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妊娠误诊致失血性休克1例

张斌

关键词:
摘要:1 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主因人工流产术后失血性休克急症入院.患者足月顺娩1次,人工流产5次,于入院当天因45天妊娠,在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术毕未见明显胚胎组织,且出血汹涌,量约1000ml,随即病人休克.血压60/38mmHg,当时考虑不全流产、失血性休克,急症入院抢救,快速补液、输血抗休克治疗.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脑动、静脉畸形伴脑出血的血管内治疗及护理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伴脑出血的血管内治疗技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措施.方法经CT及MRI确认为颅内出血病例计38例,再经DSA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AVM),根据AVM病灶特点,行超选择介入治疗,并以治疗后病人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8例中26例栓塞后出血消除,2例出现新生动、静脉畸形,24例并发脑梗塞.并发症发生情况:穿刺部位血肿4例,脑梗塞2例,头痛3例.结论 AVM病灶旁的细小引流静脉是引起脑出血的原因,栓塞中应防止发生动脉瘤病变,术后应仔细观察病情,及时诊断处理,预防并发症.

    作者:周楠;郭雷;袭红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挤压法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提高种植牙成功率的探讨

    目的改造上颌骨磨牙区种植体埋入的条件,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方法三组患者,第一组常规行种植体埋入,第二组骨挤压法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埋入种植牙,第三组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后二期埋入种植牙.统计种植牙的存活率.结果各组存活率结果表明上颌磨牙区埋入种植体时用骨挤压和填骨法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是提高存活率的有效手段, 对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术后二期埋入种植体更安全有效.结论骨挤压法提升上颌窦底的过程中,改变了骨密度,增加了支持骨的高度,为种植体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王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结节性硬化--婴儿痉挛症1例报告

    结节性硬化(Fuberous Sclerosis)又称Bauneville病,是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此例临床表现为婴儿痉挛症又称west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及成熟

    1 概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是由多种细胞产生能刺激平滑肌细胞、胶质等细胞增生的多肽,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表达,对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及发育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其过度表达又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增生性疾病.

    作者:寇国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临床带教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实用型人才.我院承担着护理本科、大专、中专临床带教任务,下面介绍临床带教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做法.

    作者:赖敏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循证医学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体会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20世纪80年代在加拿大Mc Master医学院创始,后是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DavidSackett教授在Guyatt的指导下于1992年正式提出.随之,EBM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公认.其公认的定义[1]: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制定出适合该医生的佳治疗措施.

    作者:杨芳;王林虎;王虎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BT-224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与维护

    BT-224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是意大利BI0TECNICA公司生产,由于其性能优于一般的光度计,是近年来中小型医院应用较为广泛的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该分析仪具有硬件的高性能,软件的功能齐全,开放的快速转换方式和人机对话等优点,并有自检程序,且备有RS232接口,可按需要与微机或其它外用设备相接,现将在使用过程中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掌骨骨折的克氏针改良髓内固定术

    掌骨骨折在临床中多见,处理不当将导致畸形愈合及功能障碍.手功能的完善与否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的高低密不可分.这就对手外伤中的掌骨骨折的治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尽可能做到解剖复位,恢复手的正常功能[1].无疑,手术治疗是达到这一要求的可能途径.交叉钢针内固定不影响掌指关节活动,但操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我们对掌骨骨折采用,我们称之为的克氏针改良髓内固定术,斜行骨折加用钢丝环扎,也能达到同样疗效.

    作者:吴英昌;祝玉堂;蒋春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护理

    骨肉瘤是恶性程度较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保肢已成为治疗的主流[1],目前对它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然而仅有10%~20%的肝癌患者可以接受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因肿瘤较大,多发结节并常伴有肝硬变、肝功能不全等而无法手术.近年来,临床应用经皮肝穿刺、肿瘤内酒精注射、激光射频、微波等局部疗法已获得一定疗效[2,3].但同时因针道转移、出血、胆漏等,使其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也称海扶刀,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非侵入性局部高温治疗肿瘤的新技术.我院应用海扶刀治疗肝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培芹;李浩;房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LE误诊青霉素过敏致死亡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因双手及颈面部反复皮疹3个月,加重伴手指关节疼痛20天,于2003年8月28日入院.

    作者:吴桂清;刘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检查淋病奈瑟球菌感染两种方法比较

    我科自应用淋病快速诊断试剂以来,对疑似淋病奈瑟球菌感染的104例患者进行检查,并用涂片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舒筠;王焕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现代医疗设备与电磁干扰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医疗设备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不仅提高了医疗质量而且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但电子化、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电磁干扰的来源主要有:高压线、高压电源、高功率脉冲设备、电焊、电机电刷、汽车、电车、可控硅整流设备、通信设备、理疗设备、X线设备、高频手术刀等.干扰设备一方面向空中辐射高频电磁波,另一方面在交流电源线上产生频率范围很宽的电磁干扰.这不仅能使交流电源线上产生高频电磁干扰,而且能产生瞬间高压、瞬间电压下跌、尖峰及脉冲等.

    作者:张素霞;许文年;李贵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单层连续缝合的观察

    我院自1999年起开始采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单层连续缝合的手术缝合方法,自2001年起已完全废弃以往的连续缝合加褥式包埋的双层缝合手段.现将2002年全年剖宫产术1731例与1998年全年剖宫产术1092例随机抽样分析,总结两种缝合方法的优缺点.

    作者:姚娉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中间状态,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AMI,甚至猝死.目前主张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肝素抗凝治疗.本院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式探讨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复发.方法不追求小切口,正确判断疝环的边界,确保植入物放置覆盖整个腹股沟区,并与周围的坚韧组织适当重叠,确切缝合.结果本组276例病人随访6个月~5年无1例复发.结论避免术后复发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应完善手术方式.

    作者:穆殿超;王大巍;宋茂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荔枝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荔枝草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应用荔枝草对30例带状疱疹进行1个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27例均在3~7天内结痂痊愈,3例10天结痂痊愈.结论荔枝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作者:张梅;孙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目的研究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方法运用ELISA法分别测定30例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结果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发急性心肌梗死与血浆Hcy水平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单淑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壁深层脓肿的手术治疗

    腹式输卵管结扎术(以下简称女扎术),是常用的绝育方法,但是术后继发感染形成腹壁深层脓肿时有发生.经过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久治不愈给术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我院采用手术治疗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继先;赵庆生;李庆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脓胸56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0年1月~2002年1月共收住脓胸72例,选择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56例分析如下.

    作者:罗惠;李怀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及地尔硫卓艹联用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是一个棘手问题,本文收集24例病例,应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及地尔硫治疗心衰,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