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艳燕;赵婷婷;韦燕萍;陈英
在新形势下,医疗模式的改变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看病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传统式的上下午看病就诊,而是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来安排看病就诊时间,这些都对医院的门诊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在今年6月份开始实施了午间门诊,至今午间门诊开设已有半年余,收到了显著效果,给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麦海芬;欧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将7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思密达及其他对症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服用自拟健脾止泻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91.4%(P<0.05)。结论:自拟健脾止泻汤可提高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官惠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弹力网状绷布在偏瘫患者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需要输液、健侧手有留置针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留置针穿刺送管成功后常规用3M透明敷贴固定和胶布外固定,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患者输液完毕后外用弹力网状绷带包扎固定,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液体渗出、针头渗血、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情况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液体渗出、渗血、针头滑出和意外拔针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力网状绷带可以减少偏瘫患者留置针液体渗出、渗血、针头滑出和意外拔针的发生,适当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护士负担。
作者:黄漫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失败后指体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40指断指再植失败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失败原因并为以后的再植手术提出佳预防措施。结果:在坏死的40指中,4指为吸烟所致,9指因再植指感染导致失败,3指为术后不配合下床活动致再植指体坏死,24指因血管危象处理不及时而不可逆转。结论:在断指再植术过程中有许多精细的注意事项,能否借助显微镜认真细致地清创、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及时处理血管危象均为影响手术成败的关键点,只有重视这些因素才有可能将断指再植失败率降至低。
作者:曾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围麻醉期系统护理干预对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患者的影响。方法:66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围麻醉期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围麻醉期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操作时间、并发症、安全感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1例,对照组6例,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患者安全感高、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围麻醉期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可减少麻醉操作时间及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江铮;赵嫣霞;李炆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58例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康复治疗,治疗组采取针康法,两组患者参照ICARS及FI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共济失调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康法能改善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马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产妇应用滑行式手法行会阴侧切手术的效果。方法:200例初产妇随机平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法进行会阴侧切,试验组采用滑行式手法行会阴侧切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会阴缝合时间、边缘顶端整齐、侧切顶端延裂及伤口愈合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滑行式手法行会阴侧切术能恢复原有的解剖结构及正确对合皮肤切口,减少产妇术中缝合产生的疼痛及会阴裂伤,简单易掌握。
作者:成素芳;杨美球;陈美林;谭永康;梁水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方法:4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智能及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智能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有利于促进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智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施彩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诊不同确诊治疗时机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发病2周内进行急救,对照组发病2周后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R、PaCO2、PaO2、P(A-a)O2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PaO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临床病症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发病后2周内诊治可显著提升溶栓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预后良好。
作者:黄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为制定在贫困山区开展农村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性疾病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6~8月对陕西省略阳县8个乡镇4815名60岁以下农村已婚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筛查,对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患病情况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进行问卷调查,对临床资料和问卷进行分析评价。结果:①共调查4815人,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妇女4143人,患病率为86.04%;②略阳县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预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42.56%和43.88%,因知识水平和年龄不同而有差异。结论:①贫困山区农村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患病率较高,生殖道感染预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②针对贫困山区农村已婚妇女的健康教育工作亟待规范和加强,预防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亟待提高。
作者:熊彩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损伤合并骨折患者采取急救及早期处理的效果。方法:观察256例多发性损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疾病情况,进行急救并早期处理。结果:临床治愈246例,死亡10例;随访1~2年,终骨折愈合较好者168例,运动功能障碍18例,骨不连30例,感染30例。结论:多发性损伤合并骨折患者采取急救及早期处理,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变化,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姚宁;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温热低周波、热磁疗配合心理护理治疗飞行员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飞行员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温热低周波及热磁疗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S-AI评分及T-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热低周波联合热磁疗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配合心理护理则能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大大提高疗效。
作者:王春晖;马维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75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实验组33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及炎症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采取针对性护理能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及改善预后。
作者:包彩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分析推拿人员缓解医患关系的方法,以期减少医患关系紧张带来的不良情绪,提升推拿人员素质,促进医患关系文明和谐。
作者:胡军喜;惠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患者5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7例与对照组24例,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采取综合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促进其骨折愈合。
作者:温小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钙尔奇D300、维生素AD胶丸及中药补肾强骨汤,对照组则只服用钙尔奇D300,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克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围生期护理管理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GDM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取围生期护理管理及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HbAIc、FPG、2hPG水平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HbAIc、FPG、2hP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知识掌握度、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围生期护理管理和健康教育可大限度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相关知识掌握度及治疗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尤晓玲;李翠吟;庄荀芳;凤香清;陈小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7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康复治疗开始时间≤3个月者为A组,>3个月者为B组,两组患者均采取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康复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MAS和PROM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治疗后4周MAS评分低于B组,治疗后2周及4周PROM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陈雪欢;邱钰婷;喻国雄;苏秋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行剖宫产术住院产妇3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评价两组产妇术后止痛效果。结果:术后1、8、24小时两组产妇疼痛评分均较苏醒时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人性化护理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临床可行。
作者:李洁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和脱水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评价、康复训练、进食护理、心理护理等进行综述,提出早期、合理的康复训练可取得满意的康复效果。
作者:张树珍;廖尤秀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