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5例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陈刚

关键词:小儿消化性溃疡, 临床分析
摘要: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在幼儿时期不常见,青年期发病者较多,近年来由于内窥镜在临床广泛应用,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小儿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新生儿和年长儿多见.胃溃疡常发生于小婴儿,多为应激性溃疡,常有明显原发病.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年长儿,一般为10岁左右.小儿时期平均发病率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约多3~5倍.男孩较女孩为多,一般统计约为2:1.由于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不如成人典型,临床上常易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本院自2000~2010年住院患者经X线钡餐检查,内窥镜检查确诊的45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例分析如下.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皮下放置引流管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刮宫产手术腹壁切口处存在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患者皮下放置引流管促进伤口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存在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剖宫产孕妇进行腹壁伤口缝合时皮下脂肪层放置硅胶引流管引流.置引流管100例为研究组,与同期同条件不放置引流管者100例为对照组,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产妇年龄、营养状况、无严重内外科合并征等均为双盲,并对两组情况作出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伤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伤口出现红肿硬结、脂肪液化、裂开、感染情况也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 <0 05).手术时问和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对有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产妇,在缝合腹壁切口时可预防性放置皮下引流管,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苏碧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尿液干化学分析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尿液干化学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作为临床过筛实验简便实用,结合显微镜检查法及其他方法学检查.尿十一项干化学测定方法的假阴性假阳性,如何避免及其重复性实验,确诊实验.

    作者:李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杜仲现代药理研究综述

    对杜仲近20年来,在降压、抗肿瘤、降血脂作用、免疫增强作用、对骨质的影响和对血糖的影响等方面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有效防范护理风险是确保手术成功的要素

    手术室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各个环节,只有科学预见护理风险,有效防范护理风险,才能真正确保手术病人的手术护理安全.

    作者:王辉;顾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肾内科医务人员在血液透析肝炎患者护理中的职业防护对策

    血液透析(HD)患者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年来随着乙型、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其感染率也呈升高趋势,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尤其是非感染性科室以外的普通病房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淡漠,更易发生职业暴露.本文对普通肾内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进行总结,现汇报如下.

    作者:杨慧平;刘向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32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对照组单用环丙沙星,疗程为1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治愈率为80.3%,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分别为57.6%、80.3%,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克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胆道蛔虫病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病及并发症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5例胆道蛔虫病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肝内、外胆管及胆囊的内部回声、周围组织情况.结果:超声检查能判断蛔虫在胆道系统内的位置,诊断准确率高,并可检测其并发症.结论:超声诊断胆道蛔虫方法简便、准确,可动态观察,是确诊的主要检查手段,对有无合并症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王彩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92例老年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结节性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92例非甲状腺疾病入院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入院第二天进行空腹静脉血抽取,测量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FT4)以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iodothyronine,FT3)等指标,并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结果:男性和女性老年患者出现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几率有很大差异,总患病率为67.71%;老年患者骨密度与TSH成负相关关系;手术治疗的老年甲状腺结节性疾患者,全部需要长期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结论:老年女性相比老年男性更容易出现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多数患者的结节性疾病为良性,慎重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马丽;王春菊;者霞;毛晓显;吴仕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在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中近颊第二根管的意义探讨

    根管治疗的成功主要在于对根管系统的彻底清理和严密充填.资料显示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的失败率较高可能是因为近中第二颊根管的遗漏.研究表明上颌第一磨牙的mb2存在比例高但临床发现率和治疗率均偏低.所以要求我们临床医生在操作中要有意识的去寻找mb2根管,以提高mb2的临床诊治率.本文从临床筛选需要做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56例,运用口腔临床内科医师常规操作方法寻找并治疗mb2根管,为基层工作者提高上颌第一磨牙mb2的治疗率提供一个参考.

    作者:李苏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我院流动儿童基础免疫接种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情况,探讨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方法:调查我院管辖六个社区的2007-2009年出生流动儿童,采用现场询问及查对疫苗接种记录情况的方法,获得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情况.结果:流动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出生地点、性别进行两两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家庭经济水平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今后应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对流动儿童的父母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住院分娩,提高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减少相应传染病发病率.

    作者:赵霞桂;黄敏园;容林惠;关玉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理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卫生领域.他是指对患者及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会产生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去收集、识别、采取行动的过程.而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医院手术室是综合性技术性比较强、护理风险比较大的科室.人员流动大,工作节奏快,患者病情复杂,加之手术新技术不断涌现,意外事情发生日渐增加,因此手术室的风险管理极为重要.

    作者:吕丽娟;宋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骨埋伏牙正畸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骨埋伏牙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8例颌骨埋伏牙病人,采用PHILIPS多层螺旋CT,行颌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用齿科重建软件包及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再现技术重建图像.结果:本组共22颗埋伏阻生牙,多层螺旋CT重建图像能准确显示颌骨内埋伏牙的数量,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埋伏牙萌出方向并与其邻牙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齿科三维重建技术对埋伏牙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艳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关于HPV感染与宫颈CIN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CIN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之间的关系.方法: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024例宫颈CIN患者,对这些患者的宫颈组织使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结果:我院检查治疗的1024例患者中,96.8%的患者被检查出有HPV感染,HPV16、52、58、33以及31亚型排在前五位.结论:对于宫颈癌来说,HPV是导致其出现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对HPV感染患者进行定期检查,以便能够尽早发现治疗.

    作者:周晓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对护理专业生化实验改革的思考

    根据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从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强化生化实验与临床诊断的联系、改进教学手段,弥补资源不足、实验中渗透素质教育、五、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等方面介绍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方法.

    作者:张九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以便为临床上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借鉴.方法:从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人,针对不同的病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加强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8天以内出院的达76.67%,而对照组仅为62.5%;观察组赢得了近75%的患者基本满意以上的评价,而对照组仅为64%,而且在满意、基本满意各项中,观察组的比例都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极为必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正确对待和配合治疗,对于控制疾病发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治愈率也大大提高.

    作者:李映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密切配合的重要意义

    随着各种仪器及麻醉药品不断更新,手术室护士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作为手术室护士在麻醉期间要积极协助麻醉医生共同监测手术中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

    作者:孙春杨;韩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护理干预.方法:对61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3.3%(61/457),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及骨窗张力增高(去骨瓣患者),手术后血压仍持续增高且波动幅度大;70.5%(43/61)再出血发生在手术后24h内.结论: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手术后血压高且波动幅度大及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术中妥善止血和术后保持血压平稳是避免和减少再出血的关键因素.

    作者:戴翠萍;黄羽桃;钟金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例癫痫持续状态致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康复护理

    本文总结了缺血缺氧性脑病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包括一般护理、专科护理、肢体康复训练、言语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训练,患者经过全面护理及康复训练,降低了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宫颈预处理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评价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宫颈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人工流产的孕妇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在术前给予口服400μg米索前列醇同时阴道后穹窿放置200μg米索前列醇,对照组术前不给予药物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宫颈评分、流产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孕妇的宫颈评分、完全流产率、清宫率、疼痛率及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宫颈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软化宫颈,减轻疼痛,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有助于人工流产术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牟全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脑外科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脑外科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62例脑外科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老年脑外科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颅内高压不典型、手术耐力差、多病并存,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等,通过密切的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护理后,患者的GCS评分、ADL等级及NDF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脑外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应结合其本身的临床特征,有侧重点的进行护理,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飞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