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例额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对比观察及相关文献复习

周军;单凯;张秀富;郭孝江

关键词:孤立性浆细胞瘤, 影像学特征,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额骨孤立浆细胞瘤(SPB)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和大足区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额骨SPB 7例,经过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血尿化验、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7例SPB影像学表现:①均位于大脑中线部位;②单发,病变范围>5 cm;③位于颅骨内外板之间,周围无骨质增生硬化及骨膜反应;④骨破坏区仍可辨原始骨板的轮廓;⑤与脑实质边界清楚,可见“假包膜”样表现;⑥周围的脑实质无水肿;⑦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⑧邻近的板障强化;⑨大脑实质受压,出现特征性的“脑回样压迹征”.免疫组化为:CD 138(+),CD 38(+),MuM-1(+),CD 20(-),ki67 10%(+).结论:颅骨SPB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正确、早期诊断颅骨的SPB.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氟桂利嗪在偏头痛性眩晕预防治疗中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预防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65例.对照组65例患者采用乙酰氨基酚片治疗,观察组6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5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6.1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6.92%,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1.54%,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预防治疗偏头痛性眩晕应用氟桂利嗪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能够有效预防偏头痛性眩晕的复发.

    作者:王照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胎儿畸形不同孕周的早期超声诊断

    目的:探究早期超声诊断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意义,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涪陵区妇幼保健院建档并进行孕早期、中期、晚期胎儿畸形超声检查的1256例孕妇,对超声诊断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意义进行研究.结果:一年内1 256名孕妇产前头检出59例胎儿畸形,检出率为4.7%,经引产或产后统计结果显示,有3例胎儿畸形未检出,漏检率为0.24%;所有检出畸形胎儿当中,胎儿畸形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检出率分别为8.47%、76.27%、15.25%.结论:对孕妇进行超声检查能够掌握胎儿发育情况,为减少畸形胎儿的出生率、提高优生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曾凡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在镇区中年高血压防治中的运用效果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镇区中年高血压患者防治过程中的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镇区106例中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系统化、完整化的健康教育,对比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认知水平、血压控制程度以及卫生行为等指标.结果:实施后,患者的各项高血压知晓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的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等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高盐高脂饮食、限酒以及吸烟等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镇区中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叶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全瓷牙应用于前牙美容修复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全瓷牙应用于前牙美容修复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广西省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前牙美容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患者实施金属合金的烤瓷冠前牙美容修复,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瓷牙前牙美容修复,观察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与不良症状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前牙美容修复的整体效果以及修复后牙齿的颜色、外形,面容与心理改善方面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现牙龈炎与牙周炎等不良反应情况方面,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满意程度方面看,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高于对照组为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瓷牙应用于前牙美容修复效果显著,并且对牙周组织的刺激小,安全性较高,患者较满意.

    作者:关怀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广东省龙门县医疗机构葡萄球菌污染控制现状分析

    目的:对我县医疗机构消毒监测中葡萄球菌的检出状况进行分析.方法:资料收集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县各医院的消毒监测样本1261份,作为研究对象,以《消毒技术规范》为依据,从1261份医院消毒监测样本中分离培养葡萄球菌,并通过生化实验确定葡萄球菌的类型.结果:在1261份医院消毒监测样本中共检出葡萄球菌185份,总检出率为14.67%.结论:针对医院因医护人员手、医疗消毒用物品等原因导致的葡萄球菌污染问题,我们应该采用可行、有效的措施,加强消毒监督与管理,规范消毒工作,尽大程度的避免葡萄球菌污染,从而为提高医疗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旋惠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干扰素结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结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干扰素结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之后,观察组患儿在用药之后的退热时间、手足口部位的疱疹实际消退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采取干扰素结合炎琥宁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用药之后手足口部位的疱疹实际消退时间、实际退热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申宛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总结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9年2月1日-2011年7月31日期间40例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吻合口瘘发生的具体原因、处理方法,并据此制定全方位的防护策略,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操作、术后处理不当等均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经治疗后36例治愈,4例死亡.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要加强术前评估,完善各项术前准备,重视术中操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作者:冯羽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如何提升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服务能力

    2011年7月《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要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并于同年8月在全国开始启动了试点工作.2012年3月卫生部又发布了《“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再次明确要建立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作者:胡裕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合理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的思考

    糖尿病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需要长期服药,因此,合理用药合理配伍非常重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约30%的死亡,其真正原因并非源于疾病,而是临床及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所致.鉴于目前的药品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药品琳琅满目,药物作用机制与适应症各异又互有交叉,因而滥用、乱用、错用现象在所难免.鉴于此,本文就口服降糖药合理联合临床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罗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腹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渝阳矿分院收治的100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100例患者的急腹症分类和治疗方法.结果:100例急腹症患者中,经保守治疗的有71例,经手术治疗的有29例,消化道穿孔和脾破裂的手术治疗比例较大.结论:对急腹症患者作出及时有效的诊断并实施合理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鹏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质控管理中住院患者满意度评价的现状分析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值,改善患者住院不良体验感,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在住院患者中,进行满意度调查的某院2012年-2014年调查表7920份按年份分层次分科别分项目应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满意度调查评价工作作为医院质控管理体系的监控指标之一,对某些环节所起到的督导及监管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结论:通过住院患者满意度评价达到持续改进医疗技术、医疗服务质量和组织管理的目的.赢得患者口碑,体现医院公益性,提高医院管理效益.

    作者:李永君;王丽;李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两种方法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对于口腔溃疡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予以对比.方法选取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卫生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用锡类散,设为对照组(36例),一组用思密达,设为观察组(40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4%,明显低于观察组9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愈合时间、年复发率与发作次数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溃疡患者采用思密达联合维生素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锡类散,可加快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与复发次数.

    作者:陈淑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改良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措施降低误吸发生率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改良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应用于危重患者降低误吸发生率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7月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危重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4例,均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以往肠内营养护理经验,并总结误吸发生情况及其预防措施采取改良肠内营养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差异.结果:经分析,观察组正确抬高床头及营养泵应用率分别为23例(95.8%),24例(100.0%),补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发生误吸1例(4.2%),显著低于对照组误吸发生率5例(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应用于危重患者可显著降低误吸发生率.

    作者:佟亚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咯血40例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咯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6月尚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咯血患者40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1 ~3d显效者33例,其中小量咯血7例,中量咯血16例,大量咯血10例.经4~5d治疗其余均止血.结论:根据发生咯血的不同原因,治疗原发疾病,大量咯血时,应用镇咳剂(如可待因),同时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作者:崔润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提高癌痛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癌痛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癌痛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癌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2.1%显著高于对照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癌痛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癌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凤英;林琼芬;冯芙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哺乳期乳腺炎的社区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防治哺乳期乳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社区门诊2013年6月1日前的124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历以及2013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53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研究、比较,观察哺乳期乳腺炎社区干预工作的效果.结果哺乳期乳腺炎社区干预工作开展后,发病率显著下降,从干预前的13.23%到干预后的6.26%(P<0.05),患者就诊时间明显提前,更多患者可以在早期治愈,发展为乳腺脓肿的患者比例从干预前的3.4%下降到1.2%(P<0.05).结论:对孕产妇实施早期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可预防控制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乔宪红;吴丽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颜氏益心方对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颜氏益心方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增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生活干预治疗和颜氏益心方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饮食干预治疗和运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空腹血糖与血压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颜氏益心方治疗代谢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汪锦丹;曾健球;林乐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与肺功能的关系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与肺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中山市三乡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76例,以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对其肺功能的评估结果实施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患者生存质量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患者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为(67±12),生存质量评估分数为(1.7±0.3)分,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35,P<0.05);患者肺功能的各个参数和抑郁症状计分均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用力肺活量和抑郁症的关系系数是-0.780,每分钟大通气量和抑郁症状的关系系数是-0.336,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抑郁症状的关系系数是-0.630,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和抑郁症状的关系系数是-0.887,大中期呼气流速和抑郁症状的关系系数是-0.787,说明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与肺功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作者:詹昌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探析脾动脉栓塞应用于急诊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应用在急诊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7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脾脏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住院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住院时间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4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脾动脉栓塞对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这一治疗方式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几率少,术后输血量少的特点.

    作者:何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低位结肠癌患者行肠道造瘘口术后系统护理对提升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低位结肠癌患者行肠道造瘘口术的效果与术后系统护理对提升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分析.方法:资料选自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低位结肠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术及常规护理,研究组行肠道造瘘口术及系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 (P< 0.05);且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结肠癌患者行肠道造瘘口术,并在手术实施系统护理,能进一步提高低位结肠癌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罗雪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