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布洛芬合并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患者的中西医急救护理

胡佳俊;林黄果;蔡鑫桂

关键词: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中毒, 急救, 中西医护理
摘要:通过回顾布洛芬合并对乙酰氨基酚急性中毒患者引起机体损害的临床表现,总结非甾体类抗炎药中毒的急诊救护措施和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案,以期降低此类药物中毒患者的肝损害和并发症,改善此类患者预后.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熏蒸康复疗法缓解运动型疲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康复疗法对运动型疲劳的缓解作用.方法:将运动型疲劳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放松训练和按摩,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康复疗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和血乳酸的数值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肌酸激酶、血乳酸和血尿酸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熏蒸康复疗法能够保护机体组织,缓解机体的运动型疲劳症状,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

    作者:陈琼夏;米日班古丽·依米提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推拿治疗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一例

    拇指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在婴儿出生后即有轻度狭窄,随着小儿年龄的增加,手指活动的增多,肌腱与腱鞘间反复摩擦造成腱鞘内充血,水肿,腱鞘壁组织增生肥厚,鞘管狭窄,肌腱受到挤压出现变性,活动时肌腱通过困难,出现拇指关节功能受限.本病少数婴幼儿在出生6个月内有自愈的可能,若不能自愈则应尽快进行治疗.推拿治疗本病具有绿色、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静;于娟;冯园园;郭艳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对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对抗Aβ25-35而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通过不同剂量Aβ25-35对于PC12细胞的损伤,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得出20μmol/LAβ25-35作用于PC12细胞24h后作为建立细胞损伤模型,采用40、80、160μmol/L的丹参素对损伤细胞进行干预治疗.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丹参素高、中、低剂量五个组.对LDH、Caspase3、Bcl-2、Bax、TNF-a、NF-κB这几个指标检测.结果:丹参素可以降低LDH、Caspase3、Bax、TNF-a、NF-κB表达,升高Bcl-2表达.结论:丹参素对PC12受Aβ25-35而产生的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抗凋亡途径保护细胞.

    作者:方慧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小儿夜啼的中医认识及推拿进展

    整理了古今文献关于小儿夜啼的论述,对于夜啼的含义、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推拿治疗等进行了论述.

    作者:陈如勇;张旭;刘中恺;张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镜像神经元系统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发现对神经科学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思路,临床效果也逐步被认可.本文就对镜像神经元系统在脑卒中康复中相关应用做一简单总结,为临床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何雯;徐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壮医对经筋病的理论发掘与临床应用浅析

    经筋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壮医对经筋病的治疗以壮医经筋疗法独具特色.目前壮医经筋疗法在理论研究及应用推广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壮医经筋学科的理论体系已经确立,应用技术日渐提高,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子茂;韦英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中药熏蒸治疗寒喘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寒喘的护理疗效.方法:将2010年11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60例寒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双足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喘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及中医辨证护理基础上,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能够提高寒喘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陈子清;何建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乳房再造的护理研究

    目的:对乳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乳房再造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乳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再造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护理干预对策.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再造乳房外观比较满意,且未发生临床并发症.结论:在乳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乳房再造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恢复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曾藜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1例淋巴瘤骨髓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皮肤排斥的护理

    目的:分析并总结1例淋巴瘤骨髓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皮肤排斥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密切观察淋巴瘤骨髓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皮肤排斥的病情改变,采用皮肤护理、心理护理与生活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从而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作者:林晓芬;郑素瑜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推拿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疗法联合康复医学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的疗效.方法:将76例门诊肩周炎粘连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中医推拿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及对照组38例(中医推拿疗法联合针刺疗法、TDP局部照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活动度(Melle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0次后,治疗组Melle评分、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推拿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全娃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分析内窥镜行腰椎间盘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采用内窥镜行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245例,其中单间隙椎间盘突出230例.寻找术中和术后需二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结果:术中髓核部分残留压迫神经根3例,2例Ⅱ期行开窗髓核切除术,1例Ⅱ期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出现椎间隙感染2例,1例给予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并局部应用抗生素,1例行后路开窗感染腰椎间盘清除术,均痊愈;术后复发8例,3例患者再次行内窥镜行腰椎间盘切除术,5例患者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结论: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有效预防才能降低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发生二次手术发生率.

    作者:蔚辰强;杨学军;陈晓东;易小波;梁鹏展;赵海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康复护理在急性腰扭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急性腰扭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康复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腰扭伤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康复护理措施,既可降低患者疼痛感及并发症发生率,又可提高其康复效果,此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玮玮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报刺法浅析

    旨在对报刺法的源流、发展,及其功效作初步探析,结合临床应用进一步说明报刺法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希望通过对这一针刺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有利于继承、发展和弘扬这一祖国医学的经典针法.

    作者:赖火特;郭庆祺;容智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蜂疗结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4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蜂毒直刺治疗结合小针刀与传统针灸及消炎镇痛类药物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行蜂毒直刺结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则行传统针灸及消炎镇痛类药物治疗,治疗20天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肩关节活动范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肩外展范围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毒直刺结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有治疗次数少、治疗效果快、疗程短等优点.

    作者:耿会;崔可俊;杨新贵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浅析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为了加强护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全面、认真、客观的分析了我科近几年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采取的相应防范对策.提出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士行为,完善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士法律意识,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

    作者:陈丽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中药熏蒸在肛肠手术后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在肛肠手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肛肠手术治疗的患者14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中药熏蒸护理的70例患者作为中药组,给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护理的70例患者作为坐浴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中药组护理有效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坐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可缓解肛肠手术患者的创口疼痛,减轻甚至消除其水肿,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淑芬;盖娟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推拿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给予推拿治疗,治疗组则配合功能锻炼,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7.5%、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75.0%(P<0.05).结论:推拿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建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颈椎复式间歇拔伸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颈椎复式间歇拔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复式间歇拔伸配合常规推拿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6次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侧旋转、右侧旋转、后伸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复式间歇拔伸结合常规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作者:郑其开;陈振华;林建平;陈艺敏;陈水金;王诗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分阶段针刺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阶段针刺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运动再学习训练,观察组则在运动再学习训练基础上联合分阶段针刺治疗,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和FIM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针刺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是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运动再学习训练.

    作者:石慧;马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康复评定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

    为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康复评定操作的能力,分析目前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材、实践视频、就业环境和国外教育的现状,发现目前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多以验证性、单一性实验为主,缺乏对学生独立完成评定操作能力的培养,且与临床脱节.因此,提出修订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指导教材和制作实验教学视频三种途径,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作者:阎丽娟;万鹏;赵美丹;邱继文;张健;夏青;郭永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