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血氧功能检查诊断乳腺疾病临床研究

高学忠;陈桂林;林正权;黄珂铭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囊肿, 乳腺血氧功能成像, 三算子成像技术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及三算子数字式近红外诊断系统(简称乳腺血氧功能成像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其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得出其准确率(符合率).结果: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诊断准确率良性结节为93.33%;对乳腺恶性疾病诊断的符合率为92.59%.结论:无辐射的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诊断作为乳腺疾病检查的一种基本方法,其准确率较高,可用于各种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美施康定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美施康定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广州新海医院诊断为晚期癌症的50例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治疗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硬膜外注射美施康定进行阻滞治疗,统计不良反应,对患者疼痛、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16.0%,明显低于对照组36.0%,治疗组不良反应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晚期癌痛患者,使用硬膜外阻滞联合美施康定治疗,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於兆颖;何光范;林奋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倍他乐克对心肌梗死患者院外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心肌梗死患者院外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的心肌梗死患者3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心功能评分情况、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病情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其临床症状与心功能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两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的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倍他乐克对心肌梗死患者院外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

    作者:鲁玉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VCu260记忆型宫内节育器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VCu260记忆型宫内节育器放置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愿放置宫内节育器的32例女性,并设为观察组,观察组的宫内节育器为VCu260记忆型宫内节育器,选取另外35例放置TCu220宫内节育器的女性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女性放置宫内节育器12个月后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脱落率、带器妊娠率、因症取出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置宫内节育器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较对照组女性的28.6%低(P<0.05);观察组宫内节育器续用率为96.9%,较对照组的68.6%高(P<0.05).结论:VCu260记忆型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作为现阶段具有避孕需求的育龄期女性理想选择的新型宫内节育器.

    作者:曾苑珍;欧四妹;李长英;张余凤;杨心琼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手术室护理缺陷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环境比较复杂,需要多个部门人员共同协作,在手术的过程中会发生多种不可预知的风险,因此手术室是一个风险非常高的科室,其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加强对手术室护理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基于此,笔者将针对手术室护理的问题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目前手术室护理存在的缺陷风险,并针对这些缺陷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作者:游正群;陈敏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双氢青蒿素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胆管癌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联合吉西他滨(GEM)对裸鼠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人胆管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模型建立后28只裸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DHA组、GEM组、DHA+GEM联合干预组,每组7只.检测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的变化,21d后处死裸鼠,检测各组转移瘤重量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表达水平,CD31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测定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DHA组、GEM组、联合用药组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小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小于单独用药组;DHA组的VEGF、MVD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的VEGF表达较对照组减少但与DHA组无差异,GEM组的MVD表达较对照与DHA组均减少;联合用药组VEGF、MVD表达较对照组、单药组均减少.结论:DHA对肿瘤生长有-定的抑制作用,而GEM具有更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达到较好的协同作用,抑瘤作用更加明显,DHA有可能对GEM化疗有增敏作用.抑制肿瘤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等有关.

    作者:邵志坚;相淑芳;朱建明;邹俊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管理方案对血糖调节效果评价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孕期管理方案的血糖调节效果评价.方法:选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并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一般管理,B组实施孕期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调节效果.结果:B组剖宫产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A组,且B组患者管理后空腹血糖水平与餐后2h的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孕期管理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能大幅度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马晓东;谢静颖;孟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汕头地区健康体检者中医体质调查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医的发展历史在我国由来已久,关于中医体质的研究成果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本文作者在阐述中医体质的发展现状以及内涵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析汕头地区健康体检者中医体质的研究以及相关的养生设计研究方案的应用和现实研究意义,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作者:吴晓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脊髓损伤后膀胱造瘘患者膀胱功能重建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重建护理在脊髓损伤(SCI)后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按医嘱在实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评估,结合膀胱造瘘口护理,加强患者、家属和陪护人员的康复专科宣教与督导;在B超监测下拔除膀胱造瘘口的导尿管,随后进行为期16周的膀胱功能重建护理;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动态观察患者在尿常规、中段尿培养,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自扣尿量的前后变化.结果:经B超证实在拔除耻骨联合上膀胱造瘘口的尿管后7d即创口愈合;经过16周的膀胱功能重建护理后,患者的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均恢复正常,残余尿量由430~600 mL/次逐渐减少至100~20 mL/次、自扣尿量由0 mL/次提高到220~300 mL/次;实现SCI患者耻骨联合上膀胱造瘘口的尿管拔除后的放射性排尿.结论:膀胱功能重建护理在SCI后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玉珍;王玉龙;张秋;山林林;东致远;周娟;翟浩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咖啡因对呼吸暂停新生儿血气指标的影响

    目的:分析在呼吸暂停新生儿治疗中应用咖啡因的效果.方法:将在湛江第二人民医院就诊60例患儿,分成两组,均给予咖啡因治疗,首次剂量均为20 mg/kg,分析组(30例)持续剂量是10 mg/kg,基础组(30例)持续剂量是5 mg/kg,对两组新生儿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析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7%,明显比基础组的80%高,治疗后,分析组β-EP、PacO2明显较基础组低,PaO2明显比基础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咖啡因对呼吸暂停新生儿进行治疗时,将维持剂量控制为10 mg/kg效果较为显著,可使新生儿血气指标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促进新生儿的康复.

    作者:林宁;林玉婵;李素;江月明;杨少芬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临床使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探析临床上运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方法:选择龙川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20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且行复苏治疗的患儿,其中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的常规复苏为对照组(n=120),而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运用规范化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为观察组(n=100),分析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重度窒息发生率以及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物品准备出现问题、初步复苏操作问题、气囊面罩使用问题、缺乏Apgar评分认识以及未舍弃传统复苏技术等,运用规范化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能够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天颂;黄碧梅;何睿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百令胶囊联合脉血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

    目的:对百令胶囊联合脉血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C)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早期DN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B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A组予以百令胶囊联合脉血康治疗,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UAER、Scr、BUN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BUN均明显下降,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AER、Scr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A组下降幅度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ys 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A组下降幅度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脉血康治疗早期DN有助于降低血清CysC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远鹏;唐景华;李骏;黄湘干;梁少梅;梁桢;谭广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桂北地区出生的120例伴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的120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中,通过病毒抗原性检测,40例确诊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约占33.4%.其中,针对4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患儿所感染的病毒,以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为主.同时,4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出生后感染占52.5%,宫内感染占32.5%,分娩时感染占15%.结论:新生儿所感染的病毒多种多样,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命健康,因此,及时分析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状况,掌握诱发疾病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控制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

    作者:张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经颅多普勒对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迟发性脑缺血的早期预测分析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对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迟发性脑缺血的早期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阳江市中医医院及协作单位广东三九脑科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因aSAH在神经外科接受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后早期TCD监测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均行经颅多普勒检测,用受检者工作曲线分析TCD预测迟发性脑缺血情况,并对迟发性脑缺血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发生DCI有26例(37.71%),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160 cm/s时预测迟发性脑缺血的准确率高,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64%、46.57%.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迟发性脑缺血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160 cm/s、改良Fisher分级具显著相关性.结论经颅多普勒可提高动脉瘤夹闭术后迟发性脑缺血的早期预测准确性,且影响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160 cm/s、改良Fisher分级.

    作者:朱泳鹏;杨太生;何志深;陈明攀;谢利强;张俊龙;许英祥;林涛;张建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病案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应用

    目的:探讨病案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廉江市人民医院16个科室的病历表,分析病历表在质量控制前后的改善效果,通过医院对所选择的科室病历加以控制,再运用统计学方法以及对比法对病案质量控制前与质量控制实施后的效果加以分析.结果: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应用可以帮助病案质量得到提升,丙级病案完全排除、乙级病案率有所下降,而甲级病案率上升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案管理工作中采用质量控制法可有效提升病案质量.

    作者:陈少娜;李华强;康永胜;林国庆;陈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到2013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612例患儿,采用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06例)和对照组(306例).观察组患儿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对照组患儿给予普通钢针穿刺输液.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情况以及家属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95.52%(292/3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22%(273/306);观察组肿胀发生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非常满意率为65.69%(201/306),总满意率为97.39%(298/30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3%(143/306),85.95%(263/3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的正确使用,一次成功穿刺率高,能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在小儿护理中安全可靠.

    作者:黄间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闭合性肾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附72例报告)

    目的:探讨闭合性肾脏损伤程度的诊治与治疗方式,大程度地保护有功能的肾组织,降低肾切除率.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11月重庆市九龙坡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2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对其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49例患者行非手术保守治疗,治愈出院者46例,治愈率为93.88%,本组23例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者19例,治愈率为82.61%.肾损伤分级:Ⅰ~Ⅴ级分别为36、12、9、11、4例.结论:对于闭合性腰腹部损伤患者,应详细询问受伤史,认真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常规进行尿常规检查、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和或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迅速准确地作出闭合性肾损伤程度及损伤类型诊断.

    作者:邓世全;张晋;杨祥海;王杨春;李建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孕早期孕酮及β-HCG的测定对胚胎预后与产后出血预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孕早期孕酮(P)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β-HCG)的测定在胚胎预后与产后出血预测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妊娠7~11周均表现有停经、阴道少量出血或下腹隐痛的孕妇182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孕妇的P与β-HCG水平进行检测,根据P与β-HCG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P>25 ng/mL且β-HCG>225000mIU/mL为A组(n=79);P<25 ng/mL、β-HCG 5~225000mIU/mL为B组(n=54);P<25 ng/mL、β-HCG<5 mIU/mL为C组(n=49),所有孕妇均视情况给予黄体酮治疗.分别比较3组孕妇的胚胎预后情况,并比较48 h后3组孕妇β-HCG倍增的时间,并比较3组孕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结果:A组胚胎存活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胚胎存活率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后A组孕妇β-HCG倍增的时间较B组及C组均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后出血量较B组及C组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产后出血率与B组、C组相比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孕酮及β-HCG的测定可以对胚胎预后进行判断并为治疗提供指导,孕酮及β-HCG水平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对孕早期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园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台山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10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3例作为病例组,行CT检查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选同时间段无脑血管疾病的病例73例设为健康组,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组的检查情况.结果:病例组的中、重度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斑块存在率比健康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狭窄、椎动脉血管畸形检出率比CT检出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检查诊断中能够反映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斑块的情况,对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荟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温阳化瘀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温阳化瘀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8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清远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纽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阳化瘀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温阳化瘀汤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林润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CD14基因多态性表达、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析CD14(LPS受体)基因多态性表达、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63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收治的63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CD14基因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脂指标水平进行检查,分析CD14基因多态性表达、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的CD14基因-159C/T多态性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浓度、血浆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4基因多态性表达、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发病均存在一定相关性,在脑卒中预防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患者的上述指标,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作者:吴坚洪;许献文;黄敦燕;邝桂婵;王孔专;吴雪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