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华;徐菁菁;祝星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腰椎整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的影响,探讨针刺结合腰椎整脊对LDH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针刺结合腰椎整脊组(治疗组)和常规推拿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腰椎整脊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干预.两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血清IL-1、IL-6和TNF-α,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IL-1、IL-6和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腰椎整脊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减轻患者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含量的调节作用,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可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陈飞;曹弈;蒋涛;郭庆军;王坤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为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康复评定操作的能力,分析目前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材、实践视频、就业环境和国外教育的现状,发现目前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多以验证性、单一性实验为主,缺乏对学生独立完成评定操作能力的培养,且与临床脱节.因此,提出修订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指导教材和制作实验教学视频三种途径,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作者:阎丽娟;万鹏;赵美丹;邱继文;张健;夏青;郭永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究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综合征对预防血栓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的102例代谢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了西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观察比较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TG、HDL-C等指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TG、HDL-C等指标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中西医结合代谢综合症的分析,对治疗代谢综合征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而且通过深入性的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栓发生的概率,该治疗手段需要在临床医学中得到推广.
作者:查金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急性腰扭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康复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腰扭伤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康复护理措施,既可降低患者疼痛感及并发症发生率,又可提高其康复效果,此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玮玮 刊期: 2017年第19期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药学专业人才定位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药学人才培养对实习带教环节更加关注,如何提高药学带教质量,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药学专业人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就医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药学带教质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药学带教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作者:关丹丽;廖小红;杨丽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点穴推拿结合针刺听会、翳风为主穴及透刺法治疗静止期及恢复期贝尔面瘫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82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点穴推拿结合针刺听会、翳风为主穴及透刺法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单纯针刺治疗,治疗20次后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36.6%、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0%、87.8%(P<0.05).结论:点穴推拿结合针刺听会、翳风为主穴及透刺法治疗贝尔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付漫娣;魏美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与神经节苷脂(GM-1)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CCD)的疗效.方法:将125例CCD患儿随机分为HBO组(72例)与GM-1组(53例),均给予神经发育、物理因子、按摩等综合治疗,GM-1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GM-1治疗,HBO组则给予HBO+GM-1治疗,测评两组患儿发育商DQ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HBO组总有效率为93.06%,显著高于GM-1组的79.25%(P<0.05).结论:HBO与GM-1联合治疗CCD具有比单纯GM-1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清华;徐菁菁;祝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整理了古今文献关于小儿夜啼的论述,对于夜啼的含义、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推拿治疗等进行了论述.
作者:陈如勇;张旭;刘中恺;张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发现对神经科学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思路,临床效果也逐步被认可.本文就对镜像神经元系统在脑卒中康复中相关应用做一简单总结,为临床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何雯;徐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通过回顾布洛芬合并对乙酰氨基酚急性中毒患者引起机体损害的临床表现,总结非甾体类抗炎药中毒的急诊救护措施和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案,以期降低此类药物中毒患者的肝损害和并发症,改善此类患者预后.
作者:胡佳俊;林黄果;蔡鑫桂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蜂毒直刺治疗结合小针刀与传统针灸及消炎镇痛类药物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行蜂毒直刺结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则行传统针灸及消炎镇痛类药物治疗,治疗20天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肩关节活动范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肩外展范围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毒直刺结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有治疗次数少、治疗效果快、疗程短等优点.
作者:耿会;崔可俊;杨新贵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膀胱扫描仪指导下的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SCI)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将30例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选择间歇导尿术、膀胱再训练等常规康复技术,观察组则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膀胱扫描仪指导下间歇导尿术及膀胱再训练等常规康复技术,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8周干预,观察组膀胱容量测定、大排尿量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膀胱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膀胱扫描仪指导下的间歇性导尿术能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减少残余尿,预防尿路感染,恢复膀胱功能.
作者:洪志评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脑梗塞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脑梗塞后缺血病灶可在短时间内完全坏死,出现不可逆性改变,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80%,严重影响了患者参与日常生活的能力.本案例主要采用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相结合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辨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灸治疗脑梗塞具有多样性,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病情、证型及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及取穴方法,形成一种动态的康复方案.
作者:许文威;王林林;陈岚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拇外翻是由于拇指受拇收肌和拇长伸肌牵拉而斜向外侧形成的足部畸形、疼痛及拇囊炎,治疗以预防及手术矫形为主,术后护理以早期功能锻炼为重.本文探讨拇外翻的发病机理、预防及治疗方法,研究拇外翻矫形术后护理措施.收集相关文献,总结拇外翻的病机及预防治疗方法,同时收集临床拇外翻病例,整理归纳矫形术后的护理经验.
作者:占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内窥镜行腰椎间盘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采用内窥镜行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245例,其中单间隙椎间盘突出230例.寻找术中和术后需二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结果:术中髓核部分残留压迫神经根3例,2例Ⅱ期行开窗髓核切除术,1例Ⅱ期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出现椎间隙感染2例,1例给予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并局部应用抗生素,1例行后路开窗感染腰椎间盘清除术,均痊愈;术后复发8例,3例患者再次行内窥镜行腰椎间盘切除术,5例患者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结论: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有效预防才能降低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发生二次手术发生率.
作者:蔚辰强;杨学军;陈晓东;易小波;梁鹏展;赵海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甲状腺手术也是外科的一种常规手术.但是近几年甲状腺病人手术后复发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其生理病原和患病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护理具有很高的临床护理意义和价值.通过参考山海关人民医院外科近两年中部分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护理资料,比较甲状腺手术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在医院临床护理、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异同,发现甲状腺手术护理组在患者甲状腺手术术后康复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甲状腺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作者:侯云;孙菲;张芷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夜间睡眠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导致许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睡眠质量欠佳,对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结合COPD所致睡眠障碍的中医病机,重点探讨推拿改善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策略,既要注重突出睡眠障碍的推拿干预方法,又要考虑COPD老年患者夜间中枢驱动及呼吸力学的变化,基于COPD变化规律而完善规范推拿治疗以达到较好临床疗效,以期对推拿提高COPD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参考.
作者:吴晓飞;伍婧;易艳兰;李艳;程洁;李云;王丹丹;李中正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高危药品的预防与处理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使用积极预防措施,防止输液外渗,一旦发生,及时处理.结果:76例患者未出现外渗,1例化疗药物外渗,3例高渗溶液外渗,经处理后,患者转归,未对后续治疗造成影响.不良反应率为5.00%.结论:对于输注高危药物的患者,在整个过程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并合理处理药物外渗,有着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此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林绵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旨在对报刺法的源流、发展,及其功效作初步探析,结合临床应用进一步说明报刺法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希望通过对这一针刺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有利于继承、发展和弘扬这一祖国医学的经典针法.
作者:赖火特;郭庆祺;容智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给予推拿治疗,治疗组则配合功能锻炼,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7.5%、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75.0%(P<0.05).结论:推拿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建忠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