组患者采取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采取产后访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产妇妊娠后的生活质量,因此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手术围术期护理中对护理效果、疗效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1至2018.12的80例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实验组开展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满意度;胸腔镜肺癌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维持体温水平、术后下床、进食和出院时间;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指标;胸腔镜肺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生活质量指标、胸腔镜肺癌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维持体温水平、术后下床、进食和出院时间、胸腔镜肺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效果确切.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交接手术器械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索改进的策略以及具体的成效,希望提升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方法:将本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作为研究对象,综合使用资料调查和现场取证的方式,对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在手术器械交接中使用的改进方法以及取得的具体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然后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对具体成效进行评估.结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主要以现场交接的方式进行手术器械交接,对交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发现主要问题有器械混淆、器械不完整、配件不全、清洗不达标、器械功能不全等.针对这些问题,医院改进了管理方法,采用一体化管理方式,对手术器械交接等具体工作做出了规范化的安排,并优化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规范管理流程,使医院综合管理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减少手术器械问题引发的医疗事故问题发生的概率.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手术器械的交接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改进交接方法,协调科室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效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病人感染与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各医院需要借鉴先进方式,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作者:李倩;杨岩岩;王鹤洁 刊期: 2019年第20期
在医院的门诊部,每日具有较多人进行排队候诊,由于医生诊断时间较长、使患者候诊时间也不断延长,在门诊导医分诊工作进行优化,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其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能满足每位门诊患者护理需求,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感,缩短患者候诊时间.
作者:凌诗莹 刊期: 2019年第20期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是医学检验界中的传统项目,在目前临床医学检验中依旧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应用于泌尿系统的检验,更对疗效观察以及治疗诊断等具有积极意义,可初步实现对安全用药和健康状态的检验,是临床检验中三大常规检验之一.目前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内容为物理检查、化学分析和尿液有形成分分析,采用专用设备或者是显微镜,识别尿液中的细胞、管型以及结晶等病理学成分,辅助泌尿系统的疾病诊断、定位和预后判断等,有利于提高肾脏部位的疾病检验.本文就目前尿液有形成分检验现状,从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进展和临床应用入手,对尿液有形成分的分析方法和国内外现状、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
作者:陆承凤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微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腹痛组和胃肠反应组,对其分别进行胃镜检查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胃镜检查显示腹痛组溃疡面直径大于2cm比例显著大于胃肠反应组(P<0.05);病理检查显示,与胃肠反应组相比,腹痛组消化道炎症占比较大,其消化道萎缩及黏膜增生占比则比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诊断中,病理学检查结合胃镜检查能够有效诊断出患者的病变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顾文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不同带教模式在剖宫产产后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4日我院招收的25名产科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7月4日我院招收的25名产科护理实习生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带教方式进行带教,实验组实习生采用人性化带教方式进行带教,对比两组实习生待交接过.结果:实验组实习生学习积极性、处理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带教方式会直接影响实习生的带教结果,良好的带教方式能够提升实习生理论、实践等各方面能力,为实习生后续职业生涯以及医院医疗实力提升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宜丹 刊期: 2019年第20期
压疮是临床常见的组织损伤,好发于长期卧床的身体骨突处,发生压疮时,不仅仅对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延长其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同时也是对临床护理质量的一种否定,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事关重大.尤其是手术室压疮,一旦发生将会干扰手术进程,影响患者康复.本研究通过查阅手术室压疮及护理的相关资料,分析了压疮形成因素,总结出有效预防方法,以降低压疮发生几率.
作者:陈瑜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以及预后效果.方法: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选取我院消化内科86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比应用及预后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行为习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实施相关护理干预,可以辅助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行为习惯及恢复环境,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好,值得临床护理应用.
作者:张喜林;张凤玲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以同期收治的50例肺癌患者为对象,均给予手术治疗,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性护理)和观察组(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对比两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更为优,免疫功能指标更为优异,数据差异比较,差异满足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实施早期营养护理干预,有效确保患者营养状态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免疫能力,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周钰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轻度脑外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轻度脑外伤手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人性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评估两组负性情绪与脑外伤知识掌握率.结果: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分值较低,脑外伤知识掌握率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轻度脑外伤手术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能改善其负性情绪,加强患者对疾病实施的掌握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孙顺美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抗骨增生胶囊治疗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29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9例行抗骨增生胶囊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后Lequesne评分、K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抗骨增生胶囊治疗,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症状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张礼科;朱德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确保临床医学中血常规标本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校准检验仪器后,将分别准备好的1~4号标注样本(每支2ml)分别对准0s、10s、20s、30ss静置时间位置,所有对应标本均检验10次和分别计算4份标本10次检验中的WBC、RBC、Hb、PLT四项参数均值、变异系数和偏差.结果:4份样本中,时间节点在混匀静置10s、20s时各项系数稳定性与准确性好.结论:结合相关文献及本研究结果来看,血常规检查过程中静置时间在10~20s时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好,有良好的临床借鉴价值与参考价值.
作者:谢龙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研究近一年内我院治疗的103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并对不同症状的黄疸患儿进行不同的细致的综合优质护理.结果:观察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效果,所有的黄疸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全方位细致的护理,全部健康出院.结论: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精心细致的临床护理有着极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有利于黄疸患儿的早日康复.
作者:韩宾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0例患者分组研究,将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35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采用优质护理方法的35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宁宁 刊期: 2019年第20期
随着经济与时代的更新换代,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获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内科护理是医学治疗中重要的组成内容,推动内科护理的进步能够促使整体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但是,现阶段的内科护理依然存在很多的治疗风险,并且管理机制存在一些漏洞.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以及必要的解决初始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内科护理更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
作者:王艳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对于院前急救车辆实施6S管理方法的管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的急救车辆管理(10辆)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我院的急救车分为观察组5辆和对照组5辆.其中观察组的车辆实施6S管理模式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的车辆实施常规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急救车辆的扣分情况发现,观察组急救车辆的医疗用品管理(t=-14.036,P<0.05)、无菌物品管理(t=-13.256,P<0.05)、医疗废物处置(t=-11.258,P<0.05)、手卫生管理(t=-10.695,P<0.05)的扣分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的情况且对比差异显著;通过对比两组急救车辆的使用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急救车辆利用率(t/x2=12.356,P<0.05)、护士跑动距离(t/x2=-9.786,P<0.05)以及红灯呼叫率(t/x2=-13.578,P<0.05)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的使用情况且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对于院前急救车辆实施6S管理方法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管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何萌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数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和路路通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总结.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4.7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和路路通注射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忠玺 刊期: 201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