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性与作用机制

李会娟

关键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 功能性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增厚
摘要: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性与作用机制.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9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和己烯雌酚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比较两组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疗效;功能性子宫出血减少50%以上的时间、完全停止出血时间;干预前后患者月经周期、月经量、血红蛋白监测值、子宫内膜厚度.结果:观察组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功能性子宫出血减少50%以上的时间、完全停止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月经周期、月经量、血红蛋白监测值、子宫内膜厚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月经周期、月经量、血红蛋白监测值、子宫内膜厚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性高,可有效促进止血,改善月经情况,改善子宫内膜增厚现象,促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对阳春市人民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心电图检测、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7d与治疗6个月超声电动图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与治疗6个月超声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超声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分别为75.00%和2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更佳.

    作者:崔跃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他汀和依折麦布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p-PLA2的影响

    目的:探讨他汀和依折麦布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脂蛋白磷脂酶A(Lp-PLA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1] 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他汀组(110例)、依折麦布组(110例)、联合用药组(80例)三组.对三组患者进行脂质指标的测量以及对每组患者分别在用药的0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为期1年的Lp-PLA2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动态水平观察.结果:联合用药组脂质指标水平除HDL-C指标其他均低于他汀组、依折麦布组,经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的Lp-PLA2、hsCRP水平低于其它两组,结论:本研究能明确他汀和依折麦布的联合使用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值指标以及Lp-PLA2、hs-CRP水平、表明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的应用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有更好的降脂效果,提高降脂达标率.

    作者:王杰英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

    目的:针对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这两种药物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方法: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所接收并治疗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中选取260例进行研究,并按照给药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130例患者实施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的联合给药治疗,观察组中的130例患者则进行阿莫西林联合泮托拉唑的给药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相同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对照组为7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进行阿莫西林联合泮托拉唑的给药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短期内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从而提高饮食质量.

    作者:周伟;吕志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全麻手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全麻手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将于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梅州市人民医院在全麻下行泌尿系手术的15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BIS把控麻醉组(观察组,n=78)和常规麻醉组(对照组,n=78).记录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和BIS,于入室及术后第7d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状态评分(MMSE)]情况,记录POCD、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丙泊酚用量显著小于对照组,BIS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老年患者术中应用BIS监测可把控麻醉深度,避免麻醉过深,于预防POCD有利.

    作者:叶阮昊;陈伟元;赖尚导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中使用小剂量舒芬太尼预防寒战以及牵拉痛的作用.方法:选取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到永煤集团总医院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142例,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使用布比卡因麻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小剂量的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新生儿出生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2%,低于对照组的19.7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进行剖宫产麻醉手术时应用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可明显减少产妇发生寒战以及牵拉痛等不良反应,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

    作者:棘淑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CT与MRI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CT与MRI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CT检查,对照组行MRI检查,比较两组的确诊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确诊率为71.21%,而对照组为88.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的诊断准确率要比CT检测的准确率更高,建议在临床上将CT检查和MRI检查并行,以加大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潘桂海;何学军;田国强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方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方案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亚低温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巴塞尔指数(BI)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方案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疗效较好,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飞;粟永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肾病患者凝血筛查试验异常的原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肾病患者凝血筛查试验异常的原因.方法:选取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凝血检查,其中检查117次.比较分析所有患者的凝血筛查试验异常情况,对其中原因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在117次的凝血筛查检查中结果异常的有42次,其所占比例为35.90%(42/117),剔除重复送检的患者,其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或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患者共70例,其中明确和不明确判别原因的患者分别10例和60例;再从检查结果异常的次数中分析比较发现PT延长合并APTT延长的为15次,其所占比例为35.71% (15/42).在凝血筛查试验异常情况单独分析来看,在A组(临界值范围内)造成患者单独PT延长、单独APTT延长和PT延长合并APTT延长的主要原因分别为FXⅡ缺乏(47.62%)、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联合缺乏(42.86%)和各种凝血抑制物居多(50.00%);从B组(临床意义)角度发生上述3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各种凝血抑制物、原因不明和狼疮抗凝药物阳性(LA),其主要原因所占比例分别为34.78%、100.00%和100.00%.结论:肾病患者在接受常规四项凝血功能检查过程中会出现异常情况,其中异常原因主要包括2方面即PT延长及APTT延长等,临床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不同原因的产生,对其予以规避,保证患者凝血筛查试验的准确有效性,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志程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来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甲组(n=50)和乙组(n=50).甲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乙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FIB水平、D-D水平方面,乙组患者显著低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临床疗效方面,乙组患者总有效率88.0%高于甲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乙组患者发生率6.0%低于甲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不仅可以降低FIB水平、D-D水平,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林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原菌种类及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提升AECOPD抗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80例痰细菌培养及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结果:180例AECOPD患者痰培养阳性84例(46.67%),分离菌株106株;革兰阴性杆菌72株,占比67.92%,其中鲍曼不动杆菌23株(21.70%),铜绿假单胞菌19株(17.92%),肺炎克雷伯菌14株(13.21%);真菌23株,占比21.70%,其中白色念珠菌10株(9.43%),热带念珠菌7株(6.60%),近平假丝酵母菌4株(3.77%);革兰阳性菌11株,占比10.38%,其中溶血葡萄球菌5株(4.72%),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3株(2.83%),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1.89%);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0%、80.0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磺胺甲恶唑、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敏感度分别为100.00%、66.70%、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红霉素敏感度分别为100.00%、100.00%、100.00%;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对5-氟胞嘧啶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广州市白云区AECOPD患者近年来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首选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革兰阳性菌首选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真菌首选5-氟胞嘧啶.

    作者:龙妙甜;刘云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用于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阳张仲景医院收治的35例行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共发现肺动脉1681支,其中385支(22.90%)表现为不同程度栓塞;(2)直接征象表现为中心型、完全阻塞型等类型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主要有肺梗死、肺动脉高压以及心包积液等.结论:16层螺旋CT可有效诊断肺动脉栓塞,能够清晰显现栓塞特点.

    作者:杨贤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hs-CRP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57例)与异常组(7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脑钠肽(BNP)、hs-CRP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1)治疗后,正常组中显效21例、有效2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7.71%;异常组中显效17例、有效39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70.89%;正常组明显高于异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正常组的BNP、EF水平均明显高于异常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hs-CRP及LVEED水平均明显低于异常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异常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与预后密切相关,其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患者.

    作者:袁祥;林何益;黄德华;罗立;黄振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影响非溶栓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非溶栓性脑梗死出血转化(HT)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有针对性干预非溶栓性H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非溶栓性急性HT的283例患者,以及非溶栓性急性脑梗死后未合并出血转化的321例患者,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非溶栓性HT的独立因素.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脑梗死面积≥5 cm2、累及皮层、前循环梗死、糖尿病、心房颤动、脑梗死后1d高平均血糖浓度≥12mmol·L-1促进HT,其OR值分别为14.996、2.153、2.113、2.356、1.885、4.792;夏季、秋季、冬季发生HT的风险<春季,其OR值分别是0.116、0.192、0.164.而脑梗死后高收缩压在130 ~ 149 mmHg以及≥160 mmHg,脑梗死后高舒张压血压≥80 mmHg时抑制HT,其OR值分别为0.340、0.293、0.421.上述结果的P值均<0.05.结论:脑梗死面积>5 cm2、累及皮层、前循环梗死、春季发病、糖尿病、心房颤动、脑梗死后1d高平均血糖浓度≥12 mmol·L-1促进HT,其中脑梗死面积≥5 cm2促进HT的风险高.脑梗死后高收缩压在130 ~ 149 mmHg以及≥160 mmHg,脑梗死后高舒张压血压≥80 mmHg时抑制HT.

    作者:陈宏;詹自雄;汪银洲;张旭;郑峥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体外碎石配合中药及黄体酮治疗肾结石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体外碎石配合中药及黄体酮治疗肾结石的价值.方法:选取西峡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治疗的12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即通过体外进行碎石,并对患者进行消炎,若出现疼痛则服用适量的止疼药;观察组患者采用体外碎石配合中药及黄体酮的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积水消失时间、不良反应消失时间进行记录以及对比,以探究体外碎石配合中药及黄体酮治疗的综合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以及积水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体外碎石配合中药及黄体酮对肾结石进行治疗的效果较显著,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痛苦程度.

    作者:王克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颅内压监测判断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5例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ICP检测器进行监测,对照组采用经验判断或影像学变化等常规方法,比较两组治疗预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预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ICP监测判断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

    作者:余瑞钿;罗江兵;吴敬伦;冯家强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小儿阑尾炎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小儿阑尾炎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来源于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阑尾炎患儿30例,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15)采用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n=15)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愈合良好率为93.3%,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阑尾炎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促进术后伤口愈合.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18年5月来龙川县细坳镇卫生院进行治疗的331例腹外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73例,采用常规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158例,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23%)显著低于对照组(23.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时间以及住院观察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0.63%)显著低于对照组(12.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下地时间以及住院观察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腹外疝的理想术式.

    作者:杨德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剖宫产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廉江市妇幼保健院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住院分娩的196例产妇,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8例,观察组产妇行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照组产妇不给予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及剖宫产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后10 min和镇痛后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为10.2%,低于对照组产妇的2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对于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文丽;梁子兴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性与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性与作用机制.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9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和己烯雌酚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比较两组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疗效;功能性子宫出血减少50%以上的时间、完全停止出血时间;干预前后患者月经周期、月经量、血红蛋白监测值、子宫内膜厚度.结果:观察组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功能性子宫出血减少50%以上的时间、完全停止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月经周期、月经量、血红蛋白监测值、子宫内膜厚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月经周期、月经量、血红蛋白监测值、子宫内膜厚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性高,可有效促进止血,改善月经情况,改善子宫内膜增厚现象,促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作者:李会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中药内服联合中药泡足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中药泡足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早期(0级)糖尿病足患者6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加中药泡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足背动脉和踝肱指数(ABI)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ABI评分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均有较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中药泡足治疗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疗效较好.

    作者:王志彬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