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姣姣
目的:本文分析心理护理应用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研究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本院进行治疗的抑郁症中盲选80例纳入本次研究之中,第二组40例接受常规的基础护理干预,第一组40例患者接受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对第二组和第一组患者护理效果展开分析.结果:第一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之中其抑郁评分、HAMD评分明显优于第二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降低患者的抑郁状况,保障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申子源;王智;黄志楷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腹部创伤患者采用CT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56例本社区服务中心手术疑似腹部创伤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分别采用X线检查与CT检查,对其准确性予以对比.结果:疑似腹部创伤患者确诊结果阳性43例,占比76.79%;阴性13例,占比23.21%.X线检查阳性38例,占比67.86%;阴性18例,占比32.14%.CT检查阳性44例,占比78.57%;阴性12例,占比21.43%.与X线检查(62.79%、15.38%、51.79%)相比,疑似腹部创伤CT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5.35%)、特异度(76.92%)、准确性(91.07%)较高,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部创伤患者而言,应用CT扫描予以检查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对患者临床确诊起到了积极影响,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黄莉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胸外科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评估患者的病情.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轻度患者占78.05%、中度占19.51%、重度占2.44%、轻度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4.75±1.40)分、中度患者评分(93.62±1.62)分、重度患者评分(95.81±1.37)分、患者死亡率2.44%,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到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方案的针对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何青霞 刊期: 2019年第12期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急危重症的重要场所,护理水平能够直接体现医院急救水平和综合实力.由于急诊科重症患者较多,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常对护理人员在技术水平、病情观察、应急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决定了急诊科是一个护理风险系数较高的科室,急救工作中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了更好地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李新文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搜集2015年3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68例畸形解释性胆囊炎患者作为重点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方式划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及观察组(针对性护理模式),且每组均分为34例.对所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经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总结.结果:观察组急性结石胆囊炎患者围术期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9.52±7.25)分、住院时间(5.21±2.10)d、生活质量评分为(85.23±1.2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的(72.48±2.34)分 、住院时间(8.34±2.64)d、生活质量(72.44±2.43)分,差异有可比性,(T=4.32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期间,采取一套带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不仅降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同时提升了整体的护理质量.
作者:苏晓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产后乳房胀痛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0例在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后3d的乳房胀痛发生率和泌乳通畅率,并比较两组产后7d的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研究组产后3d的乳房胀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泌乳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7d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产后乳房胀痛患者中可降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提高乳腺管通畅率和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陈璐璐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汇总分析我院门诊换药室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高我院门诊换药室服务质量,减少护理纠纷发生次数.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换药室2016年1月~8月接诊的门诊换药病人84例次病历,统计所选病例护理纠纷发生的次数及原因,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结果:经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学习或进修、开展法律法规培训等,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纠纷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我院门诊换药室服务质量,显著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苏慧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于本院行择期手术治疗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登记簿将患者分入常规组和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及各护理质量指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血压和心率得到良好控制,临床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护理质量、舒适度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围术期亲情护理服务能够切实改善手术患者身心状态,降低手术和并发症发生风险,优化医疗体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作为手术室围术期常规护理方案加以推广.
作者:胡绍红 刊期: 2019年第12期
提到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威胁的疾病,首当其冲就是高血压,它通过体循环动脉血压上升,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的病变,是血压上升的综合征.至今,促成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就是高血压.所以,对于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和病发时的合理控制是非常关键的,这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器官损伤病变的发生.笔者根据高血压的危害研究了其如何预防.
作者:刘文静 刊期: 2019年第12期
为了探析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中的使用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选取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114例受血患者,在统一随机编号后,将奇数标号组受血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以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检测,偶数编号作为对照组,并以常规盐水法进行检测,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检测方法的两组患者的检测数据(阳性检出率及细胞凝聚检出情况),并对计算所得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特异性凝集、检查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将低离子聚凝胺应用于输血检验对特异性凝集具有较好地帮助,可以在加快检查速率的同时加快阳性检出率.
作者:吴运萍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针灸在脑卒中患者行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则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对其实施中医针灸疗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对比常规组患者有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实施中医针灸疗法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荐价值.
作者:杨丽娜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在妇产科门诊护理中开展孕期健康教育,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到我院进行定期产检的130例孕妇,将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孕妇接受常规门诊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65例孕妇接受孕期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孕妇孕期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81.54%,对照组为56.92%,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科学的孕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其对妊娠及分娩的认知,有利于孕妇及胎儿健康.
作者:石代密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对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对象.A组、B组分别给予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治疗.对比治疗后ALT复常率、GTP复常率、HBV-DNA阴转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ALT复常率、GTP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均相近(P>0.05);2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肾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的效果相近,但是前者肾损伤发生率低.
作者:赵坚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62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对帕金森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莹 刊期: 2019年第12期
孕期健康教育的内容重点包括孕期的保健、分娩方式的选取、新生儿护理以及母乳喂养等,形式多样的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孕期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孕妇的身心健康,缩短孕妇的产程,促进对自然分娩方式的选择,并能够促进母乳喂养.
作者:张爱军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空气注入法对留置导尿管病人拔管时尿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行泌尿外科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空气注入法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导尿管拔除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的首次排尿情况以及拔管时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排尿困难、排尿不适、血尿以及继发性尿潴留分别有2例、4例、0例和3例,对照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是4例、7例、3例和6例,观察组情况更好,P<0.05.终观察组拔管无不适有20例,轻微不适16例,中度不适4例,对照组患者对应例数分别为16例、13例和7例,舒适度不如观察组,P<0.05.结论:采用空气注入法为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拔管,有助于减少对尿道的损伤,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邓仕红;罗惠芬;罗文丽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卧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在卧位管理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护理后,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且并发症、后遗症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卧位管理中舒适护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肛肠手术后肛门瘙痒症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肛肠手术后肛门瘙痒症患者108例进行分组研究,通过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西医综合治疗,实验组的治疗方法则是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熏洗、坐浴等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手术后肛门瘙痒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采纳和进一步大力推广.
作者:曾宪梅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围手术期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患者98例,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9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精神状态评分及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AMA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其采用人性化护理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王珊珊;李春艳;丛兰;周力影;张晔君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在治疗腹外疝时应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腹外疝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手术,实验组(40例)应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改进无张力疝修补在治疗腹外疝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兆然 刊期: 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