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薇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与误诊.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重庆市重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0~3岁组、3~6岁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6~13岁组;6~13岁组咽峡炎比例高;0~3岁组误诊率高.结论:发病年龄是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相关因素,不同年龄段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作者:李凌雪;任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酒依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收治的酒依赖患者28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生理依赖症状完全消失23例,生理依赖症状好转5例,心理依赖症状好转10例,无患者死亡.结论:根据病情选择戒酒进度,轻者可一次性戒酒,重者采用递减戒酒法,也可采用厌恶疗法(如使用戒酒硫).戒酒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在戒酒初期.在戒酒和支持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及认知治疗,其对戒酒和预防复发能起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金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消化道穿孔使用X线与CT等检查方式的不同影像学表现特征与诊断准确率.方法:随机抽取东莞市沙田医院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消化道穿孔患者,将80例患者分成A组和B组,分别对其使用X线检查与CT检查的诊断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A组使用CT诊断的方式,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2.5%,B组使用X线检查的方式,诊断准确率为70%,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A组明显高于B组,显示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X线检查的准确率更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诊断,CT诊断方式的准确率从相比X线诊断的准确率更高,临床应用过程中积极作用明显.
作者:郝志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罗定市朗塘镇卫生院2013-2014年人工流产人群的年龄分布及认知调查情况.方法:对我院320例人工流产妇女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年龄及对避孕知识、人工流产知识认知情况.结果:人工流产年龄主要集中在20~25岁(45.80%)、26~30岁(31.94%),避孕知识获得途径以书刊、电视或媒体等为主(43.55%),从不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61.61%)较高;避孕方式以避孕套(88.39%)、安全期避孕(58.71%)为主;对流产方式了解主要集中于药物流产(32.90%)、手术流产(59.03%).结论:人工流产以20~30岁年龄段妇女为主,存在对避孕知识的认知度较低、避孕方式单一等问题,值得重视.
作者:陈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06月-2015年01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均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入路,实验组行改良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65.23±10.32) min,切口长度为(9.22±1.23)cm,失血量为(275.62±41.21)mL,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为(2.63±1.23)d,术后Harris评分为(90.23±3.2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6.0%,以上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远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医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12月在东莞市中医院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6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以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治疗,中药组加用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汤剂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腰背疼痛缓解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背疼痛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总1型原胶原N-延长肽(P1N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密度.结果:中药组治疗后腰背疼痛缓解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5%;中药组治疗后腰背疼痛中医证候积分、β-CTX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1NP、ALP、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治疗骨质疏松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的疼痛症状,并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发生有一定疗效.
作者:周宇清;麦敏;陈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单脐动脉对胎儿出生体重及身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6月在广东省阳春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前诊断为单脐动脉的单胎妊娠胎儿,且分娩后证实为单脐动脉胎儿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观察组(n=70).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的70例正常单胎妊娠胎儿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两组胎儿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出生前胎儿的身高及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脐动脉胎儿较正常胎儿出生身高偏矮、体重偏轻.
作者:柯坚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胰腺癌患者手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意义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临床收治的胰腺癌确诊患者40例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顺利,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临床症状、营养状况均得到改善,无死亡病例发生,临床护理满意.结论:行胰腺切除术的术后护理对患者疼痛症状的减轻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的出现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蔡文香;汤战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对技能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应对技能的干预.在治疗前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技能干预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使患者的血糖维持在较理想的水平.
作者:郭春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3月-2014年6月6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满意率达95%.结论:不断完善和改进对老年护理学的,使老年护理学得到更快的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宫晶;李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在不孕症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东莞市第三民医院收治的98例不孕症患者不孕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均给予克罗米芬口服以及人类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肌注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观察组采用基础体温和尿中雌激素半定量检查来指导HMG和HCG的使用时机和药物调整,对照组采用超声监测卵泡和子宫内膜厚度来指导HMG和HCG的使用时机和药物调整.治疗结束后,采用超声诊断仪统计两组卵泡直径和子宫内膜厚度,并统计两组妊娠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HSS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81,P<0.05;x2=4.404,P<0.05).卵巢直径和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04,P<0.01;t=9.658,P<0.01).结论:对于不孕症女性来说,在治疗期间给予超声监测,对于提高用药的合理性以及把握用药时机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临床治疗和检验的融合,值得临床考虑.
作者:袁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西黄丸对雌激素受体不同状态乳腺癌的选择性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医院120例雌激素受体不同状态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4组,观察组A(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观察组B(非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以及对照组A、对照组B,每组30例.对照组A和对照组B进行常规内分泌治疗,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者口服来曲唑和西黄丸.观察比较治疗后四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A和对照组A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0%、53.4% (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66.7%、53.3%(P<0.05).观察组B和对照组B的症状改善率为76.7%、46.7%(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63.3%和60% (P<0.05).结论:西黄丸对雌激素受体不同状态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作用,其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内分泌治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宣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于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选60只小白鼠分为A组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重构模型组、B组MSC处理组、C组对照组.3组小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A、B、C组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对比为:与C组相比,A组的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比例显著提高(P=0.01),但比C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缓解气道重塑程度.
作者:谭磊;颛孙永勋;李建国;黄凤婷;林琳;刘仕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应用1∶1开塞露生理盐水混合液加用细小导管灌肠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怀集县人民医院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不完全肠梗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0.1%肥皂水灌肠治疗,观察组给予1∶1开塞露生理盐水混合液加用细小导管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显著优于对照组(8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改善腹痛、腹胀、排气排便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恶心呕吐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1∶1开塞露生理盐水混合液加用细小导管灌肠治疗方法,对于治疗不完全肠梗阻患者效果显著,在改善特征性临床症状方面有显著提高.
作者:林春英;李宝嘉;石秋连;黎坚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血清学特征以及输血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含特发性22例,继发性18例,对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以及在输血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式分析,评价输血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中有单独IgM类冷自身抗体5例,占12.5%,单独IgG类温自身抗体24例,占60%,IgG冷自身抗体联合IgG温自身抗体11例,占27.5%,按患者自身抗体类型分为IgM冷自身抗体组和IgC温自身抗体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有20例患者进行不相合红细胞输注100次,总有效率56%(56/100),部分有效30%,无效14%,有20例患者进行ABO血型非洗涤输注,总有效率为55%,部分有效27,无效1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排除相同抗体干扰的情况下,采用同型非洗涤红细胞或O型洗涤细胞输注都是相对安全的,但采用同型非洗涤红细胞能够避免过度使用O型红细胞.
作者:马永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子宫以及阴道穹隆脱垂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广东省翁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以及阴道穹隆脱垂患者5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6人,实行传统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30人,实行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用时、平均失血量、住院时间、平均尿管引流时间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发生的几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用时、平均失血量、住院时间、平均尿管引流时间分别为(153.97±6.54)min、(300.84±23.54)mL、(12.56±4.75)d、(4.56±2.05)d;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用时、平均失血量、住院时间、平均尿管引流时间分别为(75.63±2.87)min、(144.00±15.42)mL、(5.45+1.19)d、(1.43±0.52)d.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1.5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在治疗子宫以及阴道穹隆脱垂方面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李晓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重点探索硝酸甘油和硝普钠两种药物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并发左心衰竭的有效性.方法:挑选2013年01月月初-2014年12月在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卫生院接受首次治疗的76例高血压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硝酸甘油应用于治疗38例对照组,硝酸甘油和硝普钠两种药物应用于治疗38例观察组,对比两种用药方案对患者的影响.结果:两组高血压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有改善的迹象.观察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5.26%,对照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13.16%,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95%,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和硝普钠两种药物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并发左心衰竭切实可行,安全可靠.
作者:刘羲圣;杨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分布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诊治新生儿败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在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有精神食欲欠佳、喂养不耐受或腹胀、发热、黄疸、呼吸暂停、硬肿、循环欠佳;血培养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46例(39.31%),主要为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21例(17.95%),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早发型败血症患儿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显著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本地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主要病原菌,以血培养药敏试验选择的抗生素为临床上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提供了有效依据.
作者:吴伟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和意义.方法:分析2010年5月-2013年8月的50例前列腺综合症患者治疗前后病史资料,并与同期体检健康的男性50例对照.结果:前列腺综合症患者治疗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为(192.4±56.5)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3±61.4)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s-Ⅱ)含量为(0.83±0.22)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46±0.06)ng/L;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为(2.42±0.4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8±0.04)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672、6.726、4.451,P<0.05).前列腺综合症患者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为(220.7±52.3)μg/L,仍低于对照组的(262.3±61.4)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含量为(0.47±0.06)ng/L,与对照组的(0.46±0.06)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6含量为(0.13±0.04)ng/L,仍高于对照组的(0.08±0.0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含量以及白细胞介素-6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231、-0.5327,P<0.05).结论:前列腺综合症患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升高,及时监测上述指标能较为准确的了解病情,为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光豪;曾华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治疗对于骨密度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连州市人民医院于2012年3月-2014年10月间所收治的90例OVCF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成3组,保守治疗组(保守组)、椎体成形手术组(PVP组)、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手术组(PKP组)各30例.对比3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3、6、12及18个月的骨密度情况.结果:PVP组与PKP组在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治疗3个月与6个月后有明显骨量丢失(P< 0.05) PKP组与PVP组治疗3个月与6个月骨密度比保守组高(P<0.05)治疗12个月与18个月3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组与PVP组对OVCF治疗效果明显,可减少骨量的丢失与避免骨折加重,值得临床普及.
作者:安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