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危险因素及其针对性护理观察

农惠娟;王美;刘珍

关键词:精神病, 静脉输液,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重点探索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3月10日-2014年03月10日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有静脉输液的98例精神病患者,分析精神病患者输液危险因素,并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护理应用于49例对照组,优质护理应用于49例观察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结果: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两个,患者因素的发生率为63.26%,工作人员因素的发生率为36.73%.接受护理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21.43%,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0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满意度仅可达到75.51%,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5.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有利于减少危险因素.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对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二甲双胍与马来酸罗格列酮片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大庆油田总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疗程4周,以餐后7个时间点血糖值、游离脂肪酸为检测指标.结果:疗后两组各时间点血糖值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和二甲双胍均有一定控制血糖的作用,且前者效果更佳.

    作者:高惠娟;刘燚;刁迎斌;刘海彤;杜媛媛;袁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危险因素及其针对性护理观察

    目的:重点探索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3月10日-2014年03月10日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有静脉输液的98例精神病患者,分析精神病患者输液危险因素,并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护理应用于49例对照组,优质护理应用于49例观察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结果: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两个,患者因素的发生率为63.26%,工作人员因素的发生率为36.73%.接受护理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21.43%,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0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满意度仅可达到75.51%,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5.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有利于减少危险因素.

    作者:农惠娟;王美;刘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无痛拔除气囊导尿管临床运用58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于58例无痛拔除气囊导尿管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乐昌市坪石镇卫生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58例需要拔出导尿管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拔出导尿管的方式,观察组采用无痛拔除气囊导尿管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首次排尿的成功率、时间和应用效果.结果:在拔出后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应用效果,观察组的首次排尿时间和首次排尿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拔出导尿管后的刺激症状和困难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拔出导尿管的患者采用无痛拔出气囊导尿管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首次排尿的成功率、时间,降低了尿路感染现象的发生率,使患者感到舒适和顺畅.

    作者:刘秀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对于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与防治策略

    目的:总结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的临床诱因与防治策略.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怀集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接受诊治的258例输卵管结扎术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即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129例.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手术方案,观察组研究对象则在此基础之上接受并发症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并发症方面存在着绝对性优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致,需要临床医师深入研究后制定出综合性防治策略,从源头上控制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苏华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复合全麻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唇腭裂修复术中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和控制呼吸两种麻醉方式的优势和劣势.方法:选取2012牟12月1日-2014年5月1日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唇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诱导,七氟醚吸入麻醉,全程采用控制呼吸.实验组采用七氟醚诱导并维持,术中保留自主呼吸.结果:术中患者的各项体征参数表现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清醒和并发症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中采用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复合麻醉,患者清醒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赖伟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1月在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进行通气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24、48 h生命体征、临床症状表现以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在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后4h其临床症状、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气压力(PaO2)均得到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显著.

    作者:周乐清;陈涛;刘玉金;管琼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重点探索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挑选2011年2月1日-2014年2月1日在东莞大岭山人民医院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东莞大岭山人民医院接受保守治疗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仅仅达到81.82%.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7.7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接受治疗之前,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之后,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较高,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陈苑新;黄剑;魏长新;蔡学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脉冲矫正技术对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为了探究应用脉冲矫正技术对于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近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脉冲矫正技术治疗10 d,对照组采用颈椎普通牵引的方法,治疗时间同样也是10d.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92%要远远高过对照组6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用脉冲矫正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有着比较好的效果,应用脉冲矫正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前景较好,而且安全性比传统的方法高,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可以起主要作用.

    作者:王世雄;江美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延迟断脐法处理新生儿脐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处理应用延迟断脐法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10月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11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脐部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将采用常规脐带处理方式的56例新生儿划分为对照组,将采用延迟断脐法脐部进行处理的55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和渗血情况的几率.结果:经过处理后,对照组新生儿6例出现脐部感染的情况,脐部感染发生的几率为10.91%;观察组新生儿1例出现脐部感染的情况,脐部感染发生的几率为1.79% (P<0.05);在渗血情况方面,对照组新生儿3例发生渗血情况,观察组新生儿没有渗血情况发生(P< 0.05).另外,在新生儿在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方面,观察组新生儿所用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新生儿所用的时间短(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处理时采用延迟断脐法具有极强的临床有效性.

    作者:吴东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广东省龙门县医疗机构葡萄球菌污染控制现状分析

    目的:对我县医疗机构消毒监测中葡萄球菌的检出状况进行分析.方法:资料收集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县各医院的消毒监测样本1261份,作为研究对象,以《消毒技术规范》为依据,从1261份医院消毒监测样本中分离培养葡萄球菌,并通过生化实验确定葡萄球菌的类型.结果:在1261份医院消毒监测样本中共检出葡萄球菌185份,总检出率为14.67%.结论:针对医院因医护人员手、医疗消毒用物品等原因导致的葡萄球菌污染问题,我们应该采用可行、有效的措施,加强消毒监督与管理,规范消毒工作,尽大程度的避免葡萄球菌污染,从而为提高医疗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旋惠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脊液蛋白与酶学检测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检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蛋白含量变化指标与酶活性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有效参考数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观察组)及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各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免疫比浊法检测β2-MG、CRP的水平和连续监测法检测LDH、AST活性,分离培养法检测病原菌.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的β2-MG、CRP、AST、LDH、水平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离培养法检测出的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阴性球菌和革兰阳性性杆菌,占有比例依次为18(30.00%)、42(70.00%),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β2-MG、CRP、AST、LDH水平升高,能有效帮助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革兰阴性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是引起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楷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炮制对苦杏仁所含苦杏仁苷及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辨识炮制苦杏仁特有的多重影响,包含苦杏仁苷、存留的活性酶.方法:对大鼠注射某规格下的苦杏仁苷,以及炮制品.选出不同时点,予以采血研究.解析炮制特有的影响,描画了酶活性更替的曲线.结果:注射进去的苦杏仁苷,被测定成原型形式;而炮制品经由检定,涵盖着野樱苷;对应着的药时曲线,也凸显了变更倾向.结论:苦杏仁特有的炮制,对杏仁涵盖着的酶活性、苦杏仁苷原初的成分,都带有侧重影响.

    作者:周启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探析脾动脉栓塞应用于急诊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应用在急诊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7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脾脏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住院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住院时间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4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脾动脉栓塞对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这一治疗方式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几率少,术后输血量少的特点.

    作者:何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潮州市潮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面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加味牵正散组),对照组(西药组),每组45例.疗程4周,4周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7%.加味牵正散疗法明显优于常规西药疗法(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2.2%明显好于对照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瘫,临床上获得较好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疗法,且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施楚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梗死发病时间分布节律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的时间分布节律性.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黑龙江省康复医院收治的4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的时间按小时、日和月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发病具有日、周、年节律性规律.结论:应该高度重视脑梗塞发病时间分布的节律性,对其发病高峰段提前进行干预性治疗,从而有效降低发病率并减小梗死面积及降低病残率.

    作者:徐丰;吕英;尹明慧;刘泽晶;杨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哺乳期乳腺炎的社区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防治哺乳期乳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社区门诊2013年6月1日前的124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历以及2013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53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研究、比较,观察哺乳期乳腺炎社区干预工作的效果.结果哺乳期乳腺炎社区干预工作开展后,发病率显著下降,从干预前的13.23%到干预后的6.26%(P<0.05),患者就诊时间明显提前,更多患者可以在早期治愈,发展为乳腺脓肿的患者比例从干预前的3.4%下降到1.2%(P<0.05).结论:对孕产妇实施早期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可预防控制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乔宪红;吴丽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咯血40例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咯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6月尚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咯血患者40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1 ~3d显效者33例,其中小量咯血7例,中量咯血16例,大量咯血10例.经4~5d治疗其余均止血.结论:根据发生咯血的不同原因,治疗原发疾病,大量咯血时,应用镇咳剂(如可待因),同时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作者:崔润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乙状结肠镜初筛法在大肠癌普查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乙状结肠镜在大肠癌普查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来东莞市康华医院结肠镜检查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于确诊433人次结肠癌患者的病理学数据进行归纳.结果:对以上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纳,发现乙状结肠镜普查中得到的相关数据的规律.结论:乙状结肠镜对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的尽早发现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100例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分析

    目的:探析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特点及其发展.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阳江市妇幼保健院保健科体检发现的100例年龄1 ~ 30个月的乳房早发育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探析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特点及其发展,并分析导致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相关因素.结果:乳房早发育以15月龄以下婴幼儿居多,多数婴幼儿在3岁后其乳房发育可消退,若3岁后未消退则可发展为中枢性性早熟.混合喂养、血清雌二醇和卵泡激素升高等均是影响婴幼儿乳房发育的相关因素.结论:婴幼儿乳房早发育一般不会引起重大不良影响,但如果患儿的乳房发育情况在3岁前未能消退,则有向中枢性性早熟发展的趋势,需采取一定预防手段和治疗干预措施.

    作者:林雪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以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82.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创伤较小,维持患者脊柱原本的解剖结构,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作者:董应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