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尿道电切术后加药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观察

殷波

关键词:浅表性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术, 药物灌注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加药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5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本组患者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除术进行治疗,并在术后给予其膀胱灌注治疗.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6例患者均一次性切除肿瘤,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10 ~ 90 min,术中出血量(50.0±10.3)mL,联合术后加药灌注时间为90 ~ 150 min;术后随访6~ 2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4例复发,包括8例异位复发,4例原位复发,复发率为16.3%.针对所有复发患者,详细分析其复发原因,并对其实施二次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尿道狭窄、尿失禁等并发症,且均未再次复发.结论: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加药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可多次手术等特点.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眼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30例白内障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夜视敏感度、眩光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视力改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有助于患者视力情况的改善.

    作者:郭梨;赖会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深部痰液腺苷脱氨酶浓度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深部痰液中的腺苷脱氨酶(ADA)浓度的检测在肺结核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呼吸科收治的20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痰液涂片阴性和阳性等分为A、B两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人群作为C组,对3组患者进行深部痰液腺苷脱氨酶浓度的检测,对比3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同时对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比治疗前后ADA浓度变化;结果:A、B两组的痰液中腺苷脱氨酶含量浓度均明显高于C组(P<0.05).B组腺苷脱氨酶浓度略高于A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在治疗2、6个月后,其ADA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的深部痰液腺苷脱氨酶浓度具有特异性,通过其指标可以有效完成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工作,并且此方法安全、无痛、有效.

    作者:张宗满;戚应静;欧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疏肝活血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活血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给予自拟疏肝活血汤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特拉唑嗪胶囊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IPSS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超声检查、尿流量检查、直肠指标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疏肝活血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新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诊治的肺出血新生儿100例作研究对象,将本组患儿依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取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仅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上机时间以及肺出血停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治愈率是92.16%,上机时间是(76.14±8.19)h,肺出血停止时间是(27.93±5.62)h;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治愈率是81.63%,上机时间是(85.14±6.24)h,肺出血停止时间是(38.91±6.79)h,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治愈率较高,见效快,上机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作者:程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深圳市罗湖区外来女性产后抑郁症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外来女性产后抑郁症(PPD)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本地区外来女性PPD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使用的新妈妈测评表对深圳市罗湖区某片区4个城中村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分娩的1824例产妇进行调查.结果:罗湖部分片区外来女性PPD患病率为3.50%,患病率水平低于同类研究所报道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状况、经济条件、性格、孕期抑郁情绪、孕期焦虑情绪、孕产期负性生活事件、孕期上孕妇学校、陪伴分娩、减痛分娩、新生儿疾病、职业与PPD的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焦虑情绪、孕期抑郁情绪、孕产期负性生活事件、新生儿疾病是PPD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桂云;叶俊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儿肠套叠52例诊治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诊治要点,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52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儿中,发病时间<48h、无腹胀、体温正常的42例,采用空气灌肠33例复位成功,无一例复发;手术治疗的15例发病时间>48h,其中12例术后恢复顺利,2例术后出现高热,1例出现中度腹胀,虽住院时间延长,均痊愈出院,4例患儿因家属不同意手术而转院.结论:早期诊断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关键,空气灌肠是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中肠管复位的技巧、正确的处理,特别是对术后高热腹胀的处理要及时准确.

    作者:彭燕;黄丽霞;彭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内科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并研究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7月本院内科病房收治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情况,并对跌倒原因分析,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住院期间生活质量.结果:护理组有跌倒患者4例,跌倒次数4次,对照组有跌倒患者15例,跌倒次数18次,护理组患者跌倒例数及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原因分析显示,跌倒时间主要发生于0:00~3:00,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内科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多发于夜晚及凌晨,多位于床旁与入厕后,对于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应加强护理干预强度,预防意外跌倒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概率.

    作者:刘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应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对患有胃癌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P型Roux-en-Y空肠间置代胃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并发症人数、治疗前后相关营养指标的改善幅度、手术治疗的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P<0.05);治疗期间并发症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相关营养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治疗的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根治性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对胃癌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陈家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围产期综合护理对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

    目的:研究围产期综合护理在提高自然分娩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名孕妇,根据不同护理措施分为两组各42名,观察组予围产期综合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1.0%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和产后出血量分别为(8.4±1.3)h、(142.7±30.2)mL,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 0.05);观察组产妇分娩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分娩前和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围产期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黄丽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沾益县德泽中学蚊虫叮咬所致虫媒性皮炎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沾益县德泽乡德泽中学学生发生大规模皮疹事件的原因.方法:2013年6月1日,沾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德泽卫生院报告,德泽中学103名初中学生在短期内(2天)身体暴露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皮疹.中心立即报告县卫生局,卫生局接到报告立即组织专家组奔赴现场进行调查.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患病学生临床表现,疑似为一起由蚊虫叮咬所致虫媒性皮炎的群体事件.结论:虫媒性皮炎,是一种因昆虫叮咬皮肤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疾病,经过及时的治疗,疾病均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李加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尿道电切术后加药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加药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5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本组患者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除术进行治疗,并在术后给予其膀胱灌注治疗.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6例患者均一次性切除肿瘤,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10 ~ 90 min,术中出血量(50.0±10.3)mL,联合术后加药灌注时间为90 ~ 150 min;术后随访6~ 2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4例复发,包括8例异位复发,4例原位复发,复发率为16.3%.针对所有复发患者,详细分析其复发原因,并对其实施二次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尿道狭窄、尿失禁等并发症,且均未再次复发.结论: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加药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可多次手术等特点.

    作者:殷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对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至2015年在本院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再以同期在本院接受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且对比这两组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的伤椎前后缘高度增比值以及Cobb角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后路手术内固定用于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能够有效增大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增比值,还能够帮助患者改善Cobb角度.

    作者:刘传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82例急诊剖腹产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在急诊剖腹产手术治疗过程中,子宫下段剖腹产手术和改良式剖腹产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实施急诊剖腹产手术的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41例,主要进行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41例,主要进行改良式剖腹产手术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急诊剖腹产手术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有效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疑似后遗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剖腹产手术患者,进行改良式剖腹产手术治疗十分必要,效果明显优于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还能在降低患者后期不良问题产生率的基础上促进其身体康复.

    作者:叶彩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性胃肠穿孔修补术的抢救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胃肠穿孔行修补术治疗的抢救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修补术治疗的52例急性胃肠穿孔患者,均给予全面的抢救护理干预.结果:手术时间26 ~ 95 min,平均时间(52.36±5.87)min.手术治疗后3d即可拔出胃管,同时可以进食,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时间6~10d,平均时间(8.09±1.15)d.结论:腹腔镜胃肠修补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具有创伤微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效果好等特点,配合有效的抢救护理,能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及康复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韦远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66例初产妇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及分析

    目的:了解贵州省贵阳市初产妇母乳喂养现状,分析影响喂养方式的因素,为提高贵州地区母乳喂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发放问卷共200份,分别电话随访婴儿的喂养情况.结果:母乳喂养率低: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只有4.2%,混合喂养以母乳为主只占24%;断奶过早:3个月内断奶比例迭15.1%,>18个月的断奶比例为只有7.8%;母乳喂养知识缺乏:喂养期间使用奶瓶率为95.2%,乳汁不足的产妇达到53.6%.结论:通过调查发现,贵州地区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有绝大一部分是来自父母长辈的经验,另有部分孕产妇主要通过网络或者朋友了解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所得到的信息大多缺乏科学依据,不全面等.

    作者:孙念梅;陆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肛肠综合治疗仪结合硬化剂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肛肠综合治疗仪联合硬化剂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216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肛肠综合治疗仪联合硬化剂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综合治疗仪联合硬化剂治疗混合痔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作者:熊汉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工作服病菌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感染性疾病科护士工作服病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做好预防交叉感染和职业防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在科室护士中,随机抽取工作服共计20件作为研究对象,对工作服的不同部位展开病菌污染情况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结果发现,穿3d后,工作服的腹部、袖口、口袋内侧的病菌感染量已经高于卫生部规定的普通病房物体表面带菌、传染病病房物体表面带菌标准;对比发现,不同部位、穿着天数等,均会对污染情况产生影响.结论: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工作服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在今后的防护工作中,应注意以护理人员工作服病菌污染程度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加强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工作服的清洁、消毒工作管理,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率和做好职业防护.

    作者:黄菊;郭忠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的疗效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的临床效果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68例早期流产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B组.给予A组患者黄体酮胶丸口服进行治疗,同时给予B组患者黄体酮肌肉注射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孕酮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将经过治疗后继续妊娠的156例患者作为C组,以同期到本院进行孕期检查的150例无早期流产症状的健康孕妇为D组.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围生儿结局.结果:治疗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 (73/84),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8%(83/8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B两组患者血清孕酮水平比较(P> 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血清孕酮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围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口服与肌肉注射均能获得较好临床效果,且不会对继续妊娠的围生儿造成不利影响.

    作者:张道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四物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临床体会

    目的:对于月经不调的患者选择应用四物汤加减治疗的方式,并对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24例在本院进行诊断的月经不调患者,给予其四物汤加减治疗的方式,在对患者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后,对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治疗,有8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治愈,2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显效,1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好转,另有4例患者表现为无效,治愈率达到了66.67%,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78%.结论:在对月经不调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四物汤加减的治疗方式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杨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G脾气虚证与脾虚湿证患者sAA活性改变与症候关联性探讨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和脾虚湿热证重症肌无力(MG)患者唾液淀粉酶(sAA)活性比值变化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30例健康者,50例MG患者,其中脾气虚证29例,脾虚湿热证21例.检测酸刺激前、后sAA活性及sAA活性比值(酸刺激后/酸刺激前),并比较两型的症状频次及与sAA活性比值的关联性.结果:脾气虚证出现频率超过80%的症状有:舌淡苔白、有齿痕,脉浮细弱,排便费力,自汗,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肢体倦怠;脾虚湿热证出现频率超过80%的症状有:舌红苔黄、白腻,脉滑、濡,神疲乏力,肢体倦怠,食欲减退,身重困倦,排便不爽.脾气虚证MG患者sAA活性比值<1与复视、体位改变困难关系密切,脾虚湿热证MG患者sAA活性比值<1与构音不清、呼吸困难、复视关系密切.结论:MG脾气虚证与脾虚湿热证患者sAA活性比值<1与临床不同症状之间具有相关性,将sAA比值与症候组合相结合可提高临床辨证机率.

    作者:杨龙;王丽辉;林传权;李茹柳;汪双双;邱向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