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邱爽;刘颖;张会英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及临床分布情况,为有效的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出202株鲍曼不动杆菌,分析其耐药率及临床分布情况.采用Phoenix 100微生物自动分析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02株鲍曼不动杆菌占当年病原菌检出率总数的11.3%(202/1781),其中有145株来自痰标本(71.8%).20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90.6%),其次为氨曲南(89.6%)和头孢噻肟(78.7%);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36.6%),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35%~65%之间;且均对黏菌素敏感.202株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122株多重耐药(multidnlg resistant,MDR)菌株,烧伤病房MDR菌株检出率高(81.1%),其次为重症监护病房(72.7%)和呼吸内科(64.4%).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通过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缓细菌耐药发生,防止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117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分析与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分析轮状病毒(rotavinls,RV)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间经我院确诊的RV抗原阳性的肠炎患儿117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RV抗原阴性的54例急性腹泻患儿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检患儿心肌酶谱,并比较两组受检患儿心肌酶谱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心肌酶谱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心肌损害发生率56.4%(66/117),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率9.3%(5/54),观察组发生心肌损害患儿治疗后心肌酶谱各指标的检测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RV肠炎可引发心肌损害,早期心肌酶谱测定有助于发现亚临床症状的心脏损害,指导临床诊疗.

    作者:王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GVL和GVHD的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近半个世纪临床医学中具有巨大创新性的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先天性免疫缺陷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及某些实体肿瘤的治疗.

    作者:陈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循证检验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ticine,EBM)是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医学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EBM的兴起,临床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概念正在发生巨大改变,临床医疗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经验医学向EBM转变是临床医学的一场深刻变革,是J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带动和推进了医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发展.

    作者:徐亚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疾病的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蛋氨酸去甲基化后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属于蛋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六十年代末,Mc Cully从病理上发现高胱氨酸尿症和胱硫醚尿症患者早期即可发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和血栓形成,七十年代初他又通过动物模型证实血中HCY蓄积可导致血管损害,八十年代人们提出高HCY血症是AS和冠心病(com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吴雁;黄玉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天津近二十余年跨度志贺菌属耐药性流行病学特征和REP-PCR表型同源性分析

    目的 以细菌性痢疾致病菌为目标比较天津市1983年和2009年分离出的志贺氏菌优势血清型分布变化及耐药情况,并通过分子分型研究其流行病学溯源.方法 分离鉴定95株志贺菌血清型,研究其耐药性变化.使用重复序列PCR对志贺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09年宋内氏志贺菌的分离率(55.38%)高于1983年分离率(0%).药敏结果显示1983年分离的福氏志贺菌对传统抗生素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均高于2009年分离的福氏志贺菌,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09年分离的福氏志贺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磺胺甲基异恶唑的耐药率均高于1983年分离的福氏志贺菌,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009年分离的福氏志贺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氯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高于宋内氏志贺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009年分离的福氏志贺菌的多重耐药率高于1983年分离的福氏志贺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EP-PCR分析,1983年与2009年福氏志贺菌基因型具有较好的同源性.结论 天津市2009年志贺菌优势血清型已较二十余年前发生变迁,从福氏变为了宋内氏,耐药性也发生明显变化.REP-PCR是一种有效快捷的基因分型法,可为细菌同源性分析以及爆发流行时追根溯源建立简便可行的方法.

    作者:卡马拉;魏殿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白花蛇舌草对寻常型银屑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IL-8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对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L-8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白花蛇舌草煎剂治疗,观察疗效,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用EUSA法检测血清IL-8的水平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临床银屑病皮疹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CD4+/CD8+水平、IL-8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O.01).结论 白花蛇舌草对寻常型银屑病有明显临床治疗效果,并能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状态从而起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作者:李双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盘点心血管疾病新的生物标志物

    在过去的20年里,生物标志物已成为临床实践中越来越重要的工具,它有助于疾病的诊治和判断预后.而心血管系统又是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的领域.

    作者:李玉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及在DM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DM患者87例,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45~74岁.采用ELISA法检测AGEs;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单纯DM组、DM伴脑梗死组、DM伴冠心病组、DM伴肾病组、DM伴眼病组AGEs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单纯DM组相比,DM伴慢性并发症各组AGEs水平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M伴慢性并发症各组间AGE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患者血清中AGEs水平同血糖水平、HbA1c水平呈正相关(r=0.452,r=0.416,P均<0.01).结论 血清AGEs水平的升高是早期诊断DM合并各种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指标,而ELISA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且无放射性污染的特点,适于在临床实验室中作为常规检测AGEs的方法.

    作者:邢晓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山西临汾地区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山西临汾地区临床感染葡萄球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趋势.方法 采用API系统鉴定细菌,用ATB STAPH5板条进行药物MIC敏感试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K-B法)筛选,并用WHONET 5.4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8株葡萄球菌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96株,占58.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2株,占42.0%.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tive Staphylococcus,MRCNS)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0.1%、81.0%.葡萄球菌主要分布在泌尿外科(19.8%)和ICU(13.0%).感染标本中葡萄球菌则以伤口分泌物(47.6%)、痰(31.7%)中分离率较高.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对除青霉素、红霉素外的多数测试的药物仍较敏感,而MRCNS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克林霉素、诺氟沙星耐药率分别达73.0%、67.0%、62.6%.MRSA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均大于80%,但对复方磺胺甲嗯唑耐药率低(15.2%).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达福普汀、呋西地酸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 临汾地区MRSA分离率低,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us,MRS)耐药严重且呈多重耐药,必须加强MRS耐药监控,大限度降低其耐药性.

    作者:高亚静;徐勇全;侯临平;程育春;崔雪萍;李连青;叶峰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诊断1例低增生且幼稚细胞小于2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体会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我国1986年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ALL发病率为0.69/10万[1].ALL的诊断应以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以及细胞遗传学为基础,形态学是确定ALL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造血与淋巴系统诊断标准,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在25%以上即可诊断为ALL[2].AL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数增高,并可见原始、幼稚淋巴细胞;骨髓象增生多数为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骨髓中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高度增生,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容易诊断.

    作者:张斌;蔡艳霞;张素贞;张有成;房胜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检测中的意义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DM为严重且危害极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来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b)的测定是诊断DN的早期重要指标[1],认为其能判断肾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在肾损伤可逆期发出警告,及时治疗.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临床评定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检测HbAlc和UmAlb探讨其与DN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季莉莉;李桂珍;杜宪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0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及临床分布情况,为有效的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出202株鲍曼不动杆菌,分析其耐药率及临床分布情况.采用Phoenix 100微生物自动分析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02株鲍曼不动杆菌占当年病原菌检出率总数的11.3%(202/1781),其中有145株来自痰标本(71.8%).20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90.6%),其次为氨曲南(89.6%)和头孢噻肟(78.7%);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36.6%),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35%~65%之间;且均对黏菌素敏感.202株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122株多重耐药(multidnlg resistant,MDR)菌株,烧伤病房MDR菌株检出率高(81.1%),其次为重症监护病房(72.7%)和呼吸内科(64.4%).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通过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缓细菌耐药发生,防止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作者:邱爽;刘颖;张会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宫颈病变细胞中L1壳蛋白表达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宫颈上皮细胞病变中L1壳蛋白表达测定及其对提示有无宫颈癌的发生及病变进展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的宫颈细胞样本作为对照组,182例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宫颈细胞样本为病例组,分别做L1壳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取DNA做HPV-PCR荧光检测.结果 对照组的L1壳蛋白检测及HPV-PCR检测均呈阴性.182例患者标本中的L1壳蛋白表达为阳性结果显示:未见明显宫颈细胞学病变组(Non-SIL)为29例,总阳性率34.5%(29/84);低度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组(LSIL)为26例,总阳性率47.2%(26/55);高度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组(HSIL)为9例,总阳性率31.0%(9/29);宫颈癌组(SCC)1例,总阳性率为6.6%(1/15).HPV-PCR检测阳性结果显示;Non-SIL组为32例,阳性率38.0%(32/84);LSIL组为30例,阳性率54.5%(30/55);HSIL组为10例,阳性率34.5%(10/29);SCC组为3例,阳性率20.0%(3/15).在各组中L1壳蛋白检测及HPV-PCR检测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二者对于检测高危型HPV感染的病例较为敏感,L1壳蛋白及HPV-PCR的检测阳性率随病变早期表达呈上升趋势,晚期呈明显下降.高危型的L1壳蛋白表达及HPV-PCR阳性率结果高于低危型及混合型.结论 HPV L1壳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有关,可以作为宫颈癌癌前病变的随访指标.

    作者:叶廷军;樊绮诗;蔡祺;陆盈;林佳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滨海地区A群轮状病毒感染腹泻婴幼儿2234例结果分析

    目的 对滨海地区婴幼儿因A群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致患儿腹泻的结果进行分析,了解RV感染致患儿腹泻的规律及特点.方法 选择2007年至2010年在我院儿科就诊的3个月至5岁腹泻患儿粪便标本2234份,采用胶体金方法检测RV,分析其结果.结果 2234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RV检测,RV为阳性者769例,阳性率为34.4%.男性患儿RV阳性率为36.1%(357/989),女性患儿RV阳性率为33.1%(412/1245),男性与女性患儿R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P>0.05);3月份至9月份(春夏季)腹泻患儿686例,RV阳性者106例,阳性率为15.5%,10月份至次年2月份(秋冬季)腹泻患儿1548例,RV阳性者663例,阳性率为42.8%,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7.84,P<0.01);0~3岁患儿1564例,RV阳性者659例,阳性率为42.1%,3~5岁患儿670例,RV阳性者110例,阳性率为16.4%,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3,P<0.01).结论 本地区由RV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主要发生在0~3岁的儿童,四季都有发生且以秋冬季高发,男女儿童的发生无差异.

    作者:唐斌;梁源源;李健开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卫生部检验专科医师试点基地概况

    随着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临床医生对检验报告的需要已经从初的只关心缩短检测结果的报告时间向为临床提供检验结果的解释及提示进一步检查方向的可喜转变.随着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检验项目的增多,检验方法的多样以及电脑系统的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的信息量大增,使其解释专业领域外的实验结果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临床医生更希望检验工作者给以更直接的解释和帮助.这种职业的需要要求检验医师迅速成长起来.我国检验医师队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发展,使得我国检验医师的工作职能没有很好发挥的平台,影响了检验结果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合理、有效使用.

    作者:张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念珠菌生物膜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对其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分离的念珠菌30株,用平板黏附法培养念珠菌的生物膜,并用结晶紫染色测量其吸光度定量,对照药敏结果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生物膜为阳性的菌株检出率为76.7%(23/30).生物膜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高于生物膜阴性菌,且除两性霉素B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形成生物膜的念珠菌对抗菌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

    作者:路秀文;张照亮;由君;王金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尿素氮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浓度在两类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系统中对HbA1c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非糖尿病患者53例,其中包括非肾病BUN升高患者24例(1组)和肾病患者29例(2组),糖尿病肾病患者21例(3组).采用Primus Ultra2亲和层析HPLC系统和Bio-Rad Variant Ⅱ的HPLC离子交换系统检测受检者静脉血HbA1c,对两套系统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 2组和3组离子交换层析检测HbA1c结果较亲和层析检测结果偏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组中HbA1c检测结果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两类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1组中两类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差值的95%CI为-0.286~0.043,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组两类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差值的95%CI下限分别为0.284、0.33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中两类系统检测结果的差值与BUN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其余两组两类系统检测结果的差值与BUN浓度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对于BUN升高的肾病患者,使用亲和层析检测方法,更能准确有效反映HbA1c的真实结果.

    作者:孙艳虹;曾智杰;陈少谦;姜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药对口腔细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口腔是一个多菌种环境,细菌种类繁多.目前从口腔中能分离出的微生物种类多达300余种.现代口腔医学认为,口腔菌群失调是导致口腔疾病的主要原因,而菌斑堆积是引起牙周疾病不可或缺的始动因子.血链球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被认为是主要口腔致病菌,在口腔中的异常生长以及生化代谢产物均能诱发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

    作者:李彭军;张磊;张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c acid,Hcy)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及41例健康对照者,检测受检者血浆中Hcy、维生素B12(VitB12)和叶酸(folic acid,FA)水平并比较两组间各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17.15±4.63)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12±2.6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浆FA和VitB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男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y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高Hcy血症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赵安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天津市天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