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营;陈少清;林建平;潘泳鸿;李明;王诗忠
目的:探讨先兆流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56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86%(P<0.05)。结论:常规护理及行为干预对先兆性流产有良好效果。
作者:陈瑶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岩鹿乳康胶囊配合乳腺中频仪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96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岩鹿乳康胶囊配合乳腺中频仪治疗,对照组则单纯服用岩鹿乳康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治疗组PSQI评分、S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岩鹿乳康胶囊联合乳腺中频仪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和情绪障碍,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智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颈部肌四方抗阻功能锻炼和“以头书鳳”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CSM)的防治效果。方法:将90例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采用四方抗阻静力功能锻炼配合健康宣教,B组采用“以头书鳳”配合健康宣教,C组则单纯给予健康宣教,观察三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JOA改善率及优良率均显著优于B组、C组(P<0.05);B组、C组JOA改善率及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肌四方抗阻静力功能锻炼配合健康宣教对防治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有良好效果,既简便有效,又节约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家立;王东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传统疝气修补术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将109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研究组施行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对照组则给予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比较,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其术中、术后情况更佳,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昌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高钾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26例高钾血症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及血清钾检测,观察结果。结果:心电图确诊高钾血症76例,符合率为60.3%;血清钾浓度>7.0mmol/L者42例,其中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37例,诊断符合率为88.1%;血清钾浓度5.5~7.0mmol/L者84例,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35例,诊断符合率为41.7%。结论:心电图检测诊断高钾血症具有重要意义,能提高假性高血钾的诊断准确度,且操作相对简单。
作者:魏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4例PCI治疗的AMI患者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AMI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CNP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1%(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1)。结论:CNP是一种有预见性、有计划的护理模式,适用于PCI治疗的AMI患者。
作者:张小媚;宋佰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特点及原因,总结头位难产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100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是头位难产的早期信号,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主要因素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经有效处理,阴道分娩产妇81例,剖宫产产妇19例,大大降低了剖宫产率。结论:早期识别头位难产的信号并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能减少对产妇和胎儿的伤害,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玉花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急性喉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观察效果。结果: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可快速改善症状,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梁国光;陈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术后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术后4~6天痊愈,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结论:护理干预利于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术后恢复,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惠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部分睑板切除术矫正严重瘢痕性上眼睑内翻合并多发倒睫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38眼)严重瘢痕性上眼睑内翻合并多发倒睫患者采用部分睑板切除术矫正,观察术后睑缘形态及睫毛情况。结果:治愈24例(35眼),有效3例(3眼),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部分睑板切除术对严重瘢痕性眼睑内翻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展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5月开始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障碍理疗仪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SSA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欢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并发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单纯性肥胖病并发痛经患者根据临床辨证分型采用耳体针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体重、肥胖度、体质指数、体脂肪百分率、痛经症状积分及减肥、痛经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体重、肥胖度、体质指数、体脂肪百分率、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疗程2肥胖及痛经总有效率均高于疗程1(P<0.01)。结论: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并发痛经效果明显,可减肥和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汤伟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可在短期内取得良好效果,但手术创伤面积大,术中出血量多;牵引治疗费用较低,适合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但并发症多。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杨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伴截瘫的有效性。方法:117例胸腰段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哈氏棒矫正治疗,观察组采用脊柱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bb角及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脊柱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段结核伴截瘫患者效果佳,患者疼痛少。
作者:杨治;何兴林;严肃;郭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刺委中穴对慢性腰痛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方法: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针灸科门诊自2014年2月~2015年1月就诊并确诊为慢性腰痛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给予针刺双侧肾俞及大肠俞,试验组加取双侧委中穴,对照组则加取双侧委中穴内侧旁开1.5cm处的非穴位点,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VAS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委中穴可有效改善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症状。
作者:张光营;陈少清;林建平;潘泳鸿;李明;王诗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失眠治疗的不同方法进行总结,发现失眠治疗方法虽多,但缺乏较客观的评价标准。
作者:李辰璨;吴明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微波治疗仪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80例产后乳房胀痛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按摩乳腺法,观察组采用微波理疗仪照射,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胀痛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天观察组乳房胀痛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P<0.05)。结论:产后乳房胀痛产妇采用微波理疗仪治疗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向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本文主要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应用阿托品治疗的原则、剂量、方法,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黄秋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后尿潴留加强整体、全面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妇产科术后尿潴留患者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整体、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况评分及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排尿成功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P<0.05);观察组再次导尿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15%(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现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产科术后尿潴留患者加强个体化、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消除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徐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拜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研究组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P<0.05);研究组BI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