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外科甲状腺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侯云;孙菲;张芷宁

关键词:外科甲状腺, 手术护理, 康复
摘要: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甲状腺手术也是外科的一种常规手术.但是近几年甲状腺病人手术后复发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其生理病原和患病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护理具有很高的临床护理意义和价值.通过参考山海关人民医院外科近两年中部分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护理资料,比较甲状腺手术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在医院临床护理、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异同,发现甲状腺手术护理组在患者甲状腺手术术后康复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甲状腺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八髎穴配合温灸器灸治疗小儿遗尿30例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配合温灸器灸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遗尿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电针八髎穴配合温灸器灸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遗尿频率、次数及治愈者已接受治疗的次数,从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组遗尿消失所需治疗次数11.21±4.12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8.31±5.67次(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配合温灸器灸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有武;赵冬娣;袁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推拿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疗法联合康复医学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的疗效.方法:将76例门诊肩周炎粘连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中医推拿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及对照组38例(中医推拿疗法联合针刺疗法、TDP局部照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活动度(Melle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0次后,治疗组Melle评分、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推拿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全娃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与神经节苷脂(GM-1)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CCD)的疗效.方法:将125例CCD患儿随机分为HBO组(72例)与GM-1组(53例),均给予神经发育、物理因子、按摩等综合治疗,GM-1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GM-1治疗,HBO组则给予HBO+GM-1治疗,测评两组患儿发育商DQ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HBO组总有效率为93.06%,显著高于GM-1组的79.25%(P<0.05).结论:HBO与GM-1联合治疗CCD具有比单纯GM-1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清华;徐菁菁;祝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静脉输液外渗高危药品的预防与处理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高危药品的预防与处理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使用积极预防措施,防止输液外渗,一旦发生,及时处理.结果:76例患者未出现外渗,1例化疗药物外渗,3例高渗溶液外渗,经处理后,患者转归,未对后续治疗造成影响.不良反应率为5.00%.结论:对于输注高危药物的患者,在整个过程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并合理处理药物外渗,有着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此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林绵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中药熏蒸治疗寒喘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寒喘的护理疗效.方法:将2010年11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60例寒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双足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喘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及中医辨证护理基础上,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能够提高寒喘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陈子清;何建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电针联合中医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中医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医推拿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电针联合中医推拿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症状及颈椎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为0.80±0.76分、NDI评分为12.33±3.2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67±0.88分、24.40±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中医推拿能够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对其颈椎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锐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对外科甲状腺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甲状腺手术也是外科的一种常规手术.但是近几年甲状腺病人手术后复发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其生理病原和患病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护理具有很高的临床护理意义和价值.通过参考山海关人民医院外科近两年中部分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护理资料,比较甲状腺手术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在医院临床护理、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异同,发现甲状腺手术护理组在患者甲状腺手术术后康复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甲状腺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作者:侯云;孙菲;张芷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蜂疗结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4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蜂毒直刺治疗结合小针刀与传统针灸及消炎镇痛类药物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行蜂毒直刺结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则行传统针灸及消炎镇痛类药物治疗,治疗20天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肩关节活动范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肩外展范围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毒直刺结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有治疗次数少、治疗效果快、疗程短等优点.

    作者:耿会;崔可俊;杨新贵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对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对抗Aβ25-35而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通过不同剂量Aβ25-35对于PC12细胞的损伤,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得出20μmol/LAβ25-35作用于PC12细胞24h后作为建立细胞损伤模型,采用40、80、160μmol/L的丹参素对损伤细胞进行干预治疗.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丹参素高、中、低剂量五个组.对LDH、Caspase3、Bcl-2、Bax、TNF-a、NF-κB这几个指标检测.结果:丹参素可以降低LDH、Caspase3、Bax、TNF-a、NF-κB表达,升高Bcl-2表达.结论:丹参素对PC12受Aβ25-35而产生的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抗凋亡途径保护细胞.

    作者:方慧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壮医对经筋病的理论发掘与临床应用浅析

    经筋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壮医对经筋病的治疗以壮医经筋疗法独具特色.目前壮医经筋疗法在理论研究及应用推广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壮医经筋学科的理论体系已经确立,应用技术日渐提高,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子茂;韦英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循证护理的沟通技巧对门诊患者认知程度及复诊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的沟通技巧对门诊患者认知程度及复诊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4月~10月半年内门诊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心血管内科高血压患者40例,口腔科40例,内分泌糖尿病患者40例,呼吸内科哮喘患者40例,在就诊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沟通过程中注意使用语言、表情及肢体动作等相关沟通技巧,就诊完毕后通过发放相关调查问卷,检测患者疾病认知度及对门诊护理满意度,并记录复诊率.结果:160份疾病认知调查问卷及满意度调查表发放,有效回收145份疾病认知调查问卷、152份满意度调查问卷,其中疾病认知调查问卷、满意度调查表有效回收依次是心血管内科40份、40份,口腔科32份、36份,内分泌科38、38份,呼吸内科35份、38份;心血管内科优良率达到90.0%,口腔科84.3%,内分泌科89.4%,呼吸内科84.7%;满意度分别为95.0%、87.5%、92.1%、89.5%;复诊率依次为95.0%(38例)、82.5%(33例)、95.0%(38例)、92.5%(37例).结论:进行有效的循证护理沟通后,门诊患者对医护工作者接诊服务较为满意,且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普遍较高,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促使患者主动、自觉定期复诊.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1例淋巴瘤骨髓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皮肤排斥的护理

    目的:分析并总结1例淋巴瘤骨髓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皮肤排斥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密切观察淋巴瘤骨髓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皮肤排斥的病情改变,采用皮肤护理、心理护理与生活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从而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作者:林晓芬;郑素瑜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分阶段针刺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阶段针刺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运动再学习训练,观察组则在运动再学习训练基础上联合分阶段针刺治疗,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和FIM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针刺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是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运动再学习训练.

    作者:石慧;马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手术室护理对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对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6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则实施更加全面、完善的手术室护理,观察两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4%(P<0.05).结论:通过实施更加全面、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加强临床实践.

    作者:游幼莲;卓蕊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穴位按摩联合呼吸操对心脏外科单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对心脏外科单瓣膜置换手术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心脏单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观察两组患者6MWT和a/APO2、OI水平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6MWT及a/APO2、OI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有助于心脏单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恢复,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蒋理想;杨雷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公交车司机的职业康复:1例报告

    公交司机是工伤的高发人群.公交司机受伤后因自身职业技能的单一性,多数仅能选择司机重返工作的目标岗位,从而造成复工困难;同时,公交司机岗位对司机的安全驾驶要求极高,受伤的公交司机能否重返此类工作岗位需要一套系统的评估、训练方法及完善的就业安置服务.本文对一位C4颈髓损伤的职业司机在接受职业康复服务后成功重返工作的案例进行报道,旨在探索职业康复计划在工伤公交司机复工中的应用.

    作者:刘晓敏;邱梓瑜;伍尚锟;徐艳文;周慧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小儿夜啼的中医认识及推拿进展

    整理了古今文献关于小儿夜啼的论述,对于夜啼的含义、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推拿治疗等进行了论述.

    作者:陈如勇;张旭;刘中恺;张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中药封包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39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中药封包(宽筋藤、钩藤、防风等)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9例患者中,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3%.结论:中药封包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康艺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拇外翻的预防与护理

    拇外翻是由于拇指受拇收肌和拇长伸肌牵拉而斜向外侧形成的足部畸形、疼痛及拇囊炎,治疗以预防及手术矫形为主,术后护理以早期功能锻炼为重.本文探讨拇外翻的发病机理、预防及治疗方法,研究拇外翻矫形术后护理措施.收集相关文献,总结拇外翻的病机及预防治疗方法,同时收集临床拇外翻病例,整理归纳矫形术后的护理经验.

    作者:占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浅析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为了加强护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全面、认真、客观的分析了我科近几年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采取的相应防范对策.提出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士行为,完善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士法律意识,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

    作者:陈丽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