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卓美
目的:探讨腹部肌力强化训练对脑瘫患儿坐位能力的疗效影响。方法: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传统坐位能力训练,治疗另行强化腹部肌力训练,康复治疗前后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维度B (坐位)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88维度B(坐位)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GMFM-88维度B(坐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肌力强化训练对脑瘫患儿坐位能力有积极的康复作用。
作者:章仕梅;聂欢;周新寓;刘龑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手术室是患者实施手术、抢救的重要场所,属于高风险性科室。近年来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而手术室护理管理安全对提高我院医疗形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日渐增强,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防范措施,能有效减少相关安全隐患,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对防止医疗护理纠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现将从手术室护理安全概况、护理安全隐患原因以及护理安全管理防范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高丽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手法推拿加腰椎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回纳的观察研究。方法:将本院推拿科门诊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给予按摩疗法。结果:临床痊愈15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临床上牵引加手法在CT及MR观察髓核的回纳没有明显变化意义(特别是短期内)。临床上牵引加手法的疗效只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的部位、类型及压强有关。
作者:李建强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脑中风偏瘫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60例研究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不进行系统专业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外,在发病7d内开始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通过脑中风病损评估法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IAS评分对比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功能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患者在运动功能、躯体控制功能、关节功能和肌张力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脑中风偏瘫的实施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增强脑中风偏瘫患者的功能康复。
作者:龙晖;袁国庆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慢病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由慢病专科护士进行慢病管理,6个月后评价管理前后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相关疗效指标。结果:管理后依从性为68.33%,显著高于管理前的35.00%(P<0.01);管理前后BMI、腰围、臀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G、TC、HDL、LDL-c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慢病管理可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范英;魏华;黄皓月;黄媛;望华南;张亚娟;魏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风寒型感冒的疗效。方法:将60例风寒型感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服用阿莫西林胶囊(1粒,tid),观察组则给予推拿治疗,治疗3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治疗风寒型感冒疗效显著,且可避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利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8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干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4例患者术后出现便秘症状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无其它症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对照组24例患者术后出现便秘症状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髋关节脱、压疮、肺部感染各1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47,P<0.05)。结论:在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采取干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陈少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介绍我校康复治疗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情况,以期为丰富康复治疗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思路。
作者:赵杰;李国标;吕小迅;李卫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08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疾病认知度、遵医用药率、MOS 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对遵医服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代桂芝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肌肉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服用普瑞巴林(150mg,bid),治疗组则配合医用臭氧局部肌肉注射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SD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臭氧局部肌肉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杰文;马培;蓝小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对比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90例慢性乙肝患者平分为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分别采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测定两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结果:恩替卡韦组HBV 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更好。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健脾消导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80例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中药健脾消导法药物每天1剂,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5mg每天3次,均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4%,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脾消导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付旭彦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针灸与穴位推拿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将84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均给予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支持治疗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则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配合针灸联合穴位推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针灸、穴位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噻肟、多索茶碱、氨溴索,试验组则配合服用麻杏石甘汤加减,10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军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52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蓝芩口服液和草珊瑚含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6%)显著高于对照组(63.2%),患者各种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安全有效。
作者:刘云芳;陈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6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连续干预6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波动率、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血糖波动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凤君;杨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蓝光联合抚触护理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于我院儿科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0例行单纯光疗与儿科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抚触。观察并记录患儿6天内每日的睡眠时间、哭闹时间、摄入奶量及大便次数,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睡眠时间较长、哭闹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奶摄入量及大便次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联合抚触的可降低新生儿血胆红素水平,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及代谢物的排泄,促进患儿睡眠。
作者:沈丽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表现之一,主要影响患者完成各项日常生活及动作,严重影响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探寻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成为了热点问题。本文将综述近10年来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魏巍;邓红卫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9%(P<0.05);治疗后,试验组pH、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耀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跌倒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追踪检查小组,运用个体追踪和系统追踪的方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改善认知及跌倒风险控制护理全过程进行追踪检查,制定并实施持续改进方案并比较前后患者认知状况、跌倒风险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追踪方法学实施下的康复护理后,患者认知MoCA评分、跌倒风险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结论:追踪方法学实施下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中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及跌倒风险控制,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郭小妹;陈新兰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