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嘉;李明潭;龙翔宇;陈建福
目的:分析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发生机制,并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已知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监测及高危病患的早期甄别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对相关处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对患者实施系统性的治疗,同时按照1:1对患者行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血浆灌注,可显著降低病率.结论:临床研究表明,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机制复杂,且近年来临床对其发病机制有新的认识.及时对患者开展相关治疗,能够挽救患者生命,并对患者预后产生积极作用.
作者:王光红;黄国军;李张维;吴攀;黄长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针对鼻咽癌接受放疗治疗的患者,对其采用全方位护理措施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口腔科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72例鼻咽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实行普通护理措施,治疗组实施全方位护理措施,观察其出现放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生存质量及满意情况.结果:治疗组0级、1级、2级、4级比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级结果两组相比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组各项目满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各项目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鼻咽癌接受临床放疗的患者,对其实施全方位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出现口腔炎症反应程度较轻者例数较多,对患者做好疾病相关知识、治疗知识、并发症知识等宣教工作,对其做好出院指导及相关延续性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其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大多数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
作者:黄艺贤 刊期: 2017年第15期
表面肌电检测是一种无创的检测技术,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表面肌电检测通过利用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时频分析、参数模型、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方式,综合分析经皮肤表面记录下来的肌电信号,用以评价或改善运动神经元功能.表面肌电信号检测可以使肌肉的功能得到客观量化,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肢体的功能水平.近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表面肌电已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的各个领域中来指导患者的康复治疗.本文主要介绍用于分析表面肌电信号的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及阐述表面肌电在腰痛评估、儿童神经功能康复和神经肌肉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后探讨表面肌电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评定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任小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泡脚治疗冬季手足冰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当年冬季进行中药泡脚治疗,治疗组予当年三伏天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泡脚治疗,并于次年冬季随访,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治疗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伏天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泡脚治疗冬季手足冰凉疗效确切.
作者:林超;高文锦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比较全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就医的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采取全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和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0%(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则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手术治疗,全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可大程度提升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生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张思远;卿伯华;段群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分步针灸合并理疗加血塞通等针剂静脉输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3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采用纯血塞通等针剂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41例则采用分步针灸合并理疗加血塞通等针剂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血等常规检查及肾功能、肝功能等均无明显变化,也无不良现象出现.结论:分步针灸合并理疗加血塞通等针剂静脉输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血塞通针剂静脉注射治疗,对患者身体的康复起着积极作用.
作者:欧荣军 刊期: 2017年第15期
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AD的早期阶段,其是介于正常衰老和老年痴呆(阿尔茨默海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间的一种中间过渡临床状态,向AD的转化率是正常人的10倍,及时、准确的筛查和诊断MCI对防治AD有重要意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在MCI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MoCA量表的应用状况、内容特点、考评分析及优缺点等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促进该量表在国内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作者:石义容;胡慧;王凌;艾亚婷;董新秀;孙凯丽;李梦盈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仪(DMS)联合电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DMS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2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深层肌肉刺激仪及电针治疗,对照组予电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MS联合电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贤亮;伍琼英;王理;刘朝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京万红烫伤膏联合吹氧疗法在新生儿臀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臀红新生儿,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在患处采用吹氧疗法及常规护理)42例、对照组2(采用金霉素软膏联合吹氧疗法及常规护理)42例、观察组(采用京万红烫伤膏联合吹氧疗法及常规护理)42例,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2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1(P<0.05),对照组2与观察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1、对照组2显著缩短(P<0.05).结论:京万红烫伤膏联合吹氧疗法在新生儿臀红护理中的应用可取得显著疗效,治愈时间显著缩短,方法简单经济,无不良反应.
作者:黄蔚林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3例下肢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干预组(70例),对照组予以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饮食、健康宣教和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临床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罗乙舒 刊期: 2017年第15期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与其它肺部疾病的症状表现类似,且复杂多变,病死率高.目前对该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诊断手段随之越发的多样.本文总结了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近年的诊断研究,就临床病征、影像学诊断、病原学检验、经皮穿刺活检及循环标志物检验的五个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黄锦焕;陈潮钦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与后外侧植骨相结合运用于胸腰段脊椎发生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并持续随访的40例胸腰脊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进行内固定并融合后外侧方植骨合并疗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疗程后比较这4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度的变化以及椎体前缘高度、椎楔变角、骨融合等临床指标,此外,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也进行相应比较,也对ODI进行相应评分分析其并发症.结果:术后、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Cobb角、椎楔变角较术前显著变小(P<0.05),骨融合比例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A、B、C、D、E级各例数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例出现内固定不稳,术后6个月5例出现并发症,主要是慢性骨位疼痛.结论:对于腰胸段脊椎骨折的患者,采取后外侧植骨结合后路钉棒系统疗法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采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韩学忠 刊期: 2017年第15期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在我国目前主要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且治疗效果显著,而在下背痛患者的治疗中尚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在下背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其合理应用做一总结.
作者:王泽熙;姜贵云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究细节化服务管理对导诊护理服务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择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在本院接诊的导诊护理患者590例,按照国际字母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导诊服务,观察组进行细节服务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导诊中医护人员应用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对护理质量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门诊导诊服务的满意程度,缓解医患关系.
作者:欧洁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范意识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广州某大学720名全日制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采用艾滋病疾病知识调查问卷及艾滋病防范意识调查问卷于健康教育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疾病知识得分、防范意识得分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作为艾滋病预防的干预措施,可从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树立正确观念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防范意识.
作者:袁国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放射式冲击波配合针刺治疗对网球肘患者的治疗机理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选取门诊138例网球肘患者,全部采用放射式冲击波配合针刺对病变局部痛点为中心的治疗,对其治疗过程中的机理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痊愈102例,优15例,良12例,差9例,痊愈率73.9%,总有效率为93.5%.结论:放射式冲击波配合针刺治疗在对网球肘患者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此方法简单方便易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明;冯前;王静;杨文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对血液透析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3月间随机收治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为其提供一般疾病护理流程;于2016年4月~2017年2月间随机收治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及护理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健康指导、饮食干预、生活指导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全程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改善患者身心不舒适表现.
作者:江婉嫦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是一种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治疗面肌痉挛无副作用,不良反应少,且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作者:张威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斜方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激痛点推拿治疗30例斜方肌劳损患者,施术手法包括(滚)法、按揉、拿法、弹拨、叩击等,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22例、好转6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为93.3%.结论:推拿能够缓解斜方肌的痉挛和紧张,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治疗目的.
作者:刘松刚;李华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复合乳酸菌对抗生素相关性胃肠病的疗效作用.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抗生素相关性胃肠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合乳酸菌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测治疗前后患者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的血清含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PC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乳酸菌能够显著改善抗生素相关性胃肠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作用不仅与调节机体肠道菌群相关,还能减少患者血清PCT,可能与改善炎症反应相关.
作者:韦信安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