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研究进展

黄锦焕;陈潮钦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诊断, 综述
摘要: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与其它肺部疾病的症状表现类似,且复杂多变,病死率高.目前对该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诊断手段随之越发的多样.本文总结了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近年的诊断研究,就临床病征、影像学诊断、病原学检验、经皮穿刺活检及循环标志物检验的五个方面作一综述.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推拿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案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较常见,且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生活.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其独到的特色,尤其采用推拿治疗.虽然推拿治疗本病鲜有报道,但此种简、便、效、廉的治疗方法对现代健康的追求和社会需求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培超;季远;季法会;王凯;宫雪;张文海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通冠复脉汤治疗冠心病(CHD)室性早搏对血管内皮 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CHD)室性早搏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通冠复脉汤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CHD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服用通冠复脉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TXB2、ET-1、NO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观察组TXB2、ET-1、NO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冠复脉汤治疗CHD室性早搏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彭建;徐苹;朱彬;袁小蓉;黄静;何成林;段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范意识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范意识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广州某大学720名全日制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采用艾滋病疾病知识调查问卷及艾滋病防范意识调查问卷于健康教育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疾病知识得分、防范意识得分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作为艾滋病预防的干预措施,可从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树立正确观念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防范意识.

    作者:袁国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对血液透析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3月间随机收治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为其提供一般疾病护理流程;于2016年4月~2017年2月间随机收治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及护理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健康指导、饮食干预、生活指导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全程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改善患者身心不舒适表现.

    作者:江婉嫦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总结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埋线疗法治疗8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3个疗程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痊愈65例(81.25%)、显效10例(12.5%),好转4例(5.0%)、无效1例(1.25%),总有效率为98.75%.结论: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配合护理能减少并预防并发症、增强疗效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温碧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早产儿中随机选出9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非营养吮吸,观察组则采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完全达到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在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完全达到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指标上,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有助于缩短早产儿静脉营养时间及经口喂养时间,恢复患儿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珠莲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空心针治疗外伤后周围型动眼神经麻痹一例

    通过空心针治疗外伤后周围型动眼神经麻痹1例,分析空心针治疗的原理,发现空心针治疗外伤后周围型动眼神经麻痹安全有效、依从性高、操作简便,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范勇杰;叶光明;高杨;廖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表面肌电在康复医学领域运用及脑卒中患者评定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表面肌电检测是一种无创的检测技术,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表面肌电检测通过利用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时频分析、参数模型、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方式,综合分析经皮肤表面记录下来的肌电信号,用以评价或改善运动神经元功能.表面肌电信号检测可以使肌肉的功能得到客观量化,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肢体的功能水平.近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表面肌电已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的各个领域中来指导患者的康复治疗.本文主要介绍用于分析表面肌电信号的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及阐述表面肌电在腰痛评估、儿童神经功能康复和神经肌肉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后探讨表面肌电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评定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任小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时间截止至2016年10月,收集有关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员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9篇研究共20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在总有效率、神志转清时间、Barthel指数、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血肿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评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具有疗效且优于对照组,安全性更高.

    作者:陈垚;张瑾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64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实施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58±1.74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0.29±3.11天(P<0.05).结论:并发症预防及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秋丽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6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就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以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则接受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与护理满意度予以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之初焦虑与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施以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林慧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脉冲枪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脉冲枪在肩袖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肩关节腔+肩峰下滑囊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脉冲枪治疗,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部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肩部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度、功能、活动角度及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脉冲枪治疗效果理想,能提高患者肩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洲;伍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深层肌肉刺激仪联合电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仪(DMS)联合电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DMS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2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深层肌肉刺激仪及电针治疗,对照组予电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MS联合电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贤亮;伍琼英;王理;刘朝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复合乳酸菌对抗生素相关性胃肠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复合乳酸菌对抗生素相关性胃肠病的疗效作用.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抗生素相关性胃肠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合乳酸菌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测治疗前后患者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的血清含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PC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乳酸菌能够显著改善抗生素相关性胃肠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作用不仅与调节机体肠道菌群相关,还能减少患者血清PCT,可能与改善炎症反应相关.

    作者:韦信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三伏天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泡脚治疗冬季手足冰凉6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泡脚治疗冬季手足冰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当年冬季进行中药泡脚治疗,治疗组予当年三伏天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泡脚治疗,并于次年冬季随访,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治疗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伏天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泡脚治疗冬季手足冰凉疗效确切.

    作者:林超;高文锦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健翔理筋推拿治疗腰椎髓核摘除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健翔理筋推拿治疗腰椎髓核摘除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分析2016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健翔理筋推拿治疗的腰椎髓核摘除术后残余神经症状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出院当天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进行评价,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的改善程度.结果:出院当天和治疗后3个月McGill疼痛问卷的选词阳性项目数、疼痛指数分(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有疼痛(PPI)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患者各项指标较出院当天继续改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所有病例无出现腰椎内固定物松脱及脊柱失稳等并发症.结论:健翔理筋推拿是治疗腰椎髓核摘除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安全有效的推拿手法.

    作者:苏嘉;李明潭;龙翔宇;陈建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放射式冲击波配合针刺治疗网球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放射式冲击波配合针刺治疗对网球肘患者的治疗机理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选取门诊138例网球肘患者,全部采用放射式冲击波配合针刺对病变局部痛点为中心的治疗,对其治疗过程中的机理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痊愈102例,优15例,良12例,差9例,痊愈率73.9%,总有效率为93.5%.结论:放射式冲击波配合针刺治疗在对网球肘患者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此方法简单方便易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明;冯前;王静;杨文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在下背痛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在我国目前主要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且治疗效果显著,而在下背痛患者的治疗中尚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在下背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其合理应用做一总结.

    作者:王泽熙;姜贵云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全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全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就医的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采取全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和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0%(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则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手术治疗,全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可大程度提升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生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张思远;卿伯华;段群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机制及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发生机制,并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已知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监测及高危病患的早期甄别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对相关处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对患者实施系统性的治疗,同时按照1:1对患者行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血浆灌注,可显著降低病率.结论:临床研究表明,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机制复杂,且近年来临床对其发病机制有新的认识.及时对患者开展相关治疗,能够挽救患者生命,并对患者预后产生积极作用.

    作者:王光红;黄国军;李张维;吴攀;黄长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