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娟;武怀平
目的 观察电项针配合调理髓海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刺风池、供血、风府、百会、上印堂,同时在风池和供血、百会和上印堂行电针,配合TDP照射,每日治疗一次,十次为一疗程.结果 46例病人,痊愈37例(80.4%),好转11例(19.6%),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电项针配合调理髓海治疗颈性眩晕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聂卫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无张力修补术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手术时间平均45min,术后离床活动时间较早,短术后6h,长术后1天.术后疼痛轻,无牵拉感,均未用止痛药.阴囊水肿6例,阴囊血肿2例,无切口感染者,术后3天出院,平均住院天数6天,术后门诊拆线,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 无张力修补术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庆龙;林国雄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对使用切开复位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的椎体骨折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对来自我院的自2008年2月至2011年7月的20例患者进行了手术之后的调查,分析.20例患者都是胸腰段椎体骨折,对其进行了后路的切开复位,使用螺钉内固定椎弓根.之后进行小关节的植骨融合的处理.结果 经过10个月的随访,患者都有好转,而且预后效果非常显著.结论 胸腰段的椎体骨折之后使用螺钉固定椎弓根,能够减轻神经损伤,也可以使脊柱稳定,使椎管充分的减压.该手段具有很好的优点,操作方便简单,对患者的创伤小,固定比较牢固等.
作者:王喜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对12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进行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分析护理结果并指出根据病情采取全面的综合急救办法,实施周密的护理计划,严防并发症发生,做好规范化、程序化的专业护理,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急救的有效措施.
作者:会正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对小儿脑性瘫痪的各型护理、训练手法及日常生活护理方法指导,从而提高家长对脑瘫的正确认识,减小患儿的痛苦,对患儿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琳;许立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超声在妇科急诊中的诊断及误诊,提高超声在妇科急诊中的正确率.方法 对158例经超声检查的妇科急诊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手术病例结果,作出临床评价.结果 87例经过手术治疗,83例超声诊断符合手术病理,诊断失误率为4.59%.结论 超声检查能对妇科急性疾病患者进行迅速、及时地诊断,而且失误率低,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拥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中医护理对老年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46例接受粗隆间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基本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中医护理的干预,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被选取的患者在进行中医护理的干预下,身体均有明显的好转且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也有很大的提高.结论 对进行粗隆间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进行正确的中医护理对患者有很大的疗效,同时也具有相当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新梅;李海永;宋利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超声探头频繁使用于临床检查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皮肤,多数医院检查完病人后仅使用卫生纸擦试探头,未经消毒就进行下一次操作,这样使用很不卫生,病人也很不情愿,很容易造成病人间的交叉感染.有文献[1]报道:未消毒的B超探头里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致病菌及医院感染常见菌、多重耐药菌,oharaT[2]等人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耦合剂中生存的时间比水中长,是引起医院感染重要传播途径.针对超声探头清洁消毒中存在的隐患问题,避免疾病的传播,减少医患纠纷,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管理和控制方法.
作者:彭皓;邱嘉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长期卧床的患者皮肤出现严重的问题是发生压疮.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可发生与长期卧床或长期座位的患者(如坐轮椅).压疮本身不是原发疾病,他大多是由于其他原发疾病未能很好的护理而造成的皮肤损伤,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延长疾病康复时间,严重时还会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加强对患者皮肤的护理,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
作者:王瑞娟;武怀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如何针对手术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方法 通过分析手术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必要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心理不适,从而顺利进行,促进术后康复.结论 对手术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高艳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耳穴按压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针灸配合耳穴按压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结果 针灸配合耳穴按压治疗组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半流质饮食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针灸配合耳穴按压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常雪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在药物的同时实施各种康复治疗;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应用护士用住院量表(NOSIE)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天、40天作NOSIE积分评定,观察康复疗效.结果 观察组30天后消极因素分明显降低,积极因素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讨论: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康复有巩固疗效,延缓精神衰退,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和提高住院精神生活质量均有效果.
作者:魏亚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羧甲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噻托溴铵干粉胶囊与罗红霉素治疗:噻托溴铵干粉胶囊,18μg/次,每日1次,吸入.罗红霉素,150mg/次,每日2次,口服.观察组同时服用羧甲司坦,0.25g/次,每日2次,口服.2组均以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临床控制率观察组为76.00%,对照组为6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86.00%.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FEV1及FEV1%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羧甲司坦治疗COPD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同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输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治疗川崎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56例川崎病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续用5d;实验组一次给药丙种球蛋白2g/(kg·d),同时两组均服用阿司匹林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ESR、PLT和CB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治愈率和随访期内的冠状动脉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SR、PLT和CBR指标都比治疗前的有明显降低,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实验组的治愈率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而实验组的并发症率3.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4%,且P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值得推广.
作者:田军;邵媛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急救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三组患者均给予止痛、镇静等一般处理,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心绞痛9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心脏衰竭4例,住院病死4例;B组心绞痛2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心脏衰竭3例,住院病死1例;对照组心绞痛32例,再发心肌梗死7例,心脏衰竭12例,住院病死8例.结论 重组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好于尿激酶治疗效果,可以作为不具备介入治疗条件的首选灌注方案.
作者:刘同刚;吴亚涛;田庆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对结节性甲状腺肿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方法 我们针对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外科就诊的56例进行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的患者,研究他们在手术后的康复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手术前用B超检查出双侧病变的患者有48个(85.7%),单侧病变的患者有8个(14.3%),其中出现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有4个(7.1%);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有2个(3.6%),出现声嘶情况的患者有1个(1.8%),病情复发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有3个(5.4%).没有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喉神经损伤等情况.结论 现阶段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方法以外科治疗为主,考虑其复发性较大,需要在手术指征的标准下进行,手术方式和长期治疗效果有待研究和总结.
作者:张生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实施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原因及其临床情况,为以后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提供参考.方法 对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实施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手术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指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98例手术患者的手术指征包括胎盘因素、子宫肌瘤和子宫畸形等引起的子宫大出血,而子宫切除手术引起的主要并发症为肾功能衰竭和感染等.结论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是治疗子宫急性大出血的常用手段,在治疗过程中可引发并发症,因此,应加强防治和术后的护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徐淑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总结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即PLDD)治疗颈椎病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行PLDD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给予认真的术前准备,术中医患密切配合,术后专业地对每位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未出现并发症,手术效果显著,并且对护理人员的护理也很满意.结论 认真、全面的术前准备,手术中医患的良好配合,术后的精心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莫华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经皮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的效果.方法 50例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或手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n=25).A组:经皮神经刺激定位组;B组常规体表肌间沟定位.两组均使用浓度为0.375%罗哌卡因.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能满足手术的定位穿刺成功率.结果 A组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定位穿刺成功率明显短于B组.(P<0.05或P<0.05).结论 经皮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麻醉完成时间,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体表定位的肌间沟臂丛N阻滞,且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陈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10000-1∶50000.该病以反复发作的皮下或粘膜下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本病的发病率较低,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知度不够,临床上常常导致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本文对该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作者:曹利仙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