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仁;张雯;雷斌;柴松;刘华卫
目的:对采用曲美他嗪与地尔硫卓联合的方法对患有心绞痛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抽取42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心绞痛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1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与地尔硫卓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采用曲美他嗪与地尔硫卓联合的方法对患有心绞痛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作者:陈绍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以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多将治疗重点放在病变的疼痛局部,且在急性期阶段缺乏有效治疗,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依据传统中医经络学理论在非病变部位,施以单纯手法治疗,在本病各阶段均取得满意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并结合自身认识从中西医两方面对治疗取效的理论依据进行探讨.
作者:胡晓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胫骨平台指骨上端的两个微凹面,与股骨髁构成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及关节囊将胫骨平台和股骨髁相连.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骨折中一种较严重的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它常造成膝关节肿胀疼痛、不稳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合并半月板、韧带等损伤,为使患者早日康复除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外,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早期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也很重要,能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现将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江英;林建锋;纪宝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药球投火拔罐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灸配合药球投火拔罐治疗,观察患者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直腿抬高4项指标疗效及总体疗效.结果:患者腰痛、下肢麻木、下肢放射痛及直腿抬高方面的疗效显著.结论:针灸配合药球投火拔罐法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应阶;付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运气推拿治疗对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偏瘫的康复作用.方法:对 8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40例,每日行针灸、推拿及功能锻炼;对照组40例,每日 1次功能锻炼,以各关节活动为主,未予针灸推拿治疗,术后 50天比较 2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针灸推拿治疗对偏瘫患者恢复及预后效果良好.
作者:代明星;谢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AO锁骨钩钢板在急诊骨科创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共7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B组采用AO锁骨钩钢板进行内固定.结果:B组的优良率为93.6%,明显高于A组的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均无出现伤口感染和骨折处不愈合的情况;A组有2例出现伤口感染,并且有1例在手术后的跟踪发现有克氏针的松动固定失败进行二次手术.结论:在急诊骨科创伤上中使用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法,得到的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谷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总结针灸加火针治疗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用针刺患肢常规穴位后,再加火针点刺局部阿是穴,治疗56例网球肘患者.结论:针灸加火针局部点刺治疗网球肘引起的疼痛有效率达94.6%.
作者:徐耀智;冷海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按摩护理对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2例前列腺炎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5例为对照组、37例为观察组;两组全部采用理疗、灌肠等护理,此外给予观察组患者前列腺按摩护理,并对治疗效果按照国际前列腺生活质量指数(QOL)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4.1+1.8)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2.92+1.9)分,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结论:采用前列腺按摩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前列腺充血、肿胀和疼痛,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于云叁;吴丽莎;初显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导航下应用交锁钉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与应用传统手术方法对股骨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5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48例股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4例.对照组24例患者应用传统手术方法(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磁力声控导航下应用交锁钉治疗,在术后应用X线检查,证实两组患者其骨折的复位情况,并分别在术后的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第12个月对两组患者应用X线检查,同时观察两组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并记录其术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两组骨折愈合的时间、手术的时间以及术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平均的手术时间约为75分钟,术后无临床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平均的手术时间约为120分钟,术后有6例患者发生股四头肌的粘连.对两组进行比较,在平均的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上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骨折术后的临床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磁力声控导航下应用交锁钉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手术时间短、临床疗效佳、并发症少,值的临床推广.
作者:罗双元;戴文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占关节韧带扭伤的首位[1].该病可发生于任何的年龄段,如果失治、误治往往后期会造成踝关节不稳,运动或者是负重后出现反复的疼痛,功能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日常生活.定点按压正骨手法是广东省中医院林应强教授,根据自己从医四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一套方法.现总结我们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运用定点按压正骨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60例的临床疗效.
作者:林伟锋;何秋茂;蓝石坚;田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痉挛性小儿脑瘫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痉挛性小儿脑瘫患儿46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康复疗法组(简称综合组,下同)与常规康复疗法组(简称常规组,下同),治疗半年后做二次评定.结果:综合组有效率为95.65%,常规组有效率为69.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痉挛性小儿脑瘫疗效优于常规康复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更深层次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文玲;刘君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46例小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与研究.方法:对入院手术的患者进行指定的护理措施与病情的跟踪观察.结果:治疗后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肢体坏死导致的截肢,46例完全治愈出院.结论:小腿出现骨折情况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要进行系统的培训这样才能科学的观察患肢的情况,当患肢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做到及时发现与治疗,正确的观察与护理能有效提高小腿骨折的治愈几率.
作者:吴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218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4例患者,对照组仅给予推拿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74%,对照组有效率为7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34,P=0.005).结论:针灸治疗配合推拿治疗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适合于在临床颈椎病的治疗中推广运用.
作者:张万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通过化疗期间对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恶心呕吐.保证了化疗方案的正常实施,提高了化疗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尧伟;袁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采用针灸与脑心通胶囊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在恢复期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抽取84例患有脑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2例.在恢复期分别采用单纯针灸法和针灸与脑心通胶囊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其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针灸与脑心通胶囊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在恢复期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能够提高该类患者相关生理指标的改善幅度,使患者的预后和转归更为理想.
作者:张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肩关节功能恢复及护理与康复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30例慢性肩关节疼痛病人采取相同的术后功能恢复锻炼及护理配合进行医学分析.结果:手术后对30例病人进行跟踪随访,然后利用UCLA的计分标准对患者的优、良、中、差进行分析,分析其优良率结果达到80%.结论:肩关节功能恢复及肩关节镜手术护理是病人能否完全康复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晨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即试验组)、同时选取30例脑卒中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即对照组),然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近期和远期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数据记录、统计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完全自理者占85.94%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患者无论近期生活质量、还是远期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在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黄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比较逆行交锁髓内钉(GSH)与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63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对比性研究.按AO分型:A1:10例;A2:8例;A3:7例;B1:6例;B2:7例;B3:4例;C1:9例;C2:6例;C3:6例.GSH:35例,DCS:28例.对全部病例进行统计分析,选择指标有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膝关节功能.结果:63例患者患者中的35例GSH病例随访15~52个月,平均31月,骨折愈合34例,不愈合1例.膝关节功能按Karlstrom标准评价:优良率88.3%.28例DCS病例随访14~60个月,平均41月,骨折愈合34例,不愈合2例.膝关节功能按Karlstrom标准评价:优良率89.7%.全部病例均行内固定取出.在取出内固定前行膝关节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GSH组平均为45+43分,DCS组为44+45分.术后并发症方面:GSH组术后出现髓钉断裂一例,膝内翻一例,X片有明显骨关节炎表现者2例.DCS组术后出现钢板断裂2例,无膝内翻,X片有明显骨关节炎表现者1例.术中出血量GHS组140ml(100ml~190ml),DCS组110ml(80ml~130ml).骨折愈合时间:GHS组6月(3月~12月),DCS组3.5月(4月~12月)两者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GSH、DCS均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各有其适应症,严格手术适应症,结果恢复均较好,但手术并发症也有不同之处.
作者:顾华;许利兵;李峰;张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从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辨证施护等方面进行总结.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更具特色.
作者:黄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运动功能训练联合药物及高压氧治疗不同年龄小儿脑瘫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脑瘫患儿132例,按照年龄分为婴儿组60例,幼儿组7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运动功能训练联合药物及高压氧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价运动和认知功能的恢复程度.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FIM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婴儿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婴儿组明显优于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运动功能训练联合药物及高压氧治疗脑瘫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越早进行治疗患儿预后越好,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