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颜氏益心方对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汪锦丹;曾健球;林乐野

关键词:颜氏益心方, 代谢综合征,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颜氏益心方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增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生活干预治疗和颜氏益心方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饮食干预治疗和运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空腹血糖与血压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颜氏益心方治疗代谢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目的:本文探讨研究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里面进行治疗的60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把他们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结果:经观察对比得知经夜间护理的干预患者在出血停止的时间、住院治疗的时间和出院1年之内再一次出现出血次数等等都明显低于未实施晚间护理患者.结论:即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晚间护理干预可减少其出血时间、缩短治疗时间及减少再出血.

    作者:林洁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100例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分析

    目的:探析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特点及其发展.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阳江市妇幼保健院保健科体检发现的100例年龄1 ~ 30个月的乳房早发育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探析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特点及其发展,并分析导致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相关因素.结果:乳房早发育以15月龄以下婴幼儿居多,多数婴幼儿在3岁后其乳房发育可消退,若3岁后未消退则可发展为中枢性性早熟.混合喂养、血清雌二醇和卵泡激素升高等均是影响婴幼儿乳房发育的相关因素.结论:婴幼儿乳房早发育一般不会引起重大不良影响,但如果患儿的乳房发育情况在3岁前未能消退,则有向中枢性性早熟发展的趋势,需采取一定预防手段和治疗干预措施.

    作者:林雪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探析脾动脉栓塞应用于急诊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应用在急诊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7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脾脏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住院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住院时间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4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脾动脉栓塞对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这一治疗方式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几率少,术后输血量少的特点.

    作者:何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周目标教学法在消化内科病房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周目标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7月的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本科护理实习生40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将2013年8月-2014年7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本科护理实习生40名设为施教组,采用周目标教学法.结果: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患者对实习生的满意度,施教组为87.5%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目标带教法适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减少教师教学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教学效果评价.

    作者:宋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7例额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对比观察及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额骨孤立浆细胞瘤(SPB)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和大足区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额骨SPB 7例,经过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血尿化验、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7例SPB影像学表现:①均位于大脑中线部位;②单发,病变范围>5 cm;③位于颅骨内外板之间,周围无骨质增生硬化及骨膜反应;④骨破坏区仍可辨原始骨板的轮廓;⑤与脑实质边界清楚,可见“假包膜”样表现;⑥周围的脑实质无水肿;⑦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⑧邻近的板障强化;⑨大脑实质受压,出现特征性的“脑回样压迹征”.免疫组化为:CD 138(+),CD 38(+),MuM-1(+),CD 20(-),ki67 10%(+).结论:颅骨SPB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正确、早期诊断颅骨的SPB.

    作者:周军;单凯;张秀富;郭孝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护理路径研究

    目的:研究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护理路径.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8月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确诊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患者1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以上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9例.A组采用特制扎带约束法,B组采用阿片递减约束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周期、膀胱炎症状变化和复吸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均实现了膀胱炎的临床治愈,A组满意度(4.13±0.62),B组满意度(3.69±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77.78%,B组总有效率66.67%(P<0.05).结论:特制扎带约束护理方法效果略优于阿片递减约束方法.

    作者:徐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常州市中医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鼻内镜治疗)与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各46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鼻腔鼻窦结局测试(SNOT-2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年复发率分别为4.35%、2.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74%、1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创伤小,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及复发较少.

    作者:陈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综合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抽选2012年4月-2014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接收全喉切除术患者100例,按临床意愿平均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性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临床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0%,常规组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临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全喉切除术患者临床综合性护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意义重大.

    作者:刘梅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总结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9年2月1日-2011年7月31日期间40例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吻合口瘘发生的具体原因、处理方法,并据此制定全方位的防护策略,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操作、术后处理不当等均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经治疗后36例治愈,4例死亡.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要加强术前评估,完善各项术前准备,重视术中操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作者:冯羽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切开解剖复位关节面、将同种异体骨颗粒复合体和红骨髓植于骨缺损处的方法,植骨结束以后常规解剖锁定板进行内固定.结果:其中有两个患例在术后的3、5d就出现了发热现象,高体温是为39℃,在对其进行处理后,体温有明显的降低.讨论:异体骨复合浓缩自体红骨髓移植能够克服自体骨移植不能解决的缺点,且它自身的骨愈能力与自体骨相近,易于制备,来源丰富.

    作者:何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提高癌痛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癌痛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癌痛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癌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2.1%显著高于对照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癌痛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癌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凤英;林琼芬;冯芙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水平以及微量元素水平发生的变化.方法:选取汕尾市人民医院2011年07月-2014年07月收治的肺炎患儿24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同龄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血清维生素A水平进行检测,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中钙元素、镁元素、铁元素以及锌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酶联免疫法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进行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缺乏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铁元素的缺乏率为35.4%,锌元素的缺乏率为37.1%,维生素A的缺乏率为46.6%.对照组儿童铁元素的缺乏率为18.8%,锌元素的缺乏率为20.1%,维生素A的缺乏率为25.1%,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缺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炎患儿主要表现为锌元素、铁元素以及维生素A缺乏,对其进行相应微量元素的补充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叶木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胎儿畸形不同孕周的早期超声诊断

    目的:探究早期超声诊断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意义,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涪陵区妇幼保健院建档并进行孕早期、中期、晚期胎儿畸形超声检查的1256例孕妇,对超声诊断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意义进行研究.结果:一年内1 256名孕妇产前头检出59例胎儿畸形,检出率为4.7%,经引产或产后统计结果显示,有3例胎儿畸形未检出,漏检率为0.24%;所有检出畸形胎儿当中,胎儿畸形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检出率分别为8.47%、76.27%、15.25%.结论:对孕妇进行超声检查能够掌握胎儿发育情况,为减少畸形胎儿的出生率、提高优生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曾凡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梗死发病时间分布节律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的时间分布节律性.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黑龙江省康复医院收治的4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的时间按小时、日和月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发病具有日、周、年节律性规律.结论:应该高度重视脑梗塞发病时间分布的节律性,对其发病高峰段提前进行干预性治疗,从而有效降低发病率并减小梗死面积及降低病残率.

    作者:徐丰;吕英;尹明慧;刘泽晶;杨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阴道炎治疗对晚期胎膜早破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对存在阴道炎的妊娠期患者早期治疗炎症对胎膜早破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阴道炎妊娠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对阴道炎不积极治疗,观察组在检查出阴道炎后加强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阴道炎类型差异及发生胎膜早破比例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阴道炎症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发生率上,对照组为18.60%,观察组为4.6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间诊断出阴道炎需积极治疗,控制炎症,降低胎膜旱破率.

    作者:马钰;陈添翠;熊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以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82.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创伤较小,维持患者脊柱原本的解剖结构,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作者:董应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差透析患者的护理应用

    目的:观察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差的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2位因血管条件无法进行绳梯法穿刺的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前2个月相对固定1位护士,遵循“三同原则”使用普通锐针进行穿刺,形成隧道(扣眼)后改特殊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使用普通内瘘穿刺锐针按绳梯法或区域法进行穿刺.两组患者均在12个月后观察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动脉瘤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6例患者成功形成扣眼,用特殊钝针穿刺,均未发生动脉瘤及血管狭窄等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8%,穿刺处渗血率5%,疼痛明显减轻.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28%,穿刺处渗血率2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能提高动静脉内瘘差的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较为理想的穿刺方式.

    作者:邓琼丽;朱阳月;邓秀丽;包佩红;卢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例帕金森病并发精神障碍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20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痊愈0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10例,无效6例.结论:本病无有效预防和根治措施.药物治疗特别是合理应用多巴胺制剂,对改善生活质量和延缓病程仍有实际意义.多巴胺制剂对症状较轻者不宜过早应用.

    作者:张金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对高血压康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健康教育实施临床路径对加快高血压患者康复速度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到信宜市金垌镇卫生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按患者实际情况结合发病的机制建立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并予以实施,分析护理后两组疾病康复的速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的满意度96.36%、知识知晓率94.55%及住院天数等,与对照组80.00%、8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力及情感职能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能有效提升康复速度.

    作者:李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对妇产科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万州区中医院行无痛人流术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应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余下41例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的麻醉起效、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人流术的病例实施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能够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并减少丙泊酚应用量.结论:对行人流术的病例实施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能够减少丙泊酚应用量.

    作者:吴继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