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小玲;李晓;刘全
目的:探讨闭合性Colles骨折手法复位时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6例Colles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病历.按照桡骨远端骨折Lidstromd分型,选择Ⅱ度、Ⅲ度和Ⅳ度的患者.每1分度患者分为1组,之后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麻醉组、非麻醉组.麻醉组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10~15mL进行骨折端麻醉,非麻醉组不采用任何麻醉措施.所有患者均经同一骨科专业医师进行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并指导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骨折复位后6月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功能、后遗疼痛及其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4个月.麻醉组优良率为98%,非麻醉组优良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Ⅱ度患者,采用非麻醉方式较佳,对于Ⅲ度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Ⅳ度患者采用麻醉方式较好.结论:Colles骨折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应综合患者年龄,受伤情况,骨折情况综合考虑,推荐患者年龄大,骨折严重者应在复位时候进行麻醉,对于青壮年,骨折移位程度较轻者可考虑非麻醉的方式进行骨折复位.
作者:唐列;胡晓东;贾秋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于月经不调的患者选择应用四物汤加减治疗的方式,并对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24例在本院进行诊断的月经不调患者,给予其四物汤加减治疗的方式,在对患者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后,对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治疗,有8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治愈,2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显效,1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好转,另有4例患者表现为无效,治愈率达到了66.67%,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78%.结论:在对月经不调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四物汤加减的治疗方式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杨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深部痰液中的腺苷脱氨酶(ADA)浓度的检测在肺结核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呼吸科收治的20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痰液涂片阴性和阳性等分为A、B两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人群作为C组,对3组患者进行深部痰液腺苷脱氨酶浓度的检测,对比3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同时对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比治疗前后ADA浓度变化;结果:A、B两组的痰液中腺苷脱氨酶含量浓度均明显高于C组(P<0.05).B组腺苷脱氨酶浓度略高于A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在治疗2、6个月后,其ADA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的深部痰液腺苷脱氨酶浓度具有特异性,通过其指标可以有效完成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工作,并且此方法安全、无痛、有效.
作者:张宗满;戚应静;欧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颈脑血管成像扫描技术优化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3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或相关高风险体检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68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剂量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120 kV、220mA,扫描层厚度为10mm,原始图像薄层重建1.25 mm,重建间隔1.25 cm,扫描矩阵512×512;研究组行低剂量扫描,具体参数如下:100 kV、80 mA,其余参数同对照组,对两组颈脑血管病变患者颈脑血管图像评分、病变、诊断价值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颈脑血管图像评分、阳性率以及阴性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低剂量扫描,可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李伟钦;郑华英;麦神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加药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5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本组患者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除术进行治疗,并在术后给予其膀胱灌注治疗.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6例患者均一次性切除肿瘤,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10 ~ 90 min,术中出血量(50.0±10.3)mL,联合术后加药灌注时间为90 ~ 150 min;术后随访6~ 2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4例复发,包括8例异位复发,4例原位复发,复发率为16.3%.针对所有复发患者,详细分析其复发原因,并对其实施二次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尿道狭窄、尿失禁等并发症,且均未再次复发.结论: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加药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可多次手术等特点.
作者:殷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感染性疾病科护士工作服病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做好预防交叉感染和职业防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在科室护士中,随机抽取工作服共计20件作为研究对象,对工作服的不同部位展开病菌污染情况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结果发现,穿3d后,工作服的腹部、袖口、口袋内侧的病菌感染量已经高于卫生部规定的普通病房物体表面带菌、传染病病房物体表面带菌标准;对比发现,不同部位、穿着天数等,均会对污染情况产生影响.结论: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工作服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在今后的防护工作中,应注意以护理人员工作服病菌污染程度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加强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工作服的清洁、消毒工作管理,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率和做好职业防护.
作者:黄菊;郭忠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效果,为临床手术后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100例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手术前后给予常规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医疗基础和护理基础上,进行集束化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愈合状况(分A、B、C级,以A级为感染),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2例,感染率为4%,对护理满意43例,满意率为86%;对照组的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12人,感染率为24%,对护理满意35例,满意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健康的恢复,还能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减少患者的医疗负担.
作者:周金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随访H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后口服叶酸片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率,为H型高血压患者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4年本院神经内科伴有H型高血压脑梗死住院患者共598例,所有患者在脑梗死二级预防基础治疗上均加服依那普利叶酸片.随访患者2年,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冠脉事件、周围血管事件、抑郁、痴呆、骨折、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结果:598例脑梗死患者中,失访70例,到达终点患者共528例.脑梗死复发18例,冠脉事件23例,周围血管事件15例,抑郁患者95例,痴呆患者38例.无骨折发生,无新发肿瘤患者,死亡14例.结论: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后脑梗死患者复发率3.41%,冠脉事件的发生率4.36%,周围血管事件发生率2.85%,抑郁的发生率8.52%,痴呆的发生率7.20%.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后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降低,未增加肿瘤的发生率.
作者:孙凌瑜;李哲;谭琦;黄灿;刘琳;刘立雄;唐邵年;彭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实施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检测和性激素检测在卵巢早衰(POF)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妇女分为POF绝经组、围POF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29名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的AMH、性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OF绝经组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OF绝经组E2显著低于围POF绝经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AMH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为诊断和预测卵巢功能衰退的一个敏感指标,同时实施性激素检测可大大提升POF诊断和预测的准确性.
作者:聂超凤;声芳梅;黄秋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乳癌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本院82例早期乳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标准根治术联合放疗治疗,观察组42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保留乳房美观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早期乳癌患者应用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疗效显著.
作者:朱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胎儿窘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6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50例足月妊娠胎儿窘迫产妇,结合产妇意愿及医生评估确定分娩方式,对照组65例均行剖宫产,观察组85例均尝试进行阴道助产,观察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结果:两组产妇在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98.8%的产妇成功行阴道分娩,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产后出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阴道助产术用于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可获得良好的母婴结局,减少剖宫产带来的影响.
作者:向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简便布担架的制作以及在急诊科的应用.方法:对布担架的作用方法进行简单化制作,并分析其在急诊科室所起到的作用.结果:传统担架搬运患者时间为5 ~ 10 min,而简便布担架搬运患者时间为2~3 min.与传统担架比较,简易布担架耗时明显较短;应用简便布担架后,医务人员满意度为96.21%,患者满意度为93.32%.结论:简便布担架在急诊科应用,为抢救治疗争取了时间,避免了医务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降低了创伤患者感染机率,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对抢救的满意度,值得研究与应用.
作者:冯夏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配伍甲硝唑对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感染防治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7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采用左氧氟沙星配伍甲硝唑治疗,B组采用头孢曲松配伍甲硝唑治疗,分析两组防治感染的效果.结果:A组抗菌药使用时间及临床总有效率等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体温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配伍甲硝唑对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感染防治效果相当,均有利于提升术后效果.但左氧氟沙星的成本更低,因此在两种治疗的疗效相同时,成本较低者为优选方案.
作者:黄天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缓解期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在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8例COPD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缓解期COPD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更好改善,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张茂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钢板技术在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钢板技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8.64%,高于对照组的7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9.46±11.63)分,高于对照组的(76.15±12.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轻度疼痛及中度疼痛比例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疼痛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技术在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奉川程;肖瑶;朱晓镝;孙刚;代仕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豆袋热敷乳房、电动吸乳器联用在缓解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60产妇分为两组,各130例,对照组经常规处理,观察组联合豆袋热敷乳房、电动吸乳器处理.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0%高于对照组的36.9%,乳房胀痛、乳房硬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采取豆袋热敷乳房联合电动吸乳器处理,效果显著.
作者:劳顺珍;黄凤霞;邓兆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p65在子宫腺肌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45例子宫腺肌病痛灶组织作为观察组,同时采集其在位子宫内膜作为在位内膜组,另选取20例子宫肌层组织正常的为对照组,正常内膜组由正常子宫内膜组成.通过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全部观察组织中NF-KBp65的表达并采用阳性单位定量表示其阳性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中NF-κ Bp65阳性表达的PU值为(166.76±16.55)和(38.24±2.9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与正常内膜组中NF-κBp65阳性表达的PU值为(138.25±12.96)与(91.60±10.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发展与NF-κBp65的表达上调相关.
作者:朱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具体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治疗中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且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接受普通护理)和观察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每组60例患者.从多种方面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肺部感染状况、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各项生命体征、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该护理的满意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总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6.7%和73.3%)(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体温、心率、呼吸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给予适当合理的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重型颅脑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吴洁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碎石并发尿脓毒症的临床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5年8月于本院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结石术后并发尿脓毒症患者36例,经血细菌培养,其中16例大肠埃希菌,1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8例恶臭假单胞菌合并大肠埃希菌感染.给予全部尿脓毒症患者常规治疗.结果:36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并发尿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女性患者显著多于男性患者(P<0.05);高龄患者显著多于低龄患者(P<0.05);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合并症发病率高于其他合并症(P<0.05);双侧病变显著多于单侧(P<0.05);下段、中段结石位置发病率显著高于上段(P< 0.05).36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并发尿脓毒症患者,治疗后病情已基本控制,生命体征平稳,12例出现同侧输尿管结石梗阻,经治疗后排除结石.终3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临床应提起对尿脓毒症危险因素的重视,做好早期诊断与预防工作,有效控制尿脓毒症发病率.
作者:邓永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肾结石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收治的8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共41例,一组为对照组共39例,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32.91±10.09)分,对照组为(51.63±10.27)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有效缓解肾结石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的疼痛症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赛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