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石鑫

关键词:护理干预, rt-PA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60例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93.3%、2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6.7%、70.0%、43.3%;观察组各项护理总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20例躯体形式障碍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牡丹江市神经精神病医院收治的2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80%,总有效率为95%.结论:提高综合性医院各临床科室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相当重要,否则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不良的医源性暗示反而加重疾病,导致迁延不愈.本病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抗焦虑药等治疗.

    作者:刘喜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奥氮平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及P300的影响

    目的:研究奥氮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及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精神病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首发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分析其影响.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间记忆以及记忆商均明显增高(P<0.05),且P300电位成分中波幅明显降低,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均能够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且作用相当.

    作者:周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无痛人流术前术后观察护理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术前术后的舒适性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450例无痛人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25例.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无病人流术,对照组术前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则采用舒适性护理模式.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但治疗组术后留中心时间与机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和15.1%,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前术后的舒适性护理能促进机体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为有效的护理方式.

    作者:周珠莲;朱少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应激反应期营养支持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应激反应期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牟9月期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诊治的86例老年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术后接受饮食护理,而43例实验组研究对象则在此基础之上接受营养支持方案,同时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本次研究发现,两组研究对象在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清蛋白等临床指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及康复程度均铖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应激反应期的营养支持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郑巧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周目标教学法在消化内科病房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周目标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7月的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本科护理实习生40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将2013年8月-2014年7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本科护理实习生40名设为施教组,采用周目标教学法.结果: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患者对实习生的满意度,施教组为87.5%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目标带教法适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减少教师教学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教学效果评价.

    作者:宋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两种方法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对于口腔溃疡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予以对比.方法选取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卫生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用锡类散,设为对照组(36例),一组用思密达,设为观察组(40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4%,明显低于观察组9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愈合时间、年复发率与发作次数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溃疡患者采用思密达联合维生素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锡类散,可加快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与复发次数.

    作者:陈淑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提高癌痛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癌痛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癌痛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癌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2.1%显著高于对照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癌痛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癌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凤英;林琼芬;冯芙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肠瘘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浅谈肠瘘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尚志市中医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5例肠瘘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5例肠瘘患者在精心的护理下43例患者均康复住院,2例患者在院继续治疗.结论:通过有效的全面护理可以使患者尽早出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冯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与肺功能的关系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与肺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中山市三乡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76例,以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对其肺功能的评估结果实施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患者生存质量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患者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为(67±12),生存质量评估分数为(1.7±0.3)分,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35,P<0.05);患者肺功能的各个参数和抑郁症状计分均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用力肺活量和抑郁症的关系系数是-0.780,每分钟大通气量和抑郁症状的关系系数是-0.336,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抑郁症状的关系系数是-0.630,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和抑郁症状的关系系数是-0.887,大中期呼气流速和抑郁症状的关系系数是-0.787,说明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与肺功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作者:詹昌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延迟断脐法处理新生儿脐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处理应用延迟断脐法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10月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11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脐部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将采用常规脐带处理方式的56例新生儿划分为对照组,将采用延迟断脐法脐部进行处理的55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和渗血情况的几率.结果:经过处理后,对照组新生儿6例出现脐部感染的情况,脐部感染发生的几率为10.91%;观察组新生儿1例出现脐部感染的情况,脐部感染发生的几率为1.79% (P<0.05);在渗血情况方面,对照组新生儿3例发生渗血情况,观察组新生儿没有渗血情况发生(P< 0.05).另外,在新生儿在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方面,观察组新生儿所用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新生儿所用的时间短(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处理时采用延迟断脐法具有极强的临床有效性.

    作者:吴东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应用对提高口腔正畸预后的有效性

    目的:探析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的有效性.方法:以梅州市丰顺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双颌前突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支抗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后者采用传统强支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中切牙唇倾角、下中切牙唇倾角、上中下切牙长轴交角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上中切牙唇倾角、下中切牙唇倾角、上中下切牙长轴交角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上中切牙唇倾角等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未出现矫治器松动、脱落、口腔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安全有效.

    作者:罗泽龙;陈名幸;陈文炬;罗剑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对高血压康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健康教育实施临床路径对加快高血压患者康复速度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到信宜市金垌镇卫生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按患者实际情况结合发病的机制建立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并予以实施,分析护理后两组疾病康复的速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的满意度96.36%、知识知晓率94.55%及住院天数等,与对照组80.00%、8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力及情感职能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能有效提升康复速度.

    作者:李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7例额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对比观察及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额骨孤立浆细胞瘤(SPB)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和大足区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额骨SPB 7例,经过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血尿化验、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7例SPB影像学表现:①均位于大脑中线部位;②单发,病变范围>5 cm;③位于颅骨内外板之间,周围无骨质增生硬化及骨膜反应;④骨破坏区仍可辨原始骨板的轮廓;⑤与脑实质边界清楚,可见“假包膜”样表现;⑥周围的脑实质无水肿;⑦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⑧邻近的板障强化;⑨大脑实质受压,出现特征性的“脑回样压迹征”.免疫组化为:CD 138(+),CD 38(+),MuM-1(+),CD 20(-),ki67 10%(+).结论:颅骨SPB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正确、早期诊断颅骨的SPB.

    作者:周军;单凯;张秀富;郭孝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清宫术用于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清宫术用于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遂溪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接收的9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氨甲喋呤(MTX)肌内注射方法予以治疗,观察组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清宫术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到正常水平值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与宫腔镜清宫术联合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

    作者:许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差透析患者的护理应用

    目的:观察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差的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2位因血管条件无法进行绳梯法穿刺的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前2个月相对固定1位护士,遵循“三同原则”使用普通锐针进行穿刺,形成隧道(扣眼)后改特殊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使用普通内瘘穿刺锐针按绳梯法或区域法进行穿刺.两组患者均在12个月后观察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动脉瘤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6例患者成功形成扣眼,用特殊钝针穿刺,均未发生动脉瘤及血管狭窄等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8%,穿刺处渗血率5%,疼痛明显减轻.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28%,穿刺处渗血率2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能提高动静脉内瘘差的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较为理想的穿刺方式.

    作者:邓琼丽;朱阳月;邓秀丽;包佩红;卢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1月在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进行通气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24、48 h生命体征、临床症状表现以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在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后4h其临床症状、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气压力(PaO2)均得到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显著.

    作者:周乐清;陈涛;刘玉金;管琼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在疼痛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疼痛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疼痛科住院的患者1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8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及心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为(40.4±4.5)分,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5.3±5.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疼痛科患者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疼痛,稳定患者情绪.

    作者:吴华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的差别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的差别.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遂溪县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36例甲状腺癌患者,在对所有病例临床指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具体情况予以手术治疗,同时对比以及分析各种手术模式的具体预后情况.结果:给予所有研究对象随访之后发现,患者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达到97.22%、94.44%、91.67%,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结论:临床上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通常会受到肿瘤位置、B超诊断结果、术中冷冻切片情况以及临床分期等因素影响.同时,患者5年生存率和患者手术方式、年龄以及临床分期等因素具有直接关系,并且手术方式还会对预后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作者:沈凤;黄铁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2次/d,1次1吸,并进行抗感染治疗及祛痰治疗;治疗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2次/d,1次1吸;噻托溴铵,1次/d,1次1吸,并进行抗感染治疗、祛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变化和急性加重次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均有所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8次、3.5次.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效果为7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邓汉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潮州市潮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面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加味牵正散组),对照组(西药组),每组45例.疗程4周,4周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7%.加味牵正散疗法明显优于常规西药疗法(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2.2%明显好于对照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瘫,临床上获得较好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疗法,且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施楚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