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MR切除食管平滑肌瘤1例

毛应明

关键词:EMR, 食管平滑肌瘤
摘要:有大量文献报道,早期内镜治疗的远期疗效与外科手术切除的疗效相似,故EMR等微创手术的实施和推广,将使更多肿瘤患者减少手术创伤和减轻经济负担,且创伤小、患者痛苦少,生活质量不受影响,并终降低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因此内镜微创黏膜切除将是今后治疗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发展方向.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及预防和治疗

    目的:了解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方法:查询相关文献并分析和归纳药品产生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结论:加强对药物的监测和合理用药等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杨旭丽;艾卫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诊断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住院诊治的12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各类妇科急腹症超声声像图特点,分析经腹部、经阴道、经直肠超声和超声引导下穿刺相结合的联合超声声像特征,并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研究.结果:经腹、经阴道/直肠、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5%、92.1%、95.6%,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及特异性明显高于前两种方法.结论:联合超声技术可显著提高妇科急腹症的正确诊断率,是妇科急腹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蔡芳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剖宫产产妇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问题,并根据其手术各阶段的特点进行护理干预.方法:对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300例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患者身心方面的不适得到显著改善.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能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排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激发患者争取早日康复的积极心态.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对手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随时进行引导、安慰和劝导.要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把患者当亲人,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和亲切感.同时,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自身的言行,严格遵守各种医疗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方式,尽力减轻产妇的心理应激反应,这对剖宫产患者恢复健康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春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青少年白发与遗传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调查青少年白发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59名青少年白发患者与118名非青少年白发者进行调查,涉及年龄、性别、首发部位、遗传等,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青少年白头与遗传因素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样本中青少年白头患者的百分比为23 3%,少白头发病与遗传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卡方=21.72 P<0.01),有少白头家族史的中患少白头的可能性是无少白头家族史的6.625倍(OR=6.625).结论:青少年白发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作者:朱海燕;戴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药物流产100例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护理措施,观察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适应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孕妇,采用米非司酮分次三日服法,米索前列醇顿服法;服药前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00例中完全流产93例,占93%;不全流产1例,占1%;失败6例,占6%.结论:提高护理水平,切实做好护理工作,能显著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确保孕妇身心健康.

    作者:李桃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64例阴道炎患者的中医护理

    阴道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多种阴道粘膜炎性疾病的总称,是育龄妇女常见阴道感染疾病、多发病之一.在正常生理状态,阴道的组织解剖学及生物化学特点足以防御外界微生物的侵袭.如果遭到破坏,则病原菌即可趁机而人,借种种因素,导致阴道炎症.近年来,我们对64例阴道炎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与中医护理,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静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谈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留置针作为一种头皮针替代品,目前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具有对血管刺激小,柔韧性好,不易穿破血管等优点,有利于即时输液和紧急抢救的需要,而且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对于血管硬化、弹性下降的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更好的预防静脉渗漏.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现将具体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何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与预防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腐熟水谷;小肠泌别转输清浊,大肠为糟粕外出的通道;脾胃的正常运化有赖于肝的正常疏泄调节功能.所以大便异常虽病位在肠腑,却有赖于脾之健运,肝之条达.故治宜抑肝扶土,调理肝脾,经整体辨证论治,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中医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缓解胃肠症状的同时还能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和改善病人的体质.根据该病不同的临床症状分为肝郁脾虚证、脾虚湿阻证等证型,采取不同的方法随证加减治疗.

    作者:陈燕;张永忠;胡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糖尿病足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出院后糖尿病足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地促进了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预防糖尿病足的再复发.方法:对35例出院后糖尿病足患者进行随访,定期进行宣教指导护理重点.结果:2例溃疡患者在第一次随访时即愈合.1例患者在户外运动时不慎受伤,及时就诊处理后痊愈.1例患者因经常出差胰岛素注射不及时,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足再发入院治疗.结论:坚持对出院后糖尿病足患者进行随访,可减少患者的错误观点及行为,提高患者依从性,有效地防止了糖尿病足的再发.

    作者:褚晓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手术切口感染又称手术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病人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控制好手术切口感染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腹部外科手术SSI相关的因素很多.本文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

    作者:王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分级化护理在护士配置中的作用

    分级护理是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自理能力的评估,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及遵医嘱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是医院的基本的管理制度之一.也是护士实施临床护理的重要依据.1982年卫生部制定了<医院工作制度>,其中明确规定,分级护理是一项基本的护理工作制度.在患者入院后,应立即按照其病情决定护理分级.护理分级制度是医院确定各种医疗资源配置的依据,也是护士实施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但是在现实操作中,现有的分级制度表现出人员配置不合理,可操作性差等缺点.因此.本研究就临床护理实际巡视情况进行调查.希望能为分级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蒋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经临床确诊的异位妊娠住院病例98例,随机分入腹腔镜手术组47例、剖腹手术组51例,记录术前病史、术中情况、住院时间,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剖腹手术组(53±23min比69±28 min,25±23ml比67±34 ml,P<0.01),静脉用抗生素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剖腹手术组(分别为1.56±1.44天比3.27±1.73天,1.07±0.43天比2.06±0.44天,3.72±3.03天比6.15±2.43天,P<0.01).结论:异位妊娠患者选用腹腔镜手术优于剖腹手术.

    作者:王仲奇;尹红;张娟;秦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谈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多.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很严重,可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可致患者死亡.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意义重大.

    作者:吴云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营养补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营养补充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9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营养补充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FEV1、FVC等方面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补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封玉琴;胡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我院流动儿童基础免疫接种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情况,探讨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方法:调查我院管辖六个社区的2007-2009年出生流动儿童,采用现场询问及查对疫苗接种记录情况的方法,获得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情况.结果:流动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出生地点、性别进行两两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家庭经济水平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今后应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对流动儿童的父母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住院分娩,提高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减少相应传染病发病率.

    作者:赵霞桂;黄敏园;容林惠;关玉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0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情况.方法:本文选择并收集我院从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10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8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患者行子宫全切术.结果:只有1例患者由于出现凝血方面的功能障碍而死亡,其余9例子宫切除产妇均治愈出院.存活儿8例,死亡2例( 包括死胎).结论: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是抢救产妇严重出血无法控制的方法之一,可有效减少产妇病死率.

    作者:巫银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肿瘤患者反复输血后对交叉配血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反复输血后对交叉配血结果影响的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与一般患者各35例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并对交叉配血不合病例进行一系列试验确认和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肿瘤患者中出现交叉配血不合(次侧凝集) 33例,相合率为5.7%,一般病例中出现交叉配血不合3例,其相合率为91.4%.肿瘤患者经过反复输血后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是次侧凝集.一般病例中有3例主侧凝集,血清学鉴定为抗2E.两组结果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05).发生次侧凝集肿瘤病例进行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结果为阳性,并且利用单特异性抗C3及抗IgG检测,结果IgG+C3型为29例,IgG是4例.结论:肿瘤患者反复输血后,容易产生ABO血型系统外的抗体,因此,当患者再次输血时,可出现交叉配血不合.

    作者:任秀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的致残率在近几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脑外伤后的急性和迟发性脑缺血所致.应用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使毛细血管通畅,微循环改善,侧支循环建立,使大脑前、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从而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缺血状态,缓解脑组织缺氧;同时电刺激小脑顶核可通过直接抑制缺血后的脑血管炎性反应,减轻缺血性脑损害.因此,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是治疗脑外伤后恢复期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唐湘鄂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32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对照组单用环丙沙星,疗程为1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治愈率为80.3%,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分别为57.6%、80.3%,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克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36例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

    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过去通常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手术,自2004年以来,我院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及全麻下行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