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密集型内热针(银质针)治疗3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

胡云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 密集型银质针, 内热针治疗仪, 针刺,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密集型银质针针刺联合K型内热针治疗仪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密集型银质针针刺联合K型内热针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氨糖美辛胶囊治疗,均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药保守治疗相比,密集型银质针针刺联合K型内热针治疗仪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疗效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人工气道患者有效吸痰的护理体会

    随着人口老年化速度的加剧,肺部感染是80岁以上老年人的首要致死原因,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出现衰退表现,如胸廓的变硬、肺泡减少、肺弹性降低、小支气管扩张、肺活量下降和残气量增加等导致其呼吸运动减弱、换气功能障碍、咳嗽排痰动作减弱.因此,老年患者极易出现排痰不畅、痰液堵塞呼吸道等护理问题,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护理问题如缺氧、窒息、肺部感染加重、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常危及患者生命.笔者从吸痰时机、吸痰体位、吸痰管、吸痰深度、吸痰技巧等方面着手,做好有效吸痰.避免或减少人工气道的建立,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病人经济负担.

    作者:张焕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实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志华;张华凌;张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时间、费用以及愈合时间、稳定性、活动能力、活动范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实施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斗权;赵飞龙;姚星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瑞士球训练治疗下背痛患者后表面肌电信号变化

    目的:研究下背痛患者经过瑞士球训练治疗前后腰部竖脊肌、多裂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方法:选入25例下背痛患者,给予每周5次,持续3周的瑞士球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腰部两侧竖脊肌与多裂肌的肌电信号,取时域指标:均方根值(RMS)和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F).结果:治疗前腰部两侧竖脊肌、多裂肌RMS、M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竖脊肌、多裂肌痛侧RMS(分别为18.14±3.33、17.42±3.71)较治疗前增高,痛侧MF较治疗前下降(分别为91.59±11.36、95.38±1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士球训练治疗后,下背痛患者痛侧竖脊肌、多裂肌收缩能力较前增强,疲劳度较前下降,核心肌群稳定性明显增加.

    作者:王泽熙;姜贵云;刘艳成;刘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药熨烫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熨烫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痹阻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熨烫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28天记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4天、28天腰背疼痛改善显著.结论:运用中药熨烫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疾病康复.

    作者:李小潘;王宁莉;林丹;韦秀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冲击波治疗在足底筋膜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足底筋膜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跟腱、足底筋膜拉伸),观察组采用冲击波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及1个月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及1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底筋膜炎患者采用冲击波治疗效果理想,能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锋;张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98例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肺叶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9月~2016年12月,对98例术前疑诊或诊断为I~IIIa期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在全麻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后,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作长约4cm的切口为主操作孔,未用器械撑开肋骨,腋中线第8肋间小切口置入胸腔镜,行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结果:98例患者中2例中转开胸小切口辅助切除手术,余均成功完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无手术死亡;其中20例左肺上叶切除,18例左肺下叶切除,36例右肺上叶切除,6例右肺中叶切除,16例右肺下叶切除,1例中上叶切除,1例中下叶切除;手术时间125.4±5.4min,术中出血量80.2±6.5mL,无术中输血;术后并发肺炎5例,肺不张3例,均经对症保守治疗后而好转.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作者:赵青武;李锐;李佳;林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特点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的特点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5月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MoCA认知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MoCA总分(27.45±5.08)显著高于对照组(20.54±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飞翔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密集型内热针(银质针)治疗3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

    目的:探讨密集型银质针针刺联合K型内热针治疗仪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密集型银质针针刺联合K型内热针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氨糖美辛胶囊治疗,均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药保守治疗相比,密集型银质针针刺联合K型内热针治疗仪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疗效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胡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有氧运动对肺癌术后护理中体力体能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肺癌术后护理中体力体能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9例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有氧运动组(A组)31例、常规护理组(B组)33例,A组选择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B组选择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试验(6MWT)的行走距离及睡眠质量.结果:在改善6MWT试验的行走距离及睡眠质量方面,A组均优于B组.结论:有氧运动能较好地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体力体能状态及睡眠质量.

    作者:吴文裕;林振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目的:研究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儿科住院部收治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以2015年7月我院实行儿科护理安全改革为分割点,其中1~6月收治的患儿为对照组,7月至次年1月收治的患儿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则为74.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例发生护理安全事件,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例(P<0.05).结论:克服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影响因素,加强制度改革,能够有效保证护理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姜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密固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密固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来自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5例,1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全面组,所有患者采取密固达治疗,常规组辅以常规护理,全面组辅以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原因、密固达用药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结果:全面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全面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全面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原因、密固达用药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对密固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大,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对用药知识的掌握度,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郑延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等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MA、MBI、ST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MA、MBI、STEF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FMA、MBI、STE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选择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疗法,对患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彩凤;黄裕桂;张荣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推拿联合侧隐窝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对急性发作且伴有下肢疼痛剧烈的患者不能立刻给以手法治疗,此时应用侧隐窝技术可以迅速止痛,为手法的实施创造条件,二者结合不仅可缩短治疗时间,还提高了治疗效率,推拿联合侧隐窝注射疗法是值得推广的一个临床路径.

    作者:李应志;秦春晖;陈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下肢肌群综合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下肢肌群综合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下肢肌群综合训练,对照组仅给予股四头肌训练,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屈、伸肌峰力矩(PT)及总功量(JW)、平均功率(AP)、伸屈肌单次大作功量(MRTW)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肌群综合训练能有效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膝部肌群力量,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作者:黎小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踝足矫形器矫治小儿脑瘫尖足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nkle foot orthoses,AFO)对小儿脑瘫尖足的矫治效果.方法:216例脑瘫患儿共362只尖足,对尖足进行AFO矫治,在矫治前、矫治6个月后及矫治1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FO矫治前踝关节背屈角≥90°有362足,AFO矫治6个月后踝背屈角80°~89°有142足、70°~79°有36足,178足有效,有效率为49.2%;AFO矫治12个月后踝背屈角80°~89°有174足、70°~79°有85足,259足有效,有效率高达71.5%.AFO矫治前,尖足评分为1.32±0.76分,矫治6个月后评分上升为2.24±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P<0.01),矫治12个月后评分为2.64±0.63分,与矫治前相比评分有显著性提高(t=5.27,P<0.01).结论:AFO能使小腿三头肌的肌张力降低、长度延长,是小儿脑瘫尖足有效的矫治方法.

    作者:伍丹;张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于娟教授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经验

    于娟教授从事推拿临床工作近30年,在临床工作中治疗了众多急性乳腺炎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将介绍于娟教授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以供临床借鉴.

    作者:冯园园;郭艳红;吴静;于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人文护理在门诊内分泌科患者就诊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门诊内分泌科患者就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12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护理在内分泌科门诊就诊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率,且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大帮助.

    作者:欧洁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430例颌面部浅表外伤美容整形修复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430例颌面部浅表外伤美容整形修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口腔急诊收治的430例颌面部浅表外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缝合处理,观察组进行美容整形修复缝合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缝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伤口感染率和伤口裂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瘢痕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容整形修复缝合方法与常规缝合方法相比,可以有效减少术后伤口感染和伤口裂开的发生,减少术后瘢痕的大小,达到美观要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齐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分析艾滋病感染者与随访干预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艾滋病感染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随访调查干预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艾滋病感染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管理,研究组则在常规随访管理基础上配合对艾滋病感染者的身体检查、了解其治疗情况、加强沟通管理等随访干预措施,做好上门联系的准备,随访工作人员要做好与感染者和CDCP之间的交流沟通,共同开展对艾滋病感染者的随访调查干预工作,并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CD4+检测率、抗病毒治疗率、配偶检测率、遵医依从率、失访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随访调查干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艾滋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陈文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