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民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引起眩晕的原因很多,其中由于颈椎小关节错位而引起的眩晕在临床中常被忽视,作者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集了资料完整的颈椎错位引起的眩晕病例78例,通过神经阻滞结合手法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峰;潘小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坐骨结节滑囊炎与末端病是运动性损伤的常见病多同时发生,常见于田径、武术、体操、跆拳道等项目及舞蹈演员等.笔者采用推拿手法辅以红外线照射治疗153例,收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付学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推拿按摩的广泛运用,伤科推拿也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怎样掌握好伤科推拿的手法及其分期运用,对提高伤科推拿的临床效果具有关键作用.笔者在十多年的临床推拿实践中,对伤科推拿积累了一定的心得体会,特予文荐,供同道参考.
作者:陈慕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笔者采用脱水、牵引等综合疗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春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按摩牵引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5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运用按摩牵引配合中药分期辨证治疗,对照组77例,单用按摩牵引治疗.结果:治疗治愈63例,占80.77%,愈显率96.15%,好转3例,治愈短时间7天,长时间1个月平均18.5天;对照组治愈43例,占55.84%,愈显率85.7%,好转9例;治愈短时间10天,长时间40天;平均25天.2组疗效对比,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从愈显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按摩牵引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武聪明;刘亚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卧式手法牵引或机械牵引、手法按摩整复、局部理疗、颈椎椎旁肌或颈神经注射点注射、静脉点滴配合颈肩保健操等方法随机组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会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 膝关节推法介绍在推拿手法运用中,常碰到需用强刺激的治疗手法来治疗年纪轻、体质好、肌肉丰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传统的治疗手法多采用踩跷法,而此法在临床使用中比较繁杂.经本人多年研究,独创膝关节推法,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用简单,易于推广.本手法通过刺激紧张的腰部肌肉,提高局部的痛阈,达到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平衡左右肌张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爱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小儿腹泻是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样便,多见于1岁以下婴儿,四季均可见,但多发于夏秋季节,本病主要是由于感受风、寒、暑、湿之邪,寒湿困脾,脾失健运;或内伤乳食,损伤脾胃或脾胃虚弱,水谷不能运化,下趋力弱,而致腹泻,病因一般有感冒伤食泻、肾虚泻、惊泻、热泻、寒泻、脾肾阳虚泻、湿热伤阴泻和脾虚泻.现代医学认为小儿腹泻除与饮食、气候等因素有关外,尚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毒及细菌感染有关.本文就推拿治疗小儿脾虚泻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肖咬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病,随着交通的日益繁忙,其发生率较高,且受伤程度亦较复杂,用某一种治疗方法很难适应临床需要,在1995年~2004年5月间,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髌骨骨折3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杜华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前斜角肌综合征是由于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于前斜角肌,使锁骨上窝部臂丛和锁骨下动脉的神经血管束,在经过第一肋骨上缘部或神经根自椎间孔发出,经过颈椎横突的前侧,受前斜角肌压迫而产生神经血管的压迫症状,名为前斜角肌综合征.
作者:叶建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结果与结论本组36例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全部治愈.说明应用推拿手法治疗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乳痈是妇女哺乳期,尤其是初产妇易发生的一种常见病症.本病在发病初期(即1周以内),尚未化脓时宜采用推拿治疗.笔者自1984年以来,共收治了38例乳痈初期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刘开运老教授出身中医世家,苗汉后裔,御医后代,家族业医已三四百年,祖传中医、草医、推拿三套绝技,融汉、苗医药于一炉,独树一旗.现年87岁,还担任中华推拿学学会副主任,曾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小儿推拿学>,现为国内唯一精通中医、草医、推拿的名老医师,我们投入刘老门下已近20年,今特将其推拿学术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作者:赵卫;彭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接上期)4.1.3慢性期急性,亚急性发作:应分二次施法,先用轻手法消除上层之肿胀,再用中等力度解除下层之僵紧软组织.慢性急性发作应第一次消肿,下一次再治疗僵紧;慢性亚急性发作可以同一次即治上肿又治下僵.
作者:王啸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七种情感在人体大脑里出现的精神、意志变化的反映,现代科技研究发现七情的变化会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而改变着人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生理、病理状态.古老的中医,三千年前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阐述七情变化影响五脏的思想.中医认为过怒伤肝,怒则气上;过喜伤心,喜则气缓,过思伤脾,思则气结;过于忧悲伤肺,悲则气消;过于惊恐伤肾,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正常发挥七情功能,五脏调顺反映大脑精神思维良性循环,人将容颜焕发,益寿延年.反之,七情在病理状态下,情志不畅,精神失调,均会损伤五脏,导致各种疾病.
作者:高晓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配合TDP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治疗组采取针刺人中穴、运用推拿手法,并配合TDP照射的方法治疗:80例对照组采取芬必得、TDP照射配合拔罐的方法治疗.结果2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2%,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率为78%,对照组为3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推配合TDP治疗落枕疗效显著.
作者:还剑东;宋亚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由颈椎间盘、椎间关节等骨性病变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头痛,称为颈性头痛.我科近4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由颈性病引起的头痛不为少见,尤其多见于青壮年.
作者:高贵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特殊类型,是一种由于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为主的疾病,常伴有呼吸与神经系统症状.在病理解剖上心脏血管无器质性病变,但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存在,或在器质病变的基础上发生.本症又称心血管神经症、神经性血循环衰弱症、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本症属中医学的惊悸、怔忡、胸痹等范畴.
作者:郑庆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颈椎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按摩疗法的主要适应症之一.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中凡因颈椎退行性病变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所致颈椎失稳或压迫邻近组织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者,均称为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然而,临床中如何根据其特点、性质遵循正确的治疗原则,采用适宜的手法,则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在此,笔者就多年来对本病治疗中的体会与同道们做一探讨.
作者:王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肩胛背部肌筋膜炎是指肩胛背部肌肉、肌筋膜等结缔组织因炎症而发生的疼痛,并伴有肌痉挛、压痛、触及硬结或束条、活动功能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近3年来本人运用理筋点穴推拿法治疗该疾患,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建兴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