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C、维生素E佐治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李启霞

关键词:脑梗塞, 维生素C, 维生素E,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C、维生素E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将294例脑梗塞病人分为:治疗组163例,对照组131例,两组均给综合疗法,治疗组再加用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脑梗塞有一定疗效.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普通加压钢板治疗粗隆间骨折

    我院自1998~2001年采用普通加压钢板和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取材方便,价格低廉,不需特殊器材设备,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

    作者:任意平;李路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经上颌窦进路眼眶下壁骨折整复1例报告

    患者,男,22岁.因1天前骑摩托车时不慎发生车祸,当时有短暂昏迷史,被巡警发现时已清醒,自行上车前往医院急诊科.发现右眉弓外1/3及右耳前皮肤各有一长约3cm撕裂伤,右颜面部擦伤,急诊行清创缝合术,术后给予破伤风及抗炎治疗,并行颅脑CT未见异常,回家休息,当时未觉右眼视力下降.第2天早上9:00时醒来后发现右眼视物不见,遂乘车前来我院就诊.门诊查右眼视力无光感,行右眼眶X线正侧位片检查示:右眼眶内侧壁、下壁骨折,以右眼眶骨折收入科.查体:T 36.6℃,P 80次/min,R 21次/min,BP 104/58mmHg.

    作者:王洁;黄发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驻马店市普及碘盐供应后碘缺乏病的调查报告

    为调查普及碘盐供应后碘缺乏病在我市的流行现状,制定下一步的防治措施,保护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们于1999年10月,对全市8~10岁在校小学生进行了碘缺乏病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时凯;杨国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一次性注射器在小儿骨髓穿刺中的应用

    儿科传统骨髓穿刺多用骨穿针在髂骨后嵴穿刺(6个月小儿多用胫骨上端内侧).该方法患儿痛苦大,且针柄长、粗、笨,深浅不宜掌握、不宜固定,骨髓液易稀释、凝固,成功率低.我科自1998年12月以来采用7号针头连接的5ml一次性注射器代替传统方法作小儿胸骨骨髓穿刺,至今已进行了66例次,无1例发生意外及局部感染,成功率高,痛苦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凝血、纤溶变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面依法检测88例缺血性脑卒中及96例健康体检者血浆Hcy水平,运用免疫火箭电泳法和ELASA法,分别测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健康对照组部分凝血、纤溶指标.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及部分凝血、纤溶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含量、抗凝血酶Ⅲ活性下降率、活化蛋白C敏感性下降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同时存在纤溶、凝血异常.(2)血浆Hcy与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有一定相关性,两者可能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作者:丁书林;唐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SARS与零距离护理

    SARS是法定的呼吸道传染病,近距离接触传染性极强,为此,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治不防越治越忙.那么,如何科学地与患者接触,当然,既要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护理质量,又要尽可能的缩短护士污染区工作的时间,创造护患之间心与心的真正零距离.我们的决策者与一线护士齐心协力共同商讨零距离方案,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在SARS时期的统一护理行为模式,取得了一些经验,讨论如下.

    作者:宋丽萍;卢莉;杨辉;王宝珠;康风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55例体会

    我院从1997~2002年共观察外伤性前房积血5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荣亮;任大元;房强;于俊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活性维生素D3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骨质疏松症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以美国为例,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医疗费用每年达100亿美元,同时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尽管在治疗本症方面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但目前仍无治疗的特效药[1].钙吸收障碍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维生素D3及其代谢产物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有其重要的地位[2].人体摄入的维生素D3在体内经过肝、肾转化后,才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发挥其调节血钙和促进骨形成的作用.我们对活性维生素D3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人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张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过期妊娠3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过期妊娠对母儿的不良影响及临床处理.方法对34例过期妊娠及同期足月妊娠598例在产后出血、手术产率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等发生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过期妊娠的产后出血、手术产率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孕期监护,尽量避免过期妊娠,并及时正确地处理过期妊娠,才能有效地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

    作者:解丽芳;孙荣刚;杨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131I-hTgMcAb显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价值

    目的 131I-hTgMcAb显像对低分化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以高比度的131I标记hTgMcAb.对5只实验兔进行静脉注射,观察131I-hTgMcAb在体内分布和有无不良反应发生.选择11例已经不能摄取131I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转移灶进行显像,取24、48、72h显像结果进行T/N、L/N、C/L摄取131I-hTgMcAb的比值.结果 131I-hTgMcAb标记率为85%~95%,无菌、无致热源.3只实验兔注射131I-hTgMcAb后做常规观察,2只大剂量(30倍)注射后观察1个月,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12h内显像未见实验兔甲状腺显影.1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经注射131 I-hTgMcAb后,原不能摄取131I的转移灶均能显示131I-hTgMcAb填充,与X线或CT摄片所示基本相似,未见肝、肾及生命体征的不良改变.结论 131I-hTgMcAb显像是一种免疫显像,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中的残留Tg结合,达到转移灶显示.对于不能摄取131I的转移灶,131I-hTgMcAb可以适当填充,而且,可能131I-hTgMcAb在转移灶中是属免疫结合,使放射性在转移灶中停留时间较长.

    作者:高克加;沈江帆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肿瘤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生活状况关系的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铁蛋白水平与癌症患者生活状况的关系,探讨血清铁蛋白增高在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肿瘤患者血清铁蛋白(SF)、Karnofsky评分(KPS)、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变化及其各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有远处转移的47例,无远处转移的50例.结果 97例肿瘤患者中,全部患者总体分析表明,Karnofsky评分与血清铁蛋白呈负相关(P<0.005);血清铁蛋白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P<0.001).有远处转移组Karnofsky评分与血清铁蛋白呈负相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铁蛋白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P<0.01).无远处转移组Karnofsky评分与血清铁蛋白呈负相关,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铁蛋白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无转移组和有转移组血清铁蛋白浓度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各组病例血清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结合血清白蛋白、血脂等变化,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上升可作为患者一般生活状况下降的早期信号;SF增高也可能是癌性恶病质的早期表现之一.

    作者:吴琦;张明;陈琳;谢可;罗树春;潘海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2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尿病三大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常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的基础上[1],病死率50%~80%[2],现将我院1992~2002年收治20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周倩;陈定宇;萧正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胆道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简述

    细菌引起的胆囊炎、胆管炎常合并存在,因此常统称为胆道感染(Biliary tract infection,BTIs).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胆道感染都需要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选择对胆道感染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极大.现就胆道感染抗生素的选择以及应用简述如下.

    作者:张钧;贾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维生素C治疗眼部酸性化学伤疗效观察

    多年来,眼部酸性化学伤的治疗除结膜囊充分大量冲洗外,就是用磺胺嘧啶钠球结膜下注射以起中和作用,但是磺胺嘧啶钠副作用较大.我们发现酸性化学伤整个临床过程和碱性化学伤是大同小异的,尽管酸性化学伤的原理是凝固蛋白,而不象碱性化学伤那样是溶解蛋白,受伤后这种化学反应过程都是很短暂的,随后的变化是缺血性坏死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化及病理改变,不论对酸性或碱性伤,这些变化是酷似的.从1998年1月~2003年4月,我们用大量维生素C治疗酸性化学伤23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昱;陈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外科治疗脓胸102例的体会

    自1964~2002年,我院胸外科收治脓胸病人102例,现将临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徐树中;范立芹;姚金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针刺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针刺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黑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末端标记法检测针刺治疗前后PD模型大鼠黑质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针刺治疗能明显抑制PD模型大鼠黑质神经细胞凋亡,其作用和美多巴近似.结论针刺治疗PD可能是通过抑制中脑黑质神经细胞凋亡起作用的.

    作者:骆仲达;陈兴华;唐纯志;尹利华;林锦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子宫异位妊娠11例分析

    子宫异位妊娠是指孕卵着床偏离了正常宫腔,是异位妊娠的一种形式.我院自1997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了异位妊娠病例236例,其中子宫异位妊娠11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玉莲;郭丽芬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肾脏偶发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术前分期评估

    肾脏偶发癌是指因健康体检或其它疾病检查发现的肾癌,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使该病的发现率不断提高,但由于病灶多较小,术前常难以仅凭某一种检查方法与其它疾病鉴别,得以明确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MRI和血管造影等影像诊断技术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和术前分期,因此,熟悉肾脏偶发癌的各种影像学特点尤为重要,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于学林;王小琪;崔进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感染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解脲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是导致男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继发男性不育症的病原体之一,也是导致女性子宫颈炎、输卵管炎、附件炎、习惯性流产、继发性不孕等症的病原体之一,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性,由于感染的人数众多及治疗不规范造成耐药性不断增强.为了有效地治疗支原体感染我们将支原体进行分离培养,并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从而检测出抗生素对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药物敏感率.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黄文;武小江;李平;郭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置管冲洗引流的临床观察

    我院从1978年以来,共收治急性胰腺炎125例,其中42例经手术证实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置管冲洗引流等治疗,收到一定效果,体会如下.

    作者:刘绪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