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静;戴伟
于娟教授从事推拿临床工作近30年,在临床工作中治疗了众多急性乳腺炎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将介绍于娟教授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以供临床借鉴.
作者:冯园园;郭艳红;吴静;于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下背痛患者经过瑞士球训练治疗前后腰部竖脊肌、多裂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方法:选入25例下背痛患者,给予每周5次,持续3周的瑞士球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腰部两侧竖脊肌与多裂肌的肌电信号,取时域指标:均方根值(RMS)和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F).结果:治疗前腰部两侧竖脊肌、多裂肌RMS、M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竖脊肌、多裂肌痛侧RMS(分别为18.14±3.33、17.42±3.71)较治疗前增高,痛侧MF较治疗前下降(分别为91.59±11.36、95.38±1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士球训练治疗后,下背痛患者痛侧竖脊肌、多裂肌收缩能力较前增强,疲劳度较前下降,核心肌群稳定性明显增加.
作者:王泽熙;姜贵云;刘艳成;刘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肺癌术后护理中体力体能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9例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有氧运动组(A组)31例、常规护理组(B组)33例,A组选择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B组选择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试验(6MWT)的行走距离及睡眠质量.结果:在改善6MWT试验的行走距离及睡眠质量方面,A组均优于B组.结论:有氧运动能较好地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体力体能状态及睡眠质量.
作者:吴文裕;林振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时间、费用以及愈合时间、稳定性、活动能力、活动范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实施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斗权;赵飞龙;姚星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430例颌面部浅表外伤美容整形修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口腔急诊收治的430例颌面部浅表外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缝合处理,观察组进行美容整形修复缝合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缝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伤口感染率和伤口裂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瘢痕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容整形修复缝合方法与常规缝合方法相比,可以有效减少术后伤口感染和伤口裂开的发生,减少术后瘢痕的大小,达到美观要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齐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下肢肌群综合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下肢肌群综合训练,对照组仅给予股四头肌训练,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屈、伸肌峰力矩(PT)及总功量(JW)、平均功率(AP)、伸屈肌单次大作功量(MRTW)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肌群综合训练能有效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膝部肌群力量,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作者:黎小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对其的治疗刻不容缓.通过搜索国内大量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很多,但各自均有缺点:中医存在药理研究方面匮乏的缺陷,西医存在临床疗效较差的问题.
作者:王可天;岳蛟;周培;许婷;石江龙;莫涌森;杜正强;彭德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药熨烫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痹阻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熨烫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28天记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4天、28天腰背疼痛改善显著.结论:运用中药熨烫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疾病康复.
作者:李小潘;王宁莉;林丹;韦秀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儿科住院部收治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以2015年7月我院实行儿科护理安全改革为分割点,其中1~6月收治的患儿为对照组,7月至次年1月收治的患儿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则为74.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例发生护理安全事件,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例(P<0.05).结论:克服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影响因素,加强制度改革,能够有效保证护理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姜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冲击波治疗在足底筋膜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足底筋膜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跟腱、足底筋膜拉伸),观察组采用冲击波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及1个月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及1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底筋膜炎患者采用冲击波治疗效果理想,能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锋;张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密集型银质针针刺联合K型内热针治疗仪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密集型银质针针刺联合K型内热针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氨糖美辛胶囊治疗,均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药保守治疗相比,密集型银质针针刺联合K型内热针治疗仪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疗效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胡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喜疗妥软膏联合不同护理方式对可达龙药物外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可达龙药物外渗患者,并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在喜疗妥软膏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率(98.33%)、静脉炎发生率(3.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疗妥软膏联合优质护理在可达龙药物外渗患者中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秋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nkle foot orthoses,AFO)对小儿脑瘫尖足的矫治效果.方法:216例脑瘫患儿共362只尖足,对尖足进行AFO矫治,在矫治前、矫治6个月后及矫治1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FO矫治前踝关节背屈角≥90°有362足,AFO矫治6个月后踝背屈角80°~89°有142足、70°~79°有36足,178足有效,有效率为49.2%;AFO矫治12个月后踝背屈角80°~89°有174足、70°~79°有85足,259足有效,有效率高达71.5%.AFO矫治前,尖足评分为1.32±0.76分,矫治6个月后评分上升为2.24±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P<0.01),矫治12个月后评分为2.64±0.63分,与矫治前相比评分有显著性提高(t=5.27,P<0.01).结论:AFO能使小腿三头肌的肌张力降低、长度延长,是小儿脑瘫尖足有效的矫治方法.
作者:伍丹;张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就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中风吞咽困难的方法、药物作一简要综述,包括不同形式的针灸、中药及其它手段,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叶宇铁;王宜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的特点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5月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MoCA认知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MoCA总分(27.45±5.08)显著高于对照组(20.54±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飞翔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布渣叶提取物(MP)的调血脂作用及胆固醇逆向转运(RCT)机理.方法:复制食饵性高脂血症家兔,给予MP(1.4、2.8和5.8g/kg)连续给药6周,检测血清、肝脂质TC、TG、HDL-C和LDL-C含量,肝ApoA1、CYP7A1、LXR-α、LPL及回肠NPCL1L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MP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家兔血清和肝脏TC、TG(P<0.05),增强肝、回肠ApoA1、CYP7A1、LXR-αand LPL mRNA和蛋白表达(P<0.05),抑制NPC1L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MP可通过促进RCT、减少内外源性胆固醇及代谢产物吸收或再吸收,从而调血脂、逆转肝脂肪变性.
作者:曾晓会;曾巧煌;黄琳;蔡大可;卓俊城;陈玉兴;黄雪君;姚楠;甘海宁;张成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门诊内分泌科患者就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12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护理在内分泌科门诊就诊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率,且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大帮助.
作者:欧洁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体温及伴随证候的变化,评价小儿解热颗粒对小儿AURI的退热作用及综合疗效.方法:将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口服小儿解表颗粒,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颗粒进行治疗,7天为1个疗程,患儿少坚持服用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退热时间(t=21.51,P<0.05)、鼻塞流涕好转时间(t=18.33,P<0.05)、咽痛消退时间(t=16.71,P<0.05)、止咳缓解时间(t=19.84,P<0.05)均短于对照组,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解表颗粒退热作用稳定持久,且能有效改善鼻塞流涕、咽喉肿痛、止咳等临床症状,无不良反应,临床作用优于常规西药利巴韦林颗粒.
作者:汤婷婷;任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6年3月~2016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随访,观察组则采用知信行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ITAQ评分、SDSS评分、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和随访半年后的ITAQ评分、SD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饮食、康复训练、体能训练、社会活动、生活习惯等6项遵医行为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半年后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效果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清荣;林素兰;林世泽;庄香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等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MA、MBI、ST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MA、MBI、STEF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FMA、MBI、STE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选择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疗法,对患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彩凤;黄裕桂;张荣斌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