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产期综合护理对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

黄丽敏

关键词:围产期综合护理, 自然分娩, 剖宫产术
摘要:目的:研究围产期综合护理在提高自然分娩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名孕妇,根据不同护理措施分为两组各42名,观察组予围产期综合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1.0%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和产后出血量分别为(8.4±1.3)h、(142.7±30.2)mL,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 0.05);观察组产妇分娩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分娩前和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围产期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工作服病菌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感染性疾病科护士工作服病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做好预防交叉感染和职业防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在科室护士中,随机抽取工作服共计20件作为研究对象,对工作服的不同部位展开病菌污染情况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结果发现,穿3d后,工作服的腹部、袖口、口袋内侧的病菌感染量已经高于卫生部规定的普通病房物体表面带菌、传染病病房物体表面带菌标准;对比发现,不同部位、穿着天数等,均会对污染情况产生影响.结论: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工作服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在今后的防护工作中,应注意以护理人员工作服病菌污染程度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加强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工作服的清洁、消毒工作管理,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率和做好职业防护.

    作者:黄菊;郭忠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判定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判定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肝病患者62例设为观察组,对患者予以病理学检查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10例影像学检查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评估超声弹性成像判定肝纤维化程度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中7例(9.7%)未出现肝纤维化,37例(51.4%)出现了肝纤维化,18例(25.0%)出现了肝硬化;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1及HAVTT2的测量结果在无纤维化、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分别为85.5%、86.9%,83.7%、83.1%,75.7%、79.6%;患者不同的病理分期剪切波速度(SWV)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判定肝纤维化程度准确度高,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陈巧敏;郑燕燕;吴伟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发生原因与防治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的7例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胆瘘原因、治疗方法和终结果.结果:7例患者中,3例由右肝管电灼所致迟发型胆瘘,1例肝总管电灼所致迟发型胆瘘,约在术后7~9 d发生,患者经T管支撑引流2个月痊愈.2例胆囊管残端生物夹松脱所致胆瘘患者重新处理胆囊管痊愈;1例迷走胆管损伤所致胆瘘经生物夹夹闭迷走胆管,放置引流管治疗痊愈.随访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右肝管、肝总管电灼伤、胆囊管残端生物夹松动、迷走胆管损伤等.手术中重视胆囊炎症水肿较轻患者,采取顺行和逆行结合、适时把握中转开腹手术时机,如此可以有效防止胆痿发生.

    作者:陈德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尿道电切术后加药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加药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5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本组患者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除术进行治疗,并在术后给予其膀胱灌注治疗.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6例患者均一次性切除肿瘤,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10 ~ 90 min,术中出血量(50.0±10.3)mL,联合术后加药灌注时间为90 ~ 150 min;术后随访6~ 2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4例复发,包括8例异位复发,4例原位复发,复发率为16.3%.针对所有复发患者,详细分析其复发原因,并对其实施二次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尿道狭窄、尿失禁等并发症,且均未再次复发.结论: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加药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可多次手术等特点.

    作者:殷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60例,分为接受普通内科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普通内科治疗、血液灌流(HP)治疗和全面护理的观察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的中间综合征(IMS)的病死率、呼吸肌麻痹(RM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为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治疗中使用HP治疗,同时予以全面的护理,可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作者:余少英;梁活娟;陈寿明;陈飘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对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至2015年在本院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再以同期在本院接受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且对比这两组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的伤椎前后缘高度增比值以及Cobb角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后路手术内固定用于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能够有效增大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增比值,还能够帮助患者改善Cobb角度.

    作者:刘传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性胃肠穿孔修补术的抢救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胃肠穿孔行修补术治疗的抢救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修补术治疗的52例急性胃肠穿孔患者,均给予全面的抢救护理干预.结果:手术时间26 ~ 95 min,平均时间(52.36±5.87)min.手术治疗后3d即可拔出胃管,同时可以进食,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时间6~10d,平均时间(8.09±1.15)d.结论:腹腔镜胃肠修补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具有创伤微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效果好等特点,配合有效的抢救护理,能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及康复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韦远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角妊娠破裂1例临床诊疗分析报告

    宫角妊娠破裂是指胚胎在接近子宫与输卵管开口交界处宫角部的子宫腔内着床发育导致的子宫肌层破裂,出血量较大,若延误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由于宫角血液供应丰富,破裂处出血活跃,因此临床多采用剖腹探查术对中孕期宫角妊娠患者实施治疗.1 病例报告患者,女,年龄30岁,已婚,待业,因妊娠5+月,腹痛10d,于2013年5月4日11时30分入院,科室:妇科病区.

    作者:冯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84例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十低流量持续吸氧,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十无创正压通气.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3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柏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74例中重度癌痛患者给予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和观察.结果:患者用药后疼痛感都能得到一定控制,疼痛总缓解率为85.1%.患者治疗后卡氏评分(KPS)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出现嗜睡,便秘12例,头晕3例,恶心呕吐8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基本消失.结论: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较为稳定,具有较好耐受性,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帮助作用.

    作者:吕菁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及CRP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败血症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130例健康新生儿设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PCT、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检测以及血培养,比较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WBC、CRP、PCT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在血培养、CRP、WBC以及PCT的阳性检出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早期诊断中采用PCT进行检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能够对患儿的病情、预后疗效进行判断与评估.

    作者:邓美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长期住院伤残军人的心理特点及管理方法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伤残军人的心理特点及管理方法.方法:选取长期住院的伤残军人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管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管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在管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多伦多术情障碍量表(TAS)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分析长期住院伤残军人的心理特点并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罗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注射液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3月本院3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分为两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幅度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脸红与轻度恶心的症状,但对治疗无影响,无恶化与死亡病例.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促使患者的生活能力不断提高.

    作者:田山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并发症防治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74例.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7例,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比各自临床情况.结果:护理组中发生腹腔积液2例,感染2例,出血性休克1例,并发症发生率13.5%;对照组中发生腹腔积液6例,感染52例,出血性休克3例,并发症发生率34.1%.对比发现护理组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降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模式.

    作者:张德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与手法复位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7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患者入院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有21例痊愈病例,有14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有19例痊愈,有17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9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内固定物脱落病例,对照组有1例骨折复位不良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均能够改善患者病情,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病情以及患者自身意愿进行选择.

    作者:黄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儿肠套叠52例诊治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诊治要点,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52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儿中,发病时间<48h、无腹胀、体温正常的42例,采用空气灌肠33例复位成功,无一例复发;手术治疗的15例发病时间>48h,其中12例术后恢复顺利,2例术后出现高热,1例出现中度腹胀,虽住院时间延长,均痊愈出院,4例患儿因家属不同意手术而转院.结论:早期诊断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关键,空气灌肠是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中肠管复位的技巧、正确的处理,特别是对术后高热腹胀的处理要及时准确.

    作者:彭燕;黄丽霞;彭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0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社区进行计划免疫的286例适龄儿童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给予所有儿童计划性生物制品免疫接种,对儿童接种后相关预防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86例适龄儿童接受计划性生物制品免疫接种后,0例患儿出现百日咳,0例患儿出现白喉,0例患儿出现乙脑,0例患儿出现麻疹,0例患儿出现风疹,0例患儿出现脊髓灰质炎,0例患儿出现脑流,0例患儿出现乙型肝炎.结论: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提升儿童相关疾病预防保健效果.

    作者:李惠科;李伟智;马晓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沾益县德泽中学蚊虫叮咬所致虫媒性皮炎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沾益县德泽乡德泽中学学生发生大规模皮疹事件的原因.方法:2013年6月1日,沾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德泽卫生院报告,德泽中学103名初中学生在短期内(2天)身体暴露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皮疹.中心立即报告县卫生局,卫生局接到报告立即组织专家组奔赴现场进行调查.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患病学生临床表现,疑似为一起由蚊虫叮咬所致虫媒性皮炎的群体事件.结论:虫媒性皮炎,是一种因昆虫叮咬皮肤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疾病,经过及时的治疗,疾病均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李加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3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THA组),3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TKA组),比较两组患者隐性失血情况.结果:THA组患者隐性失血量(478.00±74.62)mL明显低于TKA组隐性失血量(755.77±108.5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蛋白低于术前,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在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和TKA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由多个因素导致,对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需及时予以合理治疗.

    作者:徐西东;宋翼;王征;华晨曦;邓玉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脑卒中后遗症期头晕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8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头晕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西医组患者给予西医方案治疗,中西医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血浆黏度和Barthel指数.结果:中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VAS评分、NHISS评分、血浆黏度和Barthel指数改善明显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头晕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血浆黏度,缓解疼痛感,改善神经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谭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