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临床分析

陈华莹

关键词:颅脑外伤, 脑出血, 气管切开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脑外伤和脑出血运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12月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切开术,对照组患者在患者发病后24 h后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在患者发病24 h内进行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有效率96.4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有效率84.21%,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31.09±1.58)d,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45.23±1.09)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和脑出血运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灌肠和口服苯巴比妥治疗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对比中药灌肠和口服苯巴比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120例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中药组和西医组.中药组中药灌肠60例,西医组口服苯巴比妥60例,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和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例数中药组均高于西医组,体温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中药组少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及惊厥再发频率中药组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治疗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疗效较显著,减少该病惊厥再发.

    作者:彭滟;叶明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评价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择选东莞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所收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茵栀黄颗粒进行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愈率上,两组患者相比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指标相比无较大差异,此并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第2天、第4天以及第7天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患者给予茵栀黄颗粒进行辅助治疗能进一步加快患者病情的好转速度,减低病死率及后遗症.

    作者:陈健萍;袁海超;陈志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肛裂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清远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肛裂患者随机选取出20例归入到本次研究中,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1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西医治疗,1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所获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在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后,痊愈率为70.0%,而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后痊愈率为20.0%,组间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临床症状的好转,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谢家良;聂红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银翘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恙虫病1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银翘散加减联合西药(多西环素或氯霉素)治疗恙虫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清远市中医院自2010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8例辨证为风热犯卫证的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银翘散加减联合西药(多西环素或氯霉素)治疗.结果:18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联合多西环素组在症状缓解时间方面优于联合氯霉素组.结论:银翘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恙虫病疗效确切;其中,联合多西环素疗效可能更优,尤其在缓解症状时间方面.

    作者:郑壁伟;李玉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30例老年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方法在老年糖尿病肾病实施腹膜透析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列表方法抽取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肾病实施腹膜透析的病人共有30例,随机地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的病人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的病人应用综合护理的方法.对比两组病人在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抑郁评分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分值比对照组更高,抑郁分值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法在老年糖尿病肾病实施腹膜透析病人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焦虑等不良的心理,明显增强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斯杏;朱丹;杨嘉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半夏泻心汤与奥美拉唑联合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对半夏泻心汤与奥美拉唑联合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运用价值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3月到2014年8月中山市三乡医院所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联合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奥美拉唑药物治疗,联合组采取半夏泻心汤+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1年后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96.7%)高于常规组(8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年后的复发率(6.7%)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1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效果甚佳,且复发率低.

    作者:夏云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止血方案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条术及子宫B Lynch缝合术两种不同止血方案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霖磐镇卫生院妇产科收治的70例行剖宫产手术并发术中出血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术止血,对照组采取子宫B-Lynch缝合术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不良率(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4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术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剖宫产预后效果,显著降低剖宫产风险.

    作者:何建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的多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2月共280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其中出现12例感染性休克,分析多种因素对感染性休克的影响.结果:28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共出现12例感染性休克,其中中段尿培养阳性者83例(29.64%),术前抗生素使用>3d者29例(34.94%).尿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阴性菌感染68例(81.93%),革兰阳性菌12例(14.46%),混合菌群3例(3.61%).统计学分析显示,尿培养阳性以及抗生素使用≤3d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段尿培养阳性以及术前抗生素使用≤3d是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高危因素,尿路感染中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致病菌群.在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中段尿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3d,从而降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

    作者:钟凯华;刘思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经颅磁刺激(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共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伪刺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TMS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和SAN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率低.

    作者:张胜佳;黄佩珊;赖明慧;马淑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加味六君子汤联合经口营养补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六君子汤联合经口营养补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伴营养不良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COPD稳定期并伴营养不良的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加味六君子汤和经口营养补充,观察治疗前、治疗6个月的营养相关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及6个月内再入院的次数,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血红蛋白(HGB)和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入院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臂肌围(M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在治疗后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六君子汤联合经口营养补充有助于COPD稳定期伴营养不良患者体质量增加、蛋白升高,营养状况好转,从而增加呼吸肌储备,改善患者肺功能,并终减少因急性发作而再入院的次数.

    作者:戴红芳;老昌辉;戴勇;段晨霞;黄婉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脑白质计算机断层扫描值在血管性痴呆风险评估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脑白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值在血管性痴呆(VD)患者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10月在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30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群资料,并对300例病例随访至2015年5月至10月.对随访病例进行脑白质CT定量检测.结果:300例病例,随访成功240例,其中男140例,女100例,经随访30例发生VD,占总病例的12.50%,VD年发生率为2.50%.认知功能正常老年240例.240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群中,不同脑白质CT值人群V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白质CT值的升高,VD发生率呈下降趋势.VD组5年后脑白质CT值较5年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VD组5年后脑白质CT值和5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白质CT值在VD发病过程中呈动态变化,脑白质CT值可用于老年人群VD发病风险的预测.

    作者:杨杰;李建锋;李风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综合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海珠区妇幼保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妇女73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围绝经期妇女综合干预手段.观察干预前、后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库珀曼指数(KI)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强迫、抑郁、躯体化及社会关系等心理状态评分结果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手段的实施有助于缓解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改善心理状态,使其以良好的身心状态融入生活.

    作者:朱秀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量化评分对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预警作用

    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的多项生理指标特点,证明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MODS的发生发展;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急诊室抢救的200例患者,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联席会的标准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2分为轻度组(90例),3分为中度组(70例),4分为重度组(40例),统计各组中出现MODS的例数,并比较各SIRS评分组发生MODS及其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轻度组发生MODS的患者有20例(22.2%),中度组发生MODS的患者有25例(35.7%),重度组发生MODS的患者有23例(57.5%).每两组患者之间发生MODS的几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RS的评分越高,患者发生MODS的几率就越大,因此,通过SIRS对患者进行评分,可以早期、准确、有效的预测MODS的发生,进而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规避MODS的发生.

    作者:陈子良;冯劲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计算机断层扫描对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小儿肺炎中的影像学改变,探究其诊断方式对患儿的积极影响,观测其具体的治疗效果,获得其诊断价值的判断.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小儿肺炎的患儿100例,通过对其影像学资料的分析,总结其对小儿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影像学资料的观测,可以分别得到这100例患儿中的单侧肺叶发生病变、双侧发生病变、病变呈现为大面积斑片状影、斑点状影、肺部纹理增多、条索状影、磨玻璃样影、病灶区支气管壁增厚、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等等的例数,为小儿肺炎的诊断提供医学信息以及诊断依据.结论:CT影像能够为肺炎患儿提供大量的医学信息,为小儿肺炎这种发病复杂、变化多端的病症提供准确的医学诊断,大大提高了医学诊断的准确性,为肺炎患儿的治疗提供巨大的帮助.

    作者:向朝辉;朱培贵;彭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泮托拉唑联合胃铋镁颗粒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联合胃铋镁颗粒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怀集县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用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胃铋镁颗粒治疗,参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旋杆菌(Hp)清除率、临床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相较参照组78.57%更高;观察组溃疡愈合率88.10%相较参照组35.71%更高;观察组Hp清除率90.48%相较参照组66.67%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胃铋镁颗粒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作者:陈水年;陈豪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伦教医院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及其应对策略探讨

    目的:以伦教医院为研究对象,对其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作临床用药分析,提出降低本院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集的50例(其中2015年29例,2016年21例)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近两年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结果:本院2015年至2016年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是内科占42.0%,其次是外科占26.0%,妇产科和急诊科相当分别占12.0%,儿科少占8.0%;抗生素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是在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分别占比48.1%和29.6%;引起不良反应较多的抗生素主要有喹诺酮类、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分别占比46.0%、22.0%和14.0%.结论:选用合适的抗生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选用正确的用法用量和给药疗程,根据临床应用指征合理联用抗生素,会大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

    作者:黄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医熨烫疗法对于胃炎疼痛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探讨中医熨烫疗法对于胃炎患者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来东莞市清溪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胃炎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胃炎治疗,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胃炎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熨烫疗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胃炎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00%,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影响研究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各项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熨烫疗法对于胃炎患者的疼痛具有显著缓解效果.

    作者:张泽松;梁永信;刘艳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瘢痕子宫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的探究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要点.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重庆市江津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中心实施阴道分娩的52例瘢痕子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预防组(n=26)与常规组(n=26),常规组给予缩宫素与益母草注射液治疗,预防组给予宫缩素与卡前列氨丁三醇治疗,对比观察其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预防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3.85%,常规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19.2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预防组产妇产后2h、24h平均出血量均较常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预防组产妇中1例出现恶心症状,1例出现呕吐症状,常规组产妇中1例出现恶心症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的预防中,与益母草比较,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预防价值更加突出,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与出血率.

    作者:杨晰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68株临床分离粪肠球菌万古霉素药敏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深圳大学附属南山医院分离出的68株粪肠球菌药敏特点,了解万古霉素(Van)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微生物室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分离出的68株粪肠球菌,统计屎肠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Van的小抑菌浓度(MIC)值,分析耐药分离患者临床特点.结果:68例粪肠球菌标本主要来自于中段尿、导管和血液,分别为51%、12%和12%.同时屎肠对Van不敏感株占5.9%(仅4株),高MIC值为16μg·mL-1,均无Van用药史.结论:在粪肠球菌Van不敏感菌株仍低,需要注意其MIC值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Van治疗.

    作者:邓向斌;蔡博涛;徐广健;蒲彰雅;廉婕;潘伟光;白冰;邓名贵;刘晓军;王红燕;李多云;邓启文;余治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当归芍药散加减合熏洗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当归芍药散加减合熏洗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卫生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占50%(50/100),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占50%(50/100),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当归芍药散加减合熏洗剂治疗;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并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腹疼痛、腰骶胀痛、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经期腹痛加重的证候积分对比,观察组上述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48/50),相比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加减合熏洗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尤为显著,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对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蒋洁茹;李雪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