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宇
目的:对我县医疗机构消毒监测中葡萄球菌的检出状况进行分析.方法:资料收集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县各医院的消毒监测样本1261份,作为研究对象,以《消毒技术规范》为依据,从1261份医院消毒监测样本中分离培养葡萄球菌,并通过生化实验确定葡萄球菌的类型.结果:在1261份医院消毒监测样本中共检出葡萄球菌185份,总检出率为14.67%.结论:针对医院因医护人员手、医疗消毒用物品等原因导致的葡萄球菌污染问题,我们应该采用可行、有效的措施,加强消毒监督与管理,规范消毒工作,尽大程度的避免葡萄球菌污染,从而为提高医疗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旋惠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市三乡医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妇产科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苏骅;蔡惠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与肺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中山市三乡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76例,以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对其肺功能的评估结果实施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患者生存质量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患者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为(67±12),生存质量评估分数为(1.7±0.3)分,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35,P<0.05);患者肺功能的各个参数和抑郁症状计分均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用力肺活量和抑郁症的关系系数是-0.780,每分钟大通气量和抑郁症状的关系系数是-0.336,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抑郁症状的关系系数是-0.630,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和抑郁症状的关系系数是-0.887,大中期呼气流速和抑郁症状的关系系数是-0.787,说明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与肺功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作者:詹昌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化脓性关节炎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尚志市人民医院2010年-2013年来收治的45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45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恢复功能良好.结论:手术术前术后护理保证了手术效果,对患者肢体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20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痊愈0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10例,无效6例.结论:本病无有效预防和根治措施.药物治疗特别是合理应用多巴胺制剂,对改善生活质量和延缓病程仍有实际意义.多巴胺制剂对症状较轻者不宜过早应用.
作者:张金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9年2月1日-2011年7月31日期间40例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吻合口瘘发生的具体原因、处理方法,并据此制定全方位的防护策略,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操作、术后处理不当等均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经治疗后36例治愈,4例死亡.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要加强术前评估,完善各项术前准备,重视术中操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作者:冯羽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黑龙江省宝清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7例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抑制宫缩、止血、纠正贫血和预防感染的治疗,均顺利生产.结论:对前置胎盘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病几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采用无创机械通气给予临床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临床指标与治疗前对比,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化碳、动脉血氧分压等血气指标及血浆脑钠肽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无创机械通气用于急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低,安全性高.
作者:何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检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蛋白含量变化指标与酶活性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有效参考数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观察组)及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各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免疫比浊法检测β2-MG、CRP的水平和连续监测法检测LDH、AST活性,分离培养法检测病原菌.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的β2-MG、CRP、AST、LDH、水平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离培养法检测出的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阴性球菌和革兰阳性性杆菌,占有比例依次为18(30.00%)、42(70.00%),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β2-MG、CRP、AST、LDH水平升高,能有效帮助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革兰阴性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是引起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楷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防治哺乳期乳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社区门诊2013年6月1日前的124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历以及2013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53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研究、比较,观察哺乳期乳腺炎社区干预工作的效果.结果哺乳期乳腺炎社区干预工作开展后,发病率显著下降,从干预前的13.23%到干预后的6.26%(P<0.05),患者就诊时间明显提前,更多患者可以在早期治愈,发展为乳腺脓肿的患者比例从干预前的3.4%下降到1.2%(P<0.05).结论:对孕产妇实施早期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可预防控制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乔宪红;吴丽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结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干扰素结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之后,观察组患儿在用药之后的退热时间、手足口部位的疱疹实际消退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采取干扰素结合炎琥宁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用药之后手足口部位的疱疹实际消退时间、实际退热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申宛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术前术后的舒适性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450例无痛人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25例.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无病人流术,对照组术前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则采用舒适性护理模式.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但治疗组术后留中心时间与机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和15.1%,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前术后的舒适性护理能促进机体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为有效的护理方式.
作者:周珠莲;朱少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析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特点及其发展.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阳江市妇幼保健院保健科体检发现的100例年龄1 ~ 30个月的乳房早发育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探析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特点及其发展,并分析导致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相关因素.结果:乳房早发育以15月龄以下婴幼儿居多,多数婴幼儿在3岁后其乳房发育可消退,若3岁后未消退则可发展为中枢性性早熟.混合喂养、血清雌二醇和卵泡激素升高等均是影响婴幼儿乳房发育的相关因素.结论:婴幼儿乳房早发育一般不会引起重大不良影响,但如果患儿的乳房发育情况在3岁前未能消退,则有向中枢性性早熟发展的趋势,需采取一定预防手段和治疗干预措施.
作者:林雪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重点探索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3月10日-2014年03月10日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有静脉输液的98例精神病患者,分析精神病患者输液危险因素,并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护理应用于49例对照组,优质护理应用于49例观察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结果: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两个,患者因素的发生率为63.26%,工作人员因素的发生率为36.73%.接受护理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21.43%,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0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满意度仅可达到75.51%,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5.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有利于减少危险因素.
作者:农惠娟;王美;刘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唇腭裂修复术中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和控制呼吸两种麻醉方式的优势和劣势.方法:选取2012牟12月1日-2014年5月1日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唇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诱导,七氟醚吸入麻醉,全程采用控制呼吸.实验组采用七氟醚诱导并维持,术中保留自主呼吸.结果:术中患者的各项体征参数表现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清醒和并发症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中采用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复合麻醉,患者清醒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赖伟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周目标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7月的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本科护理实习生40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将2013年8月-2014年7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本科护理实习生40名设为施教组,采用周目标教学法.结果: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患者对实习生的满意度,施教组为87.5%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目标带教法适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减少教师教学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教学效果评价.
作者:宋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四肢创伤的骨科手术中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7月四川省会东县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患者在四肢创伤的骨科手术中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结果:Pilion骨折15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4例,肱骨干骨骨折16例,胫骨多段骨折12例,桡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13例,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平均优良率为91.4%,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对修复患处和骨支架的固定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创口小等特点.
作者:余永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全瓷牙应用于前牙美容修复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广西省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前牙美容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患者实施金属合金的烤瓷冠前牙美容修复,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瓷牙前牙美容修复,观察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与不良症状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前牙美容修复的整体效果以及修复后牙齿的颜色、外形,面容与心理改善方面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现牙龈炎与牙周炎等不良反应情况方面,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满意程度方面看,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高于对照组为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瓷牙应用于前牙美容修复效果显著,并且对牙周组织的刺激小,安全性较高,患者较满意.
作者:关怀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颜氏益心方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增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生活干预治疗和颜氏益心方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饮食干预治疗和运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空腹血糖与血压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颜氏益心方治疗代谢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汪锦丹;曾健球;林乐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平塘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关节螺钉(DHS)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7%,而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可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罗时友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