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燕萍;彭婵花;廖碧常
目的:探讨成人水痘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对83例成人水痘的临床表现,实验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人水痘传染性强,密切接触和群体生活者易感染;病程较长,前驱症状重,且无特异性.容易合并内脏损害;早期误诊病例多;但严重并发症少,预后良好.结论:在发病季节做好水痘预防工作,由于成人水痘的临床特点应注意诊断和鉴别诊断.更昔洛韦对成人水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继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体位是为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需要所采取的一种姿势.正确的体位不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对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减少疲劳均有良好作用.体住护理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特别是外科手术前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年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体会到体位护理在内科各系统疾病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时我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的分析,分析我院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留观处方1000张,采用儿童限定日剂量(CDDD)和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DUI)来分析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DDDs排序前9位抗茼药物中,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他CDUI<1.5.结论:我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较为合理.
作者:杨小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精神科护理是专科护理的一支新生力量,由于专业性强护理难度大,因此在护理管理上具有广泛性,独特性,和谐性三大特点.主班护士在整个病房的护理管理过程中,既要领会和严格执行护士长和科主任的指令;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垂范的调动全班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本班的工作;还要协调好护患,医护,护护之间的关系,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李晋;李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疼痛是各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常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疼痛护理也就成为骨科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科自2010年01月至2010年08月开展骨科无痛病房以来共收治四肢骨折患者130例,对患者制订元痛管理,实施无痛护理,配合无痛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春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I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儿科2006年6月~2009年5月收治的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28例患儿给予大荆量维生素C及双黄莲粉针剂治疗7-10d,合并有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经统计28例患儿中,7岁以下占75%,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咽峡炎、白细胞总数不高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总数升高,嗜异凝集试验,18例为阳性(占64.2%).结论: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及双黄链粉针剂治疗IM,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等优点.
作者:张德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本文提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环境的改变以及中医治疗疾病的社会地位逐渐被人们认可和提高,无疑针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针刺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有异常情况的出现,那么对于中医医疗工作者应该怎样处理和预防这些意外的发生,是每名医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作者:宋伯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早期胃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相关预后情况.结果:早期胃癌患者以男上饶性为多见,发病高峰为40-59岁;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为主,内眼分型以浅表型和凹陷型为主;其中9例伴发胃周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为94.3%;不伴胃周淋巴结转移的黏膜内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拥有胃病既往史的患者属于早期胃癌的高危人群,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伴随疾病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是早期胃癌病理诊断的重要参考.临床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有助于降低胃癌死亡率.
作者:陈小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析高龄患者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王换术并发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行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王换术并发肺栓塞的高龄患者2例,经抢救成功,总结临床抢救要点.结果:2例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骨水泥植入后并发肺栓塞,经抢救后存活,转ICU和病房,治疗后痊愈出院,元死亡.结论:高龄患者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致肺栓塞为较不常见的并发症,术中密切监测病情,及时处理肺栓塞,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护,可抢救成功.
作者:宁鹏;牛立健;赵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变的心肌病.根据左心室流出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左室高电压,病理性Q渡以及各种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其确诊有重要意义.本图不光有Ⅱ.Ⅲ.avF导联的ST段抬高,还有Ⅰ.avL导联的相应改变,其相应改变是下壁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的主要线索.特别是该患者又有下腹痛的临床表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首先需要考虑及需及时排除的.丝过进一步的检查,后该患者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的异常Q波类似心肌梗死的Q波.这种病理性Q波常见于前壁及下壁导联.但像本例既有病理性Q波同时伴有ST-T改变的极为罕见.
作者:徐雁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耍幼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方法:操作前准备好用物,与家长有效沟通取得理解和配合,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固定好针头.结果:增加了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结论:静脉穿刺成功的经验,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洪芬;邱安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舒芬太尼(sufentanil)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物,是芬太尼N-4位取代的衍生物,也是目前临床应用的镇痛作用较强的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于1976年首次合成,1984年被FDA批准在临床使用,2003年正式引进中国.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已证实舒芬太尼在许多方面优于芬太尼,具有镇痛强度大,较易透过细胞膜和血脑屏障,心血管功能稳定,反复给药后很少有蓄积作用的特点,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本文就舒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老年糖尿病指在60岁以上的全部糖尿病患者,其中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60岁以后发生的;另一部分是60岁之前已患病而后进入该年龄组的.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国家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日渐提高,我国老年糖尿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跃居第三位,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种疾病.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强调早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而饮食治疗是治疗耱尿病主要的辅助治疗.本文搜集了近年来的有关老年糖尿病人饮食护理的文献资料,希望与大家一起撂讨.
作者:刘训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回归家庭的恢复患侧上肢功能的运动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11月~2011年3月13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回归家庭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以肩关节为中心的运动康复训练指导,家属监督及帮助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护士提供免费的电话咨询.结果:136例病人的肩关节功能正常,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无发生肩痛和上肢关节挛缩、僵硬.结论:以肩关节为中心的运动康复训练可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患侧上肢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嘉旋;吴瑞珍;黄群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胎盘早期剥离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胎盘早剥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患者的护理措施,孕妇出血性休克症状得到控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科学治疗,精心护理,从而减少患者死亡率.
作者:曾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医学中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中医治病,即在于调气治神.推拿治疗中,不能只强调手法对肢体关节等机体外在的作用,还要重视对神的调养.从医生、患者两方面探讨推拿治疗中的治神,提出了养神、察神、调神的方法.
作者:胡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探讨外伤性鼻出血的急救与护理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颅底骨折伤及鞍旁颈内动脉、蝶腭动脉或筛动脉,可引起难以制止的大量鼻出血,严重者可致休克.所以我们要重视外伤性鼻出血的救治,要及时诊断,然后配合细致的护理治疗,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以下几点加以分析.
作者:王延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冠心康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73例.对照组予以抗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纽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冠心康颗粒,一次一袋,一日3次.两组均以1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1.8%高于对照组78.1%,治疗组心电图情况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康颗粒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以及伴随症状方面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俊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索大疱性表皮坏死药疹患者的护理应对.方法:选择21例相关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对护理问题采取相关护理措施.结论:开展相关干预,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帮助病人康复.
作者:王莺;赖家盈;郭春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方法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2010年5月~2011年5月间住院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6例,做为实验组,进行早期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出院的10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例资料,两者做比较,观察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例数.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早期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