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胡明珠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中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在基础及常规支持冶疗上,治疗组予以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均为1次/日,共用14d;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66.7%和95.3%,对照组为43.0%和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中老年脑梗死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治疗,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王文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经皮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的效果.方法 50例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或手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n=25).A组:经皮神经刺激定位组;B组常规体表肌间沟定位.两组均使用浓度为0.375%罗哌卡因.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能满足手术的定位穿刺成功率.结果 A组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定位穿刺成功率明显短于B组.(P<0.05或P<0.05).结论 经皮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麻醉完成时间,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体表定位的肌间沟臂丛N阻滞,且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陈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普外科收治的16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医务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给予经抗凝、祛聚、溶栓治疗,同时为患者进行患肢制动、平置、禁止热敷和按摩等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10例,明显好转患者5例,无效患者1例,后经手术治疗后好转.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普外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溶栓、抗凝、祛聚等综合性治疗,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作者:周利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CT影像识别,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50例,对其CT影像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手术或穿刺活检所得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得出CT影像检查良、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结果 对数据进行分析得知,良性SPN的CT检查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分别为91.2%、85.4%、92.1%、89.6%和93.6%;恶性SPN的CT检查数据分别为85.7%、81.3%、85.2%、86.7%和83.2%.结论 CT影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疾病良恶性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贺奇;王宗辉;张周罗;保善存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急救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三组患者均给予止痛、镇静等一般处理,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心绞痛9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心脏衰竭4例,住院病死4例;B组心绞痛2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心脏衰竭3例,住院病死1例;对照组心绞痛32例,再发心肌梗死7例,心脏衰竭12例,住院病死8例.结论 重组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好于尿激酶治疗效果,可以作为不具备介入治疗条件的首选灌注方案.
作者:刘同刚;吴亚涛;田庆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因病情需要常无家属陪护,常导致各种不适的心理反应,笔者就此浅谈ICU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措施.
作者:傅伟瑛;武秀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贝尔麻痹(Bell'S palsy)神经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60例贝尔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采用SAS 、SDS 、HAMD、HAMA治疗前后进行测定,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贝尔麻痹患者存在焦虑及抑郁.通过SAS及SDS评定,心理干预组治疗前后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HAMD、HAMA评定,心理干预组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心理干预手段能显著改善贝尔麻痹患者心理症状,促进康复.
作者:黄文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输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治疗川崎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56例川崎病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续用5d;实验组一次给药丙种球蛋白2g/(kg·d),同时两组均服用阿司匹林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ESR、PLT和CB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治愈率和随访期内的冠状动脉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SR、PLT和CBR指标都比治疗前的有明显降低,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实验组的治愈率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而实验组的并发症率3.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4%,且P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值得推广.
作者:田军;邵媛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连接真空负压采血管采血,是现在临床上常用的采血方法.我们经常会遇到采血针在血管内采不出血或出血过慢而导致采血失败的现象.其常见原因有:管内真空度不够;换管后仍不能正常采血,见于血容量低或血黏度高的病人[1].经临床实践,采用一次性5ml注射器辅助抽吸,极大的较少了这些原因造成的采血失败,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立华;丹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推拿按摩治疗颈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治疗组给予推拿按摩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加针刺治疗,观察两组近期与远期效果.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远期效果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推拿按摩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确切,且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田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为研究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7例三踝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切开经皮内固定治疗方法.结果 总优良率达到86.5%.结论 结果表明微创经皮内固定是治疗三踝骨折效果理想,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恩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对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晚期食道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内进行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应体会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50例患有晚期食道癌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5例,采用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在围手术期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型护理.结果 B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结论 对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晚期食道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桂松;罗季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对成年男性患者体重与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变速斜率运动(Bruce)方案,随机选择243例成年男性患者,分为两组,1组为超重组,2组为正常体重组,对两组分别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观察两组阳性率差异情况并探讨成年男性不同体重与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的关系.结果 两组体重男性患者在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后,其阳性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称年男性正常体重组平板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超重组平板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率.
作者:王秀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护理方法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45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前、术中、术后常规护理,观察对生活质量、住院周期的影响.结果 观察对象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发症减少、住院周期缩短.结论 护理在对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治疗和康复中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那立岩;刘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影响我院护患沟通和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 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相结合,对护士的沟通能力和技巧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护患纠纷案例,总结影响我院护患关系的主要因素.结果 影响我院护患沟通的主要因素为:护理管理缺陷,信息沟通低效,患者自身因素,专业水平较低.结论 建立护患沟通制度、把握语言沟通技巧、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宣传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工作是提高护患沟通质量的可行途径.
作者:高润虹;梁燕芳;杜小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作为观察组采用中西结合及理疗综合治疗,随机选择同期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5%.近期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中西结合加理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热透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梅;王翠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我院门诊药房2011年1月~6月的处方样本43783份,依据计算机程序对处方采集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处方有17557张,抗菌药物使用比率为41%,国内同等城市水平(约35%)物分类使用状况总体符合规定,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比例为27.9‰,单一用药比例达72.1%,属基本合理范围;部分医师习惯于经验用药,药敏试验率仅为百分之一,与卫生部的要求差距较大.结论 我院临床抗菌素用药以医保乙类为主,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宜制定相应措旄,提高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黎剑;胡耶芳;林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超声探头频繁使用于临床检查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皮肤,多数医院检查完病人后仅使用卫生纸擦试探头,未经消毒就进行下一次操作,这样使用很不卫生,病人也很不情愿,很容易造成病人间的交叉感染.有文献[1]报道:未消毒的B超探头里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致病菌及医院感染常见菌、多重耐药菌,oharaT[2]等人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耦合剂中生存的时间比水中长,是引起医院感染重要传播途径.针对超声探头清洁消毒中存在的隐患问题,避免疾病的传播,减少医患纠纷,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管理和控制方法.
作者:彭皓;邱嘉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老年糖尿病并低血糖症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均经过紧急治疗后血糖恢复至正常,病情明显好转,症状、体征随即消失;1例因合并高血压病,低血糖反复发作,虽经积极补充葡萄糖液,因昏迷时间太长,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临床应提高对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搪症的认识,及时检测血糖,防止其发生发展.
作者:骆谷英;骆惠萍;骆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针对围手术期嗜铬细胞瘤病患的护理体会,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总结2008年4月-2011年12月20例围手术期嗜铬细胞瘤病患的护理资料,归纳其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准备护理、基础护理等).结果 通过细致的护理20例病患均如期实施手术,并顺利完成操作,术后无病患出现严重并发反应,效果理想.结论 针对围手术期嗜铬细胞瘤病患提供细致的护理服务可提高手术成功几率,对于并发症的预防存在重要意义.
作者:董梁;顾红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