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琴;曹秀珍
动静内瘘是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必备的血管通路,它安全且能长期使用.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建立动静内瘘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前血管的保护,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任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2000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毒鼠强中毒患者38例,现将急救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男12例,女26例,年龄2~68岁,平均36.7岁;中毒至就诊时间3~48h.皮肤接触者6例,余为口服中毒,均为散发中毒.所有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四肢及躯干抽搐,均无重要器官功能严重损害,均为确诊病例.
作者:崔建荣;魏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大家知道,医院是个具有多种潜在危险因素的工作环境,如生物性、感染性、物理性及化学性因素等,而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中,尤其是临床的医护人员,如2003年的SARS,医护人员的全人口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平均发病率的38倍[1],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成为目前函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已引起医院管理者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现将国内外医护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职业防护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冰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适龄儿童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以下简称Hib)疫苗,观察免疫效果.方法将我院所辖社区内适龄儿童按自愿的方法分成A、B两组,A组接种Hib疫苗,B组不接种Hib疫苗,然后观察两组的相关疾病发生率.结果550名接种Hib疫苗后的儿童感染Hib相关疾病者5人,感染发生率为0.9%:1260名未接种Hib疫苗的儿童感染Hib相关疾病者为197名,感染发生率为15.6%;接种与未接种Hib疫苗的儿童感染Hib相关疾病者的感染率,经t检验其P值小于0.01,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适龄儿童接种Hib疫苗,能有效预防Hib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应大力推广应用Hib疫苗,纳入儿童的计划免疫程序,从而达到优育的目的.
作者:罗芬芳;杨桂芬;冯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护理急救程序进行及时有效处置,首先按格拉斯哥法评分,在320例患者中≤8分110例,均行急诊开颅术,余132例为9~15分,其中37例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又行开颅术,结果,死亡16例(5%),GR及MD中度致残占91.9%,SD和V占3.1%.此评分法简单、实用、易掌握,实施护理急救程序后,抢救时间缩短了2倍,抢救成功率提高了1.71%.
作者:张桂凤;刘小明;周三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流产人数的增多,妇女生殖器炎症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在流产的患者中,许多是缺乏相关的知识,对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知识不甚了解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引起感染.因此对要求流产者进行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景成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长期卧床患者护理模式的探讨.方法2002年5月~2004年10月我科共收治长期卧床患者164例,运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确定目标,围绕计划,具体实施个性化的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患者不同程度恢复自理能力,无一因护理不当引起并发症,基础护理合格率由过去76%上升至95%,患者对工作满意度从85%上升至95%~98%,健康教育覆盖面在90%以上.
作者:王晓琴;曹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在临床和社区护理服务中,常常遇到一些因疾病的影响而被迫卧床的病人,且神志清醒、肥胖,其小便常需要两人以上协助,给病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为了减少护理人员或家属的负担,现将自制的接尿器介绍如下:
作者:张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121例全麻醉术后复苏期躁动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针对患儿全麻醉术后复苏期的躁动特点及所带来的危害性,严密监测呼吸循环功能,掌握躁动指征:重视管道、呼吸道及输液等护理.结果121例躁动患儿因躁动造成静脉输液外渗或滑脱35例,胃管滑脱1例,导管滑脱2例,伤口出血1例,余82例躁动患儿仅安全平稳转出恢复室.结论全麻醉术后复苏期患儿躁动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而采取各种评估及安全护理措施是患儿顺利渡过术后恢复期的关键.
作者:陈慕瑶;李芳;罗文颖;张翠梅;郑玉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作者:江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护理学是一门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护理临床教学足培养护理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教学是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护理实践的媒介.
作者:谢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跳骤停的重要措施,心肺复苏成败的的判断及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通过近2年来我科在抢救心跳骤停40例患者的经验中得出:护士及早的观察判断、准确熟练配合医生抢救、加强危重病人的监护及护理,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护理并发症减少,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车梅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钻研课堂教学艺术.所谓课堂教学艺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方法、技能、技巧得到艺术性运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想学,爱学的佳状态.
作者:谢冰;赵国玺;李莲;何小玲;卜让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后患者应用针灸加功能训练等康复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住院病人32例,应用针灸治疗加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综合干预措施,进行康复护理,采用Brunnstorm法和香版活动分析法,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平均治疗(40.0±7.0)d,偏瘫侧上下肢体活动功能Brunnstorm分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整体功能活动、自理活动得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针灸治疗加功能训练等康复于预措施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作者:周小红;曹春梅;谭集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满意控制,易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是伴随终生的疾病,影响糖尿病治疗的因素很多,因此,糖尿病的治疗护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由于病程长,病人易产生紧张焦虑、自卑或抑郁等不良心理,出现厌倦、沉默、烦躁、情绪低落等现象,我们通过对86例病人采取心理护理,取得较好效果,体会如下:
作者:郭庆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人体在受到外来的暴力及劳损等伤害之后,可以引起筋伤,从而使受伤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病理变化[1].经过急性期的治疗,上述症状大多能缓解,但下肢损伤患者在功能恢复过程中,往往易于重新出现患肢足踝部肿胀,且消退非常缓慢,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近二年来,我科用中药内服、中药熏蒸结合功能锻炼综合治疗此类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此综合治疗每10天为1个疗程).
作者:乐飞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记录患者诊断治疗过程的重要法律依据.为适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患者有权复印护理记录单的要求,通过检查,对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的医疗记录和护理记录时间内容不统一、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进行分析,注重护士医政、法律、法规教育,增强护士对护理记录书写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护理记录质量,进一步保证护理安全管理系数.
作者:李向彩;韩亚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2003年度施行肝移植手术4例,有2例并发ARDS,通过及早行气管切开术,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4例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监护关,并强调了肝移植术后病人24~48h应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ARDS的发生.
作者:杨琴;吕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功能失调性月经紊乱(简称宫血病),是指内分泌调节系统的功能失常,从而异致月经周期紊乱和不规则出血的异常表现,临床上常出现较长时间的不易自止的流血和其伴随症状.
作者:李旭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为探讨早孕病人在进行人工流产术时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减轻病人对流产术的恐惧、紧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25例需做人工流产术的病人进行分组护理:观察组(65例)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实施心理干预的病人在人工流产术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病人对人工流产术中的疼痛感受,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作者:易美玲;盘周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