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忠
刘开运老教授出身中医世家,苗汉后裔,御医后代,家族业医已三四百年,祖传中医、草医、推拿三套绝技,融汉、苗医药于一炉,独树一旗.现年87岁,还担任中华推拿学学会副主任,曾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小儿推拿学>,现为国内唯一精通中医、草医、推拿的名老医师,我们投入刘老门下已近20年,今特将其推拿学术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作者:赵卫;彭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脑卒中的诊断与抢救水平明显提高,但致残率也很高,约80%的存活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科从2000~2002年对脑卒中患者采取综合的康复治疗,并采用良姿位与中频电疗相结合的方法,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黄秀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是口腔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颞下颌疾病中,此病为多见,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常发生在一侧,亦可累及双侧.自1995~2004年我门诊采用推拿加温热敷治疗本病7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前斜角肌综合征是由于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于前斜角肌,使锁骨上窝部臂丛和锁骨下动脉的神经血管束,在经过第一肋骨上缘部或神经根自椎间孔发出,经过颈椎横突的前侧,受前斜角肌压迫而产生神经血管的压迫症状,名为前斜角肌综合征.
作者:叶建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病例89例,其中女性65例,男性24例;年龄为20~62岁之间,其中40岁以上57例,40岁以下32例,病程长为3年,短为7天.
作者:张森;孙云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上颈段通常指第1、2颈椎及与它有关的附属结构.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由于环境、生活方式及物质的变化,高精仪器的涌现,高新科技的电脑应用,致使现代人更须紧张繁忙地工作学习,再加上随着社会老龄化,使颈椎病的比率上升.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在临床上报告的甚多.而上段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主要类型.临床表现以头晕、头眩、头痛、颈痛、枕下痛、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为本病主要症状的临床特点.该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无法估计的.笔者十多年的临床探索治疗,不断总结,运用轻重量的颈椎牵引,配合局部按摩,手法复位,治疗该症68例.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该病治疗方法,探索研究整理如下.
作者:方立飞;陈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保守疗法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除冯氏的旋转复位及张氏的扑腹复位,还有三维瞬间复位,大大提高了临床效果,治愈了千百万患者.国内此类报道很多,但在手法复位时机的选择方面报道并不多见,就此笔者谈一些临床治疗中的体会.
作者:张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退行性膝关节炎是指由于退行性改变和慢性积累性损伤,至使膝关节出现骨质增生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和相关症状的膝关节疾病,本病好发于50~60岁的中老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肥胖的中老年妇女更为多发.笔者以按摩疗法对本病加以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论之与同行交流.
作者:牛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按摩疗法是中医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传统医疗的瑰宝.笔者在数十年的临床工作中,对内、伤、妇、儿等科的某些疾病--冠心病、颈椎病、急性乳腺炎、小儿腹泻等进行了手法治疗,均获满意疗效.为更好继承和弘扬中医按摩事业,故在此对其原理与进展浅谈如下:
作者:王端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由颈椎间盘、椎间关节等骨性病变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头痛,称为颈性头痛.我科近4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由颈性病引起的头痛不为少见,尤其多见于青壮年.
作者:高贵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等,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女性略多于男性,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症,多因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或外伤劳损致使肩部气血凝涩,筋失濡养经脉拘急而成.早期肩关节疼痛引起肌肉痉挛,导致功能障碍,后期由于肩关节周围广泛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囊缩小而致.笔者在30多年临床治疗上,对诊断及手法略有所得,现总结如下:
作者:于树海;于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生命的维持主要是依靠运动、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等器官的协同作用来完成.其功能活动又是依赖于气血、津液等作为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基本上是通过后天饮食进入体内,经过各种消化转变成易被吸收的精微物质(即气血、津液)再经过经络、脉道输布于全身,以保证各脏脉、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
作者:郭秋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 膝关节推法介绍在推拿手法运用中,常碰到需用强刺激的治疗手法来治疗年纪轻、体质好、肌肉丰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传统的治疗手法多采用踩跷法,而此法在临床使用中比较繁杂.经本人多年研究,独创膝关节推法,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用简单,易于推广.本手法通过刺激紧张的腰部肌肉,提高局部的痛阈,达到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平衡左右肌张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爱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是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软组织损伤、退变等原因而引起的慢性炎性反应,患肩疼痛,尤以夜间为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不同程度受限并可出现肩部肌肉萎缩.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顽固性疾病,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多年来笔者使用按摩配合TDP神灯照射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冉玉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按摩牵引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5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运用按摩牵引配合中药分期辨证治疗,对照组77例,单用按摩牵引治疗.结果:治疗治愈63例,占80.77%,愈显率96.15%,好转3例,治愈短时间7天,长时间1个月平均18.5天;对照组治愈43例,占55.84%,愈显率85.7%,好转9例;治愈短时间10天,长时间40天;平均25天.2组疗效对比,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从愈显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按摩牵引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武聪明;刘亚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颈性头痛眩晕症是以颈源性退变致颈枕部血管受压、扭曲而造成的椎动脉供血不足及颈枕部神经受压和反射性刺激引起的头枕部感觉迟钝、麻木、头晕目眩,单、双侧颞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为主的病症.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运用常规手法配合仰卧位颈椎瞬间牵引治疗本症,可达到疏通经络,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松解软组织粘连,调整周围神经,改善营养之目地.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肩胛背部肌筋膜炎是指肩胛背部肌肉、肌筋膜等结缔组织因炎症而发生的疼痛,并伴有肌痉挛、压痛、触及硬结或束条、活动功能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近3年来本人运用理筋点穴推拿法治疗该疾患,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建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卧式手法牵引或机械牵引、手法按摩整复、局部理疗、颈椎椎旁肌或颈神经注射点注射、静脉点滴配合颈肩保健操等方法随机组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会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急性腰肌扭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因搬移重物,侧身取物或活动超眼神经肌肉运动不协调,导致腰部软组织损伤,损伤后,腰部立即出现疼痛、肌肉痉挛、血肿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在腰肌扭伤中尤以骶棘肌的损伤较为常见,笔者以按压法为主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该肌损伤收到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结合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石云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七种情感在人体大脑里出现的精神、意志变化的反映,现代科技研究发现七情的变化会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而改变着人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生理、病理状态.古老的中医,三千年前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阐述七情变化影响五脏的思想.中医认为过怒伤肝,怒则气上;过喜伤心,喜则气缓,过思伤脾,思则气结;过于忧悲伤肺,悲则气消;过于惊恐伤肾,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正常发挥七情功能,五脏调顺反映大脑精神思维良性循环,人将容颜焕发,益寿延年.反之,七情在病理状态下,情志不畅,精神失调,均会损伤五脏,导致各种疾病.
作者:高晓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