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输液外渗高危药品的预防与处理

林绵双

关键词:静脉输液, 外渗, 高危药品, 预防, 处理
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高危药品的预防与处理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使用积极预防措施,防止输液外渗,一旦发生,及时处理.结果:76例患者未出现外渗,1例化疗药物外渗,3例高渗溶液外渗,经处理后,患者转归,未对后续治疗造成影响.不良反应率为5.00%.结论:对于输注高危药物的患者,在整个过程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并合理处理药物外渗,有着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此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脑血栓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相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脑血栓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陈爱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医改背景下药学带教质量的提高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药学专业人才定位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药学人才培养对实习带教环节更加关注,如何提高药学带教质量,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药学专业人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就医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药学带教质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药学带教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作者:关丹丽;廖小红;杨丽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推拿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疗法联合康复医学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的疗效.方法:将76例门诊肩周炎粘连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中医推拿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及对照组38例(中医推拿疗法联合针刺疗法、TDP局部照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活动度(Melle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0次后,治疗组Melle评分、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推拿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全娃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大剂量谷胱甘肽加维生素C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大剂量谷胱甘肽(Glutathione,r-glutamyl cysteingl+glycine,GSH)加维生素C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 pathicpulmonary fibrosis,IPF)的临床疗效,探究其作用原理.方法: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了18例确诊的特发性肺纤维化并施行2个月激素治疗仍无效或者有股骨坏死等拒绝激素治疗的患者.收治的所有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静注0.4g的维生素C和2.4g的谷胱甘肽,每天静注一次.持续1个月后,采用0.5g维生素C和0.3g谷胱甘肽治疗,每天两次雾化吸入.根据记录的数据统计出患者1个月内症状的变化,1个月前后1分钟步行距离,步行1分钟SaO2和PaO2的改变情况.结果:患者在实施谷胱甘肽加维生素C治疗的第2周和第4周其症状改善率分别是89%和9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1min步行距离及PaO2、SaO2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轻症组治疗后的1min步行距离及PaO2、SaO2值显著高于重症组(P<0.05).结论:此次研究结果说明了大剂量谷胱甘肽联合维生素C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配合雾化吸入的方法能够继续维持病情的改善作用.这种治疗方法针对早期有渗出性病变的患者具明显作用,但是仅仅是抑制而不能阻止重症肺纤维化的发展.

    作者:李倩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报刺法浅析

    旨在对报刺法的源流、发展,及其功效作初步探析,结合临床应用进一步说明报刺法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希望通过对这一针刺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有利于继承、发展和弘扬这一祖国医学的经典针法.

    作者:赖火特;郭庆祺;容智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一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护理

    本文通过对一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护理实践,总结出对此类病人的急救护理要点-三控:控制血压、疼痛、心率,为进一步诊治赢得先机.

    作者:毛振辉;郭艳枫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蜂疗结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4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蜂毒直刺治疗结合小针刀与传统针灸及消炎镇痛类药物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行蜂毒直刺结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则行传统针灸及消炎镇痛类药物治疗,治疗20天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肩关节活动范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肩外展范围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毒直刺结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有治疗次数少、治疗效果快、疗程短等优点.

    作者:耿会;崔可俊;杨新贵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静脉输液外渗高危药品的预防与处理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高危药品的预防与处理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使用积极预防措施,防止输液外渗,一旦发生,及时处理.结果:76例患者未出现外渗,1例化疗药物外渗,3例高渗溶液外渗,经处理后,患者转归,未对后续治疗造成影响.不良反应率为5.00%.结论:对于输注高危药物的患者,在整个过程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并合理处理药物外渗,有着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此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林绵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分阶段针刺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阶段针刺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运动再学习训练,观察组则在运动再学习训练基础上联合分阶段针刺治疗,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和FIM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针刺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是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运动再学习训练.

    作者:石慧;马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针刺结合腰椎整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IL-6、TNF-α的影响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腰椎整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的影响,探讨针刺结合腰椎整脊对LDH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针刺结合腰椎整脊组(治疗组)和常规推拿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腰椎整脊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干预.两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血清IL-1、IL-6和TNF-α,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IL-1、IL-6和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腰椎整脊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减轻患者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含量的调节作用,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可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陈飞;曹弈;蒋涛;郭庆军;王坤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中药熏蒸治疗寒喘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寒喘的护理疗效.方法:将2010年11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60例寒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双足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喘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及中医辨证护理基础上,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能够提高寒喘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陈子清;何建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康复评定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

    为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康复评定操作的能力,分析目前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材、实践视频、就业环境和国外教育的现状,发现目前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多以验证性、单一性实验为主,缺乏对学生独立完成评定操作能力的培养,且与临床脱节.因此,提出修订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指导教材和制作实验教学视频三种途径,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作者:阎丽娟;万鹏;赵美丹;邱继文;张健;夏青;郭永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与神经节苷脂(GM-1)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CCD)的疗效.方法:将125例CCD患儿随机分为HBO组(72例)与GM-1组(53例),均给予神经发育、物理因子、按摩等综合治疗,GM-1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GM-1治疗,HBO组则给予HBO+GM-1治疗,测评两组患儿发育商DQ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HBO组总有效率为93.06%,显著高于GM-1组的79.25%(P<0.05).结论:HBO与GM-1联合治疗CCD具有比单纯GM-1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清华;徐菁菁;祝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推拿治疗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一例

    拇指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在婴儿出生后即有轻度狭窄,随着小儿年龄的增加,手指活动的增多,肌腱与腱鞘间反复摩擦造成腱鞘内充血,水肿,腱鞘壁组织增生肥厚,鞘管狭窄,肌腱受到挤压出现变性,活动时肌腱通过困难,出现拇指关节功能受限.本病少数婴幼儿在出生6个月内有自愈的可能,若不能自愈则应尽快进行治疗.推拿治疗本病具有绿色、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静;于娟;冯园园;郭艳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电针八髎穴配合温灸器灸治疗小儿遗尿30例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配合温灸器灸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遗尿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电针八髎穴配合温灸器灸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遗尿频率、次数及治愈者已接受治疗的次数,从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组遗尿消失所需治疗次数11.21±4.12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8.31±5.67次(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配合温灸器灸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有武;赵冬娣;袁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浅谈推拿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

    夜间睡眠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导致许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睡眠质量欠佳,对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结合COPD所致睡眠障碍的中医病机,重点探讨推拿改善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策略,既要注重突出睡眠障碍的推拿干预方法,又要考虑COPD老年患者夜间中枢驱动及呼吸力学的变化,基于COPD变化规律而完善规范推拿治疗以达到较好临床疗效,以期对推拿提高COPD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参考.

    作者:吴晓飞;伍婧;易艳兰;李艳;程洁;李云;王丹丹;李中正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颈椎复式间歇拔伸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颈椎复式间歇拔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复式间歇拔伸配合常规推拿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6次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侧旋转、右侧旋转、后伸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复式间歇拔伸结合常规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作者:郑其开;陈振华;林建平;陈艺敏;陈水金;王诗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公交车司机的职业康复:1例报告

    公交司机是工伤的高发人群.公交司机受伤后因自身职业技能的单一性,多数仅能选择司机重返工作的目标岗位,从而造成复工困难;同时,公交司机岗位对司机的安全驾驶要求极高,受伤的公交司机能否重返此类工作岗位需要一套系统的评估、训练方法及完善的就业安置服务.本文对一位C4颈髓损伤的职业司机在接受职业康复服务后成功重返工作的案例进行报道,旨在探索职业康复计划在工伤公交司机复工中的应用.

    作者:刘晓敏;邱梓瑜;伍尚锟;徐艳文;周慧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分析内窥镜行腰椎间盘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采用内窥镜行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245例,其中单间隙椎间盘突出230例.寻找术中和术后需二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结果:术中髓核部分残留压迫神经根3例,2例Ⅱ期行开窗髓核切除术,1例Ⅱ期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出现椎间隙感染2例,1例给予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并局部应用抗生素,1例行后路开窗感染腰椎间盘清除术,均痊愈;术后复发8例,3例患者再次行内窥镜行腰椎间盘切除术,5例患者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结论: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有效预防才能降低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发生二次手术发生率.

    作者:蔚辰强;杨学军;陈晓东;易小波;梁鹏展;赵海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综合征对预防血栓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综合征对预防血栓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的102例代谢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了西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观察比较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TG、HDL-C等指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TG、HDL-C等指标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中西医结合代谢综合症的分析,对治疗代谢综合征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而且通过深入性的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栓发生的概率,该治疗手段需要在临床医学中得到推广.

    作者:查金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