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仕年;王永超;万兴;乔祖康;冯蕴哲
目的:观察LokoHelp机器人训练对脑梗塞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脑梗塞致下肢功能损伤患者随机分为LokoHelp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LokoHelp机器人辅助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步行基础训练、步行分解训练),于治疗前后评估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运动力指数(MI)、Berg平衡量表(BBS)、步速(GV)、Rivermead运动指数(RMI)等指标。结果:4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FAC、MI、GV、RMI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训练后LokoHelp组BBS、FAC评分提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LokoHelp机器人训练在提高脑梗塞所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平衡能力和功能性行走能力方面有显著优势,且操作简单、便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中庆;怀娟;张杨;魏慧;岳寿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析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经过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达97.06%;对照组通过单纯针灸治疗后,显效13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达82.35%;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突出,应用价值大。
作者:张东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康复治疗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加临床实习的2012~2014级康复治疗专业大专学生6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均参加康复治疗实习,对照组采用传统监控体系,观察组采用“三位一体”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习6个月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理论、实践技能考试、理论联系实践、重难点知识掌握度评估。结果:教学后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有提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重难点知识掌握度等方面均较教学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教学后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治疗专业实习教学中,采用“三位一体”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较大提高学生的重点难点知识掌握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值得在康复治疗专业实习中推广。
作者:李克军;蒋拥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类计数分别采用血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法检测的临床结果。方法:收集我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门诊或住院患者静脉抗凝血标本180例,分别采用血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法(瑞氏染色显微镜)对血标本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结果情况。结果:180例血标本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后,瑞氏染色显微镜法检测的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略高于血液分析仪检测法,而血液分析仪法检测的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计数高于瑞氏染色显微镜法,血液分析仪法中异常白细胞检出率98(54.4%)高于瑞氏染色显微镜法的79(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法测定可用于临床血液常规检查,而瑞氏染色显微镜法可用于临床血常规补充漏诊检查。
作者:马琳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人因各种原因烧伤,瘢痕是烧伤病人创面愈合后留下的严重后遗症,其中增生性瘢痕是几种瘢痕类型中常见的一种。大面积烧伤可导致毁容,瘢痕挛缩也将造成关节僵硬、畸形,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均有一定的疗效,但以物理疗法配合压力疗法为主。二者联合疗法对抑制瘢痕的增生,增大关节活动度有较好的疗效,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康复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李立;李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头痛涉及多条经脉,与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密切。针刺治疗偏头痛效果良好,风池、太阳穴、丝竹空、率谷、中渚、太冲等是其重要组方,辨证施治和经络理论是选穴基础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前提。
作者:杜茜茜;耿维平;余雪林;徐萍;刘立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社区一对一护理对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高血压患者,制定一对一的护理计划(检查血压、告知服药方法、控制BMI指数、实施健康教育等),半年后对比其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BMI指数及Morisky评分。结果:经社区一对一护理后,患者从收缩压151.58±9.76mmHg、舒张压87.75±7.34mmHg降低至收缩压132.63±7.47mmHg、舒张压80.74±6.46mmHg,BMI指数从22.82±2.72降至22.12±2.73,Morisky评分亦显著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成立高血压护理小组,开展一对一个体化护理,可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水平、降低BMI指数、提高有效服药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赖洁珊;李练;杜炜;江南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现代社会,随着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加之人们饮食起居失常,颈椎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在给患者身体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其日常工作和生活。自我运动调脊配合呼吸吐纳对治疗此病有很好疗效,且每次只需抽出一点空余时间就能在家庭、办公室或其他场所完成操作,不仅节约医疗资源,还避免了去医院排队的烦恼。
作者:朱守应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体检的1036例体检者的资料,以受试者是否动脉硬化指数正常将其分为增高组324例和正常组712例,分析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增高组受试者的High baPW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Low 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指数增高组的平均动脉硬化指数、收缩压、脉压以及TC、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收缩压、脉压、高血压病史是动脉硬化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对筛查心血管疾病早期风险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收缩压、脉压、高血压病史是动脉硬化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检测中应格外重视。
作者:陈宇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研究清热祛湿中药联合臭氧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湿热内蕴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臭氧组(31例)、中药组(33例)和联合组(32例),分别给予臭氧灌肠、清热祛湿中药内服、清热祛湿中药联合臭氧灌肠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药组、臭氧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祛湿中药联合臭氧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安全、有效。
作者:刘蔚;申昌国;戈焰;郭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8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社区高血压管理,试验组则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管理模式,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的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干预后,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命力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丹;钟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结合针灸治疗对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在康复护理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及一般健康状态、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等SF-36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结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提高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康复效率,帮助患者早日实现自理。
作者:龚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邵氏护颈操对颈型颈椎病的效应,为颈椎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邵氏护颈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推拿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P<0.05);治疗组VAS评分、MPFS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邵氏护颈操防治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作者:张仕年;王永超;万兴;乔祖康;冯蕴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肌内效贴是一种将有弹性的胶布贴于体表以达到保护骨骼肌肉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肌内效贴疗法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运动损伤的防治,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发展,逐步延伸至康复医学领域。故拟综述肌内效贴在康复医学科中应用,主要包括肌内效贴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的相关内容。
作者:陆亮;黄黎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手法及穴位刺激治疗急性腰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骨科门诊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纳入急性腰腿病患者共200例,对患者进行手法脊柱旋转复位及穴位刺激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200例患者中,治愈152例、好转40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结论:手法及穴位刺激治疗急性腰腿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冉鹏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的生命质量现状,为肾虚肝郁DOR的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50例DOR患者纳入观察组、50例健康妇女纳入对照组,由专人面对面详细询问病史,并填写信息登记表及《健康测量量表SF-36》,比较其生命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评分及PF、RP、BP、GH、VT、SF、RE、MH等SF-36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虚肝郁型DOR患者其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等3个维度均受到损害,心理健康下降程度远大于躯体健康,提示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作者:陈小平;邓咏诗;李丽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入住我院的5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其均实施MRI检查与CT诊断,将患者脑梗死发生的时间、梗死灶大小、梗死部位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分析比较MRI检查与CT诊断的临床结果。结果:MRI在<24h、小脑、脑干部、<2mm体积中梗死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出(P<0.05)。结论: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采取MRI检查,诊断效果更确切,值得应用。
作者:王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四关穴温针灸进治疗,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使用穴位敷贴(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姬锋养;赵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自拟生存量表在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微创手术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并对量表进行进一步考评。方法:使用自拟量表对181例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评分,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并随机抽取50例患者进一步进行术前术后的ADL量表、OLBPDQ量表评分,对三个量表进行两两检验。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为90.5%;效度显示量表与年龄呈弱相关、与性别呈弱相关,对量表的14个条目得分进行因子分析,KMO值为0.573,BrateLett球形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量表内部一致性克朗巴赫α系数为0.718,分半信度为0.68,2周后重测信度为0.83(r=0.83,P<0.001);随机抽查50例患者进行ADL量表、OLBPDQ量表评价,其中ADL评分术前53.34±13.56分、术后85.08±17.30分,OLBPDQ评分术前24.43±12.27分、术后18.13±8.89分,与自拟量表得出的评价(术前64.35±6.12、术后98.86±7.56)进行两两t检验及同组t检验,两两t检验P>0.05、同组t检验P<0.05,提示三者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生存量表具有较有效的临床评价意义,是对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微创手术术后生存质量评价的补充,提供了一套准确、简便的评价该类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工具。
作者:钟小芳;黄蔚仪;王绮雯;潘锰;庾伟中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总结延迟性肌肉酸痛症(DOMS)的机制假说、常用治疗方法等;通过比较分析,总结相关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案,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蒋全睿;艾坤;刘小卫;李江山;李武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