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在瑞士合法吗?

刘兴方

关键词:
摘要:2016年4月1日,瑞士电视广播集团旗下的瑞士资讯——Swissinfo.ch在其官方中文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新浪微博上同时发布了头条新闻《瑞士政府承认中医的合法地位》,引起了国内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尤其在新浪微博上引发了热议.评论里有人欢欣鼓舞,有人冷嘲热讽,其实各方的论述各有偏颇,根源在于对中医和瑞士国情认识不足.甚至有人新闻内容都没看,光看个标题就开始“乱喷”了,而这条新闻恰恰有“标题党”的嫌疑,乍一看给人一种中医之前在瑞士不合法的感觉,而内容说的其实是中医治疗在瑞士医疗保险中偿付地位的问题.
家庭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治“鬼”

    之前遇到一个病人,是一位28岁的女性.她的主要问题是从8岁开始,胳膊和腿莫名其妙地疼,像被打了一样,身体像被车子碾压过,会突然觉得饿,怎么吃都吃不饱.家里有认识跳大神的,说她这是容易招鬼,症状发作的时候念叨点儿啥或者烧点儿纸钱症状就缓解了.

    作者:高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腰椎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福音

    腰椎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关节疾病,又常被称为腰椎增生性关节炎等.该病发病率高,尤其好发于中老年人,加之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字的激增,使患病率日趋增长.该病以腰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是致使中老年人发生腰痛的主要病因,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服用腰痛宁胶囊对于治疗该病有着不可替代的疗效和优势,并越来越受到国内腰椎骨性关节炎患者和中西医骨病专家的认可.

    作者:王志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感冒了,去扎针、拔火罐嘛

    感冒是普通感冒的简称,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虽多发于初冬,但一年中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其主要病原体为鼻病毒,其次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常易合并细菌感染.该病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大多为散发性不会引起流行,但冠状病毒感染可引起流行.

    作者:蔡晓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备育二胎:精液不液化该怎么办

    随着夫妻双方年龄的增加,生育能力正逐渐下降.其中女性的生育能力可以通过月经的情况反映出来,而男性的生育能力直观的体现就是精液常规检查.近几个月来,东直门医院男科查精液常规的人比以往多了至少三倍,年纪大多在40 ~ 45岁.这也说明大家都有一定的备育意识和医学认识.面对一份精液常规的报告,精子质量的数据结果正常或不正常显而易见.而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也是让人不明白的就是精液不液化的问题.

    作者:王继升;耿金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关爱肾脏警惕肾病偷袭

    据有关报道,目前全世界超过5亿人患有不同的肾脏疾病,有100多万人靠透析痛苦地生存,且以每年8%的速度增加.调查显示,我国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肾脏疾病(北京调查9个人中就有1人患肾病),与此相关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更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公众对肾脏疾病及其危害的知晓率不到1%(远低于对冠心病、糖尿病的认知率),这导致了很多肾脏疾病到了晚期才去就诊,丧失了佳治疗时机.

    作者:孙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宝宝流鼻血,手法来帮忙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宝宝鼻子出血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鼻腔内的鼻黏膜破裂出血而成.鼻黏膜部位分布的毛细血管丰富而且脆弱,是相对容易出血的地方.一般来说小儿鼻出血多见于2岁以后的孩子,因为2岁以前鼻腔内的毛细血管网大都没发育完善.

    作者:张慧;左伟斌;张珍珠;朱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关注高血压的重要靶器官——肾脏

    高血压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肾脏是高血压损害的主要靶器官,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肾脏小动脉硬化,并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据研究显示,在过去十余年中,美国的终末期肾病以每年约9%的速度增长;在其病因中,高血压仅次于糖尿病肾病,以29%位居第二.我国近年的统计显示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基础疾病中高血压排第三位,仅次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肾病.

    作者:郭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案聊斋续篇——呃逆案

    师兄:“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此为何举?师弟:切西瓜嘛.炎暑季节,此举合人意.师兄:今天说说这江苏吴江东山席家宅院内,大家正围桌吃瓜,“缕继花衫沾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忽听扣门之声,仆人席二询问后向席太夫人回禀:“有人讨水.”太夫人道:“这不正吃瓜嘛,请进来吧,一块儿吃瓜.”

    作者:张大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条分缕析谈糖尿病肾病——访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李建民主任医师

    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近几年仍然在高速增长,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糖尿病肾病目前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各类肾小球肾炎.同时由于糖尿病肾病的复杂代谢紊乱情况,治疗起来要更为棘手.近期我们专访了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主任李建民大夫,请他来给读者们谈谈糖尿病肾病的前因后果.

    作者:李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青年人如何养肾

    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中,肾是“五脏”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简单来说,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不仅具有调整人体水液代谢和生殖的功能,还掌管人的生长发育,维持呼吸深度,在此基础上,历代不少医家提出,肾气和人的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中医学认为,肾并非孤立存在的脏腑,而是有着一套自内而外的“工作小组”,如六腑之一的膀胱,口中的唾液,人身的耳、前后二阴、骨骼、骨髓、牙齿等都是这个“小组”的成员.由此看来,肾对人体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作者:靳宇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清化痰阻治失眠

    清代名医李文荣(字冠仙)在其所著《李冠仙医案》中记载了一例不寐(失眠)的医案,发人深省.浒(xǔ)关(今苏州浒关)黄拙安,嘉庆年间患不寐三个月,遍请诸医诊治,所投之药皆如泥牛入海.一日,闻名医王之政(字献廷,号九峰)在近处访友,遂踵门请之.王四诊后,捉笔拟方:孩儿参(太子参)三钱,夜交藤三钱,白芍二钱,甘草五分,灯心草五十寸,鸡子黄二枚(每个点青盐三分).此方看似轻描淡写,然效如桴鼓,一剂服下,即酣睡如常.众医叹服.

    作者:姜厚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可不知的慢性肾炎9大误区——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科主任周静威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中医称“慢肾风”,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等症状,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变进展缓慢,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具有肾功能恶化倾向并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我国的慢性肾炎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这种疾病的防治过程中,许多患者可能会因为接受了错误的宣传,走入种种误区而不自知,为此,记者专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科周静威主任,把个中误区一一点破.

    作者:李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第一回菜市口诞生鹤年堂 蒯鲁班求医丁药王

    明永乐3年(公元1405年)一个春日,北京菜市口大街,一幢古色古香的斗拱式厅堂门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时有一群群人放着鞭炮,抬着礼物前来道贺,鞭炮声不绝于耳,锣鼓、唢呐声此起彼伏.门前广场上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人,人们在兴高采烈地议论着.有人指着刚刚挂起来的大红底色金黄镏起的匾牌道:“丁老板新开张的鹤年堂,圆了他先祖的遗愿,丁老板真是荣宗耀祖啊!”“曷老丁家是医药世家,丁老板从小跟祖上学医,造诣不浅,这个药铺肯定能兴旺发达.”

    作者:花永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浅谈糖尿病的情志养生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危害巨大,已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健康杀手.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的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上升到3亿.另据2007年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快速增长,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据此推算,我国现有9240万成年人患糖尿病,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不仅是会引起全身多处并发症的躯体疾病,也是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心身疾病.

    作者:雷永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眼中的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指慢性肾小球肾炎,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具有肾功能恶化倾向并终有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慢性肾炎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以男性患者较多,病程持续1年以上,发病年龄大多在20 ~ 40岁.根据临床症状,本病属中医“水肿”“眩晕”“血证”“虚劳”等范畴.而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肾炎是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因此,中医论治慢性肾炎则从论治此三脏来探讨.

    作者:林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中医望诊——自己给自己当医生

    如今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还没从根本上解决.报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有人建议大病去医院,小病在基层诊所.其实,比小病还小的病也不必去诊所,自己给自己看病就成.在某些发达国家若是感冒了去医院,是根本不用药物治疗的,医生一般劝嘱回家多喝点开水就好了.但在国内,有人非要去医院输液.日常生活中有个头痛脑热是常事,不一定去医院.只要不耽误病情,学点医学知识,学点中医望诊的技能,自己给自己当医生完全可以.

    作者:李佩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端午说艾蒲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干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写道:“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这里的蒲艾便是中药艾叶与菖蒲.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自古以来在这一天便有“烹鹜角黍(吃粽子)”“龙舟竞渡(赛龙舟)”的风俗,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良饮食习惯“谋杀”了我们的健康

    我们可以发现,都是同一对父母的两个子女,一个胖,一个却瘦.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和后天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中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很注重吃,很注重饮食的口味.但中国人有两大不良饮食习惯:①炒菜时多放油、糖、盐,总是强调口味,光讲美食而不讲营养.为了口味好,很多人在炒菜时多放油、多放糖.②喜欢吃油炸、油煎食物.

    作者:心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风不仁候”导引法

    风不仁候 导引法原文风不仁者,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使血气行不宣流.其状,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简析风不仁候,是因为营卫不和,营气虚,卫气实.因卫气行于皮肤、肌肉之间,主表,营气与血行于脉中,主里,故营气虚,卫气实时,风寒往往客于肌肉血络之中,并阻滞气血流通.主要的症状表现就是皮肤麻痹、发硬,感觉迟钝,用手摸起来似乎像隔着一层衣服.

    作者:谢青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食疗可缓解放化疗不适

    化疗、放疗是当前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但放疗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一直是癌症患者和医护人员十分头痛和烦恼的问题.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药膳食疗对缓解放化疗的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功效.它能扶正祛邪,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消除各种不良反应,使患者阴阳恢复平衡,术后体力尽快恢复,而且安全无副作用.

    作者:林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家庭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