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分析

宫晶;李默

关键词:老年患者, 临床特点, 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3月-2014年6月6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满意率达95%.结论:不断完善和改进对老年护理学的,使老年护理学得到更快的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式电痉挛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改良式电痉挛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期间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需进行改良式电痉挛治疗的患者300例,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改良式电痉挛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治疗依从度为94.33%,高于对照组的3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改良电痉挛治疗效果肯定,可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度.

    作者:王琳;崔太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母婴同室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探讨

    目的: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呼吸道病原菌分布的调查及其耐药性的探究.方法:选取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产科分娩的母婴同室区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352人,其中对呼吸道感染的88例新生儿,进行了痰标本培养,经过收集培养的患儿菌株样本通过ATB鉴定及药敏测试系统进行测定.结果:共检出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为28株,占62.22%,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革兰氏阳性球菌为16株,占35.56%,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为1株,占2.22%.药敏测试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呋辛药品中有较高耐药性;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头孢西丁药品中有较高耐药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等较为敏感,革兰氏阳性杆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等较为敏感.结论:革兰氏阴性菌是母婴同室区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要根据耐药测试的具体结果合理选择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陶红;周建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不全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市涪陵协和医院心内科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11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结果:两组血压值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LVEDD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不全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效果肯定,患者心室重构得到改善.

    作者:李权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妥洛特罗贴剂应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挑选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患者7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哮喘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妥洛特罗贴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血IgE值以及外周血EOS计数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超敏C反应蛋白、血IgE值以及外周血EOS计数减少幅度要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洛特罗贴剂对于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极大地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治疗时间短,见效快.

    作者:谢文锐;吴文红;吴海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老年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老年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护理,观察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康复疗效评分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康复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康复疗效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采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康复疗效评分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崔太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资料.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4例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开展回顾性分析,综合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发热23例(95.8%),肝脾大17例(70.8%);淋巴结肿大8例(333%);24例患者中,不明原因有6例(25%);明确病因者18例,其中感染3例12.5%(EB病毒感染2例;大肠杆菌感染并败血症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12.5%);恶性组织细胞病4例(16.7%)恶性淋巴瘤8例(33.3%).结论:嗜血细胞综合征在临床上非常少见,病程凶险,发病过程中通常会伴随出现各种多器官功能损害问题,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良好的康复,该病的治疗方法有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陈伟丰;黎永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研究低剂量螺旋CT用于肺结核诊断的可行性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用于肺结核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云浮市人民医院的90例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使用X线片检查,B组使用常规剂量的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C组使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比较3组的检出阳性率和诊断准确率,并观察患者肺结核的各种病灶和征象.结果:A组的阳性检出率为93.3%、诊断准确率为66.7%,B组分别为100%,C组为93.3%,B组和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的各种病灶和征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和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以代替常规剂量的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因此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可行性更大.

    作者:刘金全;朱志嫦;瞿长春;文海忠;郭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前列腺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IGFs-Ⅱ和IL-6水平变化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前列腺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和意义.方法:分析2010年5月-2013年8月的50例前列腺综合症患者治疗前后病史资料,并与同期体检健康的男性50例对照.结果:前列腺综合症患者治疗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为(192.4±56.5)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3±61.4)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s-Ⅱ)含量为(0.83±0.22)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46±0.06)ng/L;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为(2.42±0.4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8±0.04)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672、6.726、4.451,P<0.05).前列腺综合症患者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为(220.7±52.3)μg/L,仍低于对照组的(262.3±61.4)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含量为(0.47±0.06)ng/L,与对照组的(0.46±0.06)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6含量为(0.13±0.04)ng/L,仍高于对照组的(0.08±0.0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含量以及白细胞介素-6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231、-0.5327,P<0.05).结论:前列腺综合症患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升高,及时监测上述指标能较为准确的了解病情,为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光豪;曾华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可视化麻醉在全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可视化麻醉在全麻手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136例非头部及颅腔全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分组法,将13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采用基于NI监测的可视化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麻醉方法.结果:观察组在术中清醒、术中疼痛、记忆力下降、术后清醒时间四项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综合评价分数相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麻醉临床效果优于传统麻醉方法.

    作者:梁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12月在东莞市中医院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6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以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治疗,中药组加用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汤剂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腰背疼痛缓解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背疼痛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总1型原胶原N-延长肽(P1N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密度.结果:中药组治疗后腰背疼痛缓解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5%;中药组治疗后腰背疼痛中医证候积分、β-CTX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1NP、ALP、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治疗骨质疏松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的疼痛症状,并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发生有一定疗效.

    作者:周宇清;麦敏;陈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p16及Ki-67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p16及Ki-67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自2014年3~12月选取连州市人民医院48例,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INⅠ 28例,CINⅡ 29例,CINⅢ23例,选择同期30例确诊为慢性宫颈炎或正常的标本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所有宫颈组织中的p16及Ki-67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CINⅠ、CINⅡ、CINⅢ p16阳性率分别为14.29%、48.28%、91.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P<0.05).CINⅠ、CINⅡ、CINⅢ Ki-67阳性率分别为82.14%、93.10%、95.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另外,p16、Ki-67阳性表达随CIN等级增高而上升.结论:p16、Ki-67表达可能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发展,两者联合测定可作为CIN分级诊断辅助手段.

    作者:汪玉;冯晓冬;南进军;徐炜;付小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老年保健查体中行动态血压监测者353例,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和脑卒中组;高血压组又分为高血压未治疗组、高血压无效治疗组和高血压有效治疗组;脑卒中组又分为脑卒中未治疗组、脑卒中无效治疗组和脑卒中有效治疗组.应用动态血压仪对各组患者24 h的动态血压和心率进行监测.结果:高血压未治疗组和高血压无效治疗组患者的动态血压指标与对照组和高血压有效治疗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未治疗组和脑卒中无效治疗组患者的全部或大部分动态血压指标与对照组或脑卒中有效治疗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降压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脑卒中的再发生.

    作者:彭鹏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胰腺癌的术后护理

    目的:对胰腺癌患者手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意义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临床收治的胰腺癌确诊患者40例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顺利,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临床症状、营养状况均得到改善,无死亡病例发生,临床护理满意.结论:行胰腺切除术的术后护理对患者疼痛症状的减轻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的出现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蔡文香;汤战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清气凉营汤治疗登革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清气凉营汤治疗登革热的效果.方法 选取入医院治疗的登革热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清气凉营汤治疗,记录两组退热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退热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2.40±0.86)d、(4.16±1.10)d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天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69±2.17)×109/L、(186.35±26.31)×109/L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气凉营汤方联合西药治疗登革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发热、疼痛等,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兆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谈APE1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构建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APE1)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构建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通过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广州市南沙区灵山医院收治的125例肺癌患者和125例健康体检者,收集所有人员的血清样本,构建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肺癌组的APE1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化疗前后总有效率46.67%(39/84),患者化疗前后APE1抗体水平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E1抗体能够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形成,且持续时间较长,是临床早期肺癌诊断中的敏感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毅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办法.方法:选取七台河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随访得知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生活可自理,从事轻体力劳动无压力.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春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病态造血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红系、粒系、巨核系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急性髓白血病(AM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珠海市金湾区红旗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0例作为AML组,另外选取60例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MDS组,选取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3主要患者的骨髓细胞造血涂片形态.结果:发现在MDS组为红系>粒系>巨核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分为巨核系<红系<粒系.正常健康对照组无异常病态表现.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MDS患者中原始细胞增多是具有诊断价值的病态造血表现,应用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学等综合判断,可提高其诊断率.

    作者:刘统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酒依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酒依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收治的酒依赖患者28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生理依赖症状完全消失23例,生理依赖症状好转5例,心理依赖症状好转10例,无患者死亡.结论:根据病情选择戒酒进度,轻者可一次性戒酒,重者采用递减戒酒法,也可采用厌恶疗法(如使用戒酒硫).戒酒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在戒酒初期.在戒酒和支持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及认知治疗,其对戒酒和预防复发能起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金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连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母婴同室产妇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的健康宣教,对观察组产妇给予反馈式健康宣教,观察分析两组产妇的产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母婴同室产妇的产后恢复良好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95.0%和9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76.7%和7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母婴同室产妇进行反馈式健康宣教方式的产后护理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艳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T、MRI在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4年12月于广宁县人民医院60例需要接受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CT组和MRI组,每组30例,在治疗前分别应用CT和MRI进行分期诊断,观察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对低于IB1期的宫颈癌,CT组的诊断准确率为50.0%,MR1组为7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在ⅠB2至ⅡA期的宫颈癌,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6%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于ⅡB期的宫颈癌,CT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5.7%,MRI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前,进行CT和MRI检查对肿瘤分期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对低于ⅠB1期和在ⅠB2至ⅡA期的宫颈癌行MRI检查的价值高于CT检查,而对高于ⅡB期的宫颈癌行CT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剑云;林伟清;岑中祯;谢学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