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艳娟;邓童林;孙凌霞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Pa)与丁螺环酮(Bu)联合用药在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抑郁症患者42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给予Pa联合Bu治疗,对照组给予Pa+安慰剂(Pl)治疗,疗程为42 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28、42天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评估抑郁症患者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与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7d、28 d、42 d,HAMD与HAM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抑郁症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a联合Bu治疗抑郁症具有作用迅速、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及依从性更高的优点.
作者:朱艳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肾舒颗粒联合诺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尿路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肾舒颗粒联合诺氟沙星),B组(单用肾舒颗粒),C组(单用诺氟沙星),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尿白细胞、红细胞的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9.10%,B组总有效率为85.29%,C组的总有效率为65.00%,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P<0.05).治疗2周后,患者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改善效果显著,A组在尿频、尿急、尿痛、小腹胀痛、腰酸痛的改善上优于C组(P<0.05).结论:肾舒颗粒治疗尿路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康永胜;唐云峰;李华强;冼晓晖;林德进;谢斌;周绍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补肾升阳活血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桂哌齐特联合补肾升阳活血方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静脉滴注桂哌齐特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5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和右椎动脉(RVA)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但是治疗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升阳活血方具有安全、起效快、不良反应低等特点,可有效治疗肾虚血瘀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作者:陈方敏;梁健;叶参;陈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多平面重建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且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患者52例,进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重建.结果:手术证实子宫肌瘤共52例,单发性子宫肌瘤38例,多发性子宫肌瘤14例,共发现子宫肌瘤82个,其中肌壁间肌瘤47个,浆膜下肌瘤19个,黏膜下肌瘤12个,子宫颈肌瘤4个.肌瘤直径1~23 cm.子宫肌瘤的CT影像特点取决于肌瘤所在子宫壁的位置、肌瘤数目、大小及肌瘤是否继发玻璃样变、囊性变、黏液样变、钙化、坏死而表现不同.结论:子宫肌瘤进行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检查,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许翊晶;甄惠文;汪倩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冠心病(CHD)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茂名市中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69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生活质量、血脂水平及社会支持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支持情况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CHD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化血脂水平.
作者:蒙燕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推行早期尿激酶溶栓方案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陆丰市甲子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为治疗组;均接受早期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同期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为对照组,均接受常规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并进行客观比较.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组织复通率74.29%,对照组冠状动脉组织复通率5.71%;治疗组有效率88.57%,对照组有效率65.71%,且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推行早期尿激酶溶栓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蔡志豪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析产妇产褥期的乳房护理对预防产后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36例产妇,按照分娩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乳腺炎发生率为5.9%,护理满意度为97.1%,相较于对照组产妇的乳腺炎发生率23.5%、护理满意度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褥期的乳房护理对预防产后乳腺炎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可显著降低乳腺炎发生率,减轻产妇乳房胀痛,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并探讨影响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选取四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并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踪随访,观察其服药情况,并根据药物治疗依从性分为依从性好组、依从性差组,对影响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中,有342例患者未按医嘱坚持服药,治疗依从性差率为68.4%.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症状不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家属监督不力.结论: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主要和临床症状、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家属监督力度有关.
作者:陈玉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探讨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各31例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行ERCP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可能引起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51.4±5.2)h、淀粉酶恢复时间(63.3±8.8)h、住院天数(13.3±3.2)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包括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史、合并症、球囊扩张及导丝多次进入胰管.结论: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淀粉酶尽早复常,且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史、合并症、球囊扩张及导丝多次进入胰管均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有一定影响.
作者:何林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中药烫疗在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2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推拿联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烫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结合中药烫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作者:庄展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析责任制护理对脑血栓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 1月茂名市中医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74例,根据入院编号的单数和双数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责任制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ADL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脑血栓患者责任制护理,一方面可以使治疗效果提高,另一方面还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江佳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系统地探究给予产妇产褥期合理的营养保健护理及宣教对其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100例自然分娩产妇,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产褥期间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产褥期营养保健护理及宣教.结果: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产褥期疾病的发生率是8.0%,满意度是96.0%,对照组产褥期疾病的发生率是32.0%,满意度是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产妇产褥期合理的营养保健护理及宣教的对产后恢复有一定效果.
作者:庄佳娥;姚伟妍;唐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中药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UP)的临床效果,为UP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在阳江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06例U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消风散加减内服进行治疗,研究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56%,对照组为69.8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β2微球蛋白(β2 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血液透析能有效缓解U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钟英超;林举辉;刘丽萍;谢月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健脾滋阴化瘀汤加减进行治疗.3个疗程以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0%,观察组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渐消失,不影响治疗.2年后随访发现对照组10例复发,复发率为20.0%,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比传统西药治疗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蒋丽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对比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后处理与磁共振成像(MRI)对骨肿瘤影像诊断的准确度考察MSCT三维重建后处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获诊的80例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MRI诊断,观察组采用MSCT三维重建后处理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检查组的诊断准确率为72.84%,MSCT三维重建的后处理诊断的准确率为8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对骨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能够极大的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辛页;刘寒;罗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椎体成形术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单侧组(23例单侧椎弓根入路)、双侧组(24例双侧椎弓根入路)、外侧组(24例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对3组患者手术时间、椎体分布及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进行对比;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3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分为单侧组35 min、双侧组60 min、外侧组30 min;平均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单侧组2.5 mL/椎、双侧组4.5 mL/椎、外侧组3 mL/椎;术后经X线平片显示,骨水泥位置单侧组位于椎体一侧、双侧组位于椎体中央两侧、外侧组位于椎体中央.手术前后3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对于骨质疏松性主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注入量少.
作者:杨光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胸部创伤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丰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因严重胸部创伤所致的ALI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大承气汤加减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治疗后血清SOD活性升高、TNF-α含量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胸部创伤致ALI的疗效确切.
作者:刘渭滨;刘有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病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糖尿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病区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则接受品管圈活动指导的病区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直接护理风险、非直接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区护理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病区护理管理的质量,提升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以及护理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工作积极性等,有效推动病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吴绪红;詹云凤;吴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对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广州市中医医院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进行整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而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67%.观察组6个月以及1年存活率分别为100.00%、9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化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预后较好,安全性佳.
作者:何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小儿腺样体肥大应用鼻镜手术疗法的效果.方法:择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110例.按临床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实施“鼻镜+局部类固醇激素”治疗,对照组实施鼻镜治疗.全面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腺样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术后第6及第12个月中腺样体增生的发生率,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实施“鼻镜+局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淋巴组织的增生情况,利于其病情的恢复.
作者:刘悦胜;何碧仪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