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迟断脐法处理新生儿脐部的临床观察

吴东亮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处理, 延迟断脐法, 临床应用的有效性, 常规脐带处理方式, 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处理应用延迟断脐法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10月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11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脐部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将采用常规脐带处理方式的56例新生儿划分为对照组,将采用延迟断脐法脐部进行处理的55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和渗血情况的几率.结果:经过处理后,对照组新生儿6例出现脐部感染的情况,脐部感染发生的几率为10.91%;观察组新生儿1例出现脐部感染的情况,脐部感染发生的几率为1.79% (P<0.05);在渗血情况方面,对照组新生儿3例发生渗血情况,观察组新生儿没有渗血情况发生(P< 0.05).另外,在新生儿在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方面,观察组新生儿所用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新生儿所用的时间短(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处理时采用延迟断脐法具有极强的临床有效性.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复合全麻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唇腭裂修复术中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和控制呼吸两种麻醉方式的优势和劣势.方法:选取2012牟12月1日-2014年5月1日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唇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诱导,七氟醚吸入麻醉,全程采用控制呼吸.实验组采用七氟醚诱导并维持,术中保留自主呼吸.结果:术中患者的各项体征参数表现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清醒和并发症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中采用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复合麻醉,患者清醒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赖伟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应激反应期营养支持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应激反应期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牟9月期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诊治的86例老年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术后接受饮食护理,而43例实验组研究对象则在此基础之上接受营养支持方案,同时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本次研究发现,两组研究对象在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清蛋白等临床指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及康复程度均铖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应激反应期的营养支持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郑巧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针灸结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东莞仁康医院接受治疗的4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评价药物疗效,并比较两组的相关血液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关血液检查指标均有所减小,但观察组各血液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88.5%明显大于对照组70.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具有显著的疗效,其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并且,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避免患者出现脑部血栓.

    作者:杞锦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7例额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对比观察及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额骨孤立浆细胞瘤(SPB)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和大足区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额骨SPB 7例,经过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血尿化验、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7例SPB影像学表现:①均位于大脑中线部位;②单发,病变范围>5 cm;③位于颅骨内外板之间,周围无骨质增生硬化及骨膜反应;④骨破坏区仍可辨原始骨板的轮廓;⑤与脑实质边界清楚,可见“假包膜”样表现;⑥周围的脑实质无水肿;⑦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⑧邻近的板障强化;⑨大脑实质受压,出现特征性的“脑回样压迹征”.免疫组化为:CD 138(+),CD 38(+),MuM-1(+),CD 20(-),ki67 10%(+).结论:颅骨SPB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正确、早期诊断颅骨的SPB.

    作者:周军;单凯;张秀富;郭孝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对于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与防治策略

    目的:总结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的临床诱因与防治策略.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怀集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接受诊治的258例输卵管结扎术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即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129例.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手术方案,观察组研究对象则在此基础之上接受并发症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并发症方面存在着绝对性优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致,需要临床医师深入研究后制定出综合性防治策略,从源头上控制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苏华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60例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93.3%、2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6.7%、70.0%、43.3%;观察组各项护理总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石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低位结肠癌患者行肠道造瘘口术后系统护理对提升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低位结肠癌患者行肠道造瘘口术的效果与术后系统护理对提升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分析.方法:资料选自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低位结肠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术及常规护理,研究组行肠道造瘘口术及系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 (P< 0.05);且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结肠癌患者行肠道造瘘口术,并在手术实施系统护理,能进一步提高低位结肠癌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罗雪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和分析护理干预对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安顺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红斑狼疮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用药干预、膳食指导以及锻炼指导等护理干预策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张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梗死发病时间分布节律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的时间分布节律性.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黑龙江省康复医院收治的4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的时间按小时、日和月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发病具有日、周、年节律性规律.结论:应该高度重视脑梗塞发病时间分布的节律性,对其发病高峰段提前进行干预性治疗,从而有效降低发病率并减小梗死面积及降低病残率.

    作者:徐丰;吕英;尹明慧;刘泽晶;杨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方法: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瑞典洁定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对玻璃、导管以及金属类材料物等回收的已污染的各类手术器械进行清洗.结果:我院采用瑞典洁定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器械的剩余残留物率为0.032%,明显低于超声波清洗机的剩余残留物率2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类物品透亮清晰,表面无污渍、血迹,干燥无破损;导管类物品管腔内部通畅且无污物附着,橡胶部分无老化、粘黏现象;金属类物品表面光洁无锈蚀,无粘液、血迹附着,器械干燥.结论:瑞典洁定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作者:李红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奥氮平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及P300的影响

    目的:研究奥氮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及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精神病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首发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分析其影响.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间记忆以及记忆商均明显增高(P<0.05),且P300电位成分中波幅明显降低,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均能够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且作用相当.

    作者:周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护理路径研究

    目的:研究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护理路径.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8月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确诊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患者1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以上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9例.A组采用特制扎带约束法,B组采用阿片递减约束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周期、膀胱炎症状变化和复吸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均实现了膀胱炎的临床治愈,A组满意度(4.13±0.62),B组满意度(3.69±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77.78%,B组总有效率66.67%(P<0.05).结论:特制扎带约束护理方法效果略优于阿片递减约束方法.

    作者:徐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的差别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的差别.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遂溪县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36例甲状腺癌患者,在对所有病例临床指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具体情况予以手术治疗,同时对比以及分析各种手术模式的具体预后情况.结果:给予所有研究对象随访之后发现,患者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达到97.22%、94.44%、91.67%,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结论:临床上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通常会受到肿瘤位置、B超诊断结果、术中冷冻切片情况以及临床分期等因素影响.同时,患者5年生存率和患者手术方式、年龄以及临床分期等因素具有直接关系,并且手术方式还会对预后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作者:沈凤;黄铁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神经内科门诊10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癫痫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4年10月在武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名癫痫患者作为实验的对象,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50例.对照组中的50名患者选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的50名患者在其基础上加用氟桂利嗪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癫痫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68%,对照组为52%;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癫痫患者给予氟桂利嗪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刘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胎儿畸形不同孕周的早期超声诊断

    目的:探究早期超声诊断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意义,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涪陵区妇幼保健院建档并进行孕早期、中期、晚期胎儿畸形超声检查的1256例孕妇,对超声诊断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意义进行研究.结果:一年内1 256名孕妇产前头检出59例胎儿畸形,检出率为4.7%,经引产或产后统计结果显示,有3例胎儿畸形未检出,漏检率为0.24%;所有检出畸形胎儿当中,胎儿畸形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检出率分别为8.47%、76.27%、15.25%.结论:对孕妇进行超声检查能够掌握胎儿发育情况,为减少畸形胎儿的出生率、提高优生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曾凡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布托啡诺、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布托啡诺、芬太尼联合用于丙泊酚在无痛肠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接受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1 mg的布托啡诺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注射0.05 mg射芬太尼,在上述步骤完成之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注射1 ~2 mg/kg的丙泊酚.之后详细的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大小、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标准.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注射之后2 min时,其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比接受注射药物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观察组接受药物注射2 min时,其脉搏血氧饱和度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离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调查得到,在麻醉安全以及麻醉管理两个方面使用布托啡诺联用丙泊酚或者是芬太尼联用丙泊酚具有一定的优势,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海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肿瘤恶液质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肿瘤恶液质是各种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具有较高死亡率.其主要表现为能量代谢异常,不可逆的骨骼肌质量丢失,具体发生机制比较复杂,如体无效能量代谢循环增多、线粒体功能障碍、肌浆网钙泵过度活化等引起能量代谢失衡;骨骼肌蛋白通过泛素一蛋白酶体途径过度降解、细胞因子促恶液质效应、肌抑素抑制蛋白合成、肌细胞再生障碍及自噬信号通路等引起骨骼肌萎缩.多个分子机制间可能存在相互调节的协同作用关系.

    作者:吴川锋;何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肠瘘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浅谈肠瘘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尚志市中医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5例肠瘘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5例肠瘘患者在精心的护理下43例患者均康复住院,2例患者在院继续治疗.结论:通过有效的全面护理可以使患者尽早出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冯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腹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渝阳矿分院收治的100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100例患者的急腹症分类和治疗方法.结果:100例急腹症患者中,经保守治疗的有71例,经手术治疗的有29例,消化道穿孔和脾破裂的手术治疗比例较大.结论:对急腹症患者作出及时有效的诊断并实施合理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鹏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合理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的思考

    糖尿病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需要长期服药,因此,合理用药合理配伍非常重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约30%的死亡,其真正原因并非源于疾病,而是临床及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所致.鉴于目前的药品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药品琳琅满目,药物作用机制与适应症各异又互有交叉,因而滥用、乱用、错用现象在所难免.鉴于此,本文就口服降糖药合理联合临床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罗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